书城教材教辅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7565800000004

第4章 千万别忽略对尖子生的教育(1)

尖子生不等于全优生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刚接手新班后,就有老师告诉我:涛是个“尖子生”,去年还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而且由于他长得虎头虎脑,很招人喜欢,所以在众多的学生中,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上课时,他举手很是积极,凡是别人回答不上来的,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思维与众不同。可是才不过几天,小组长就告诉我,涛没交作业,我问他,他毫不在意地说:“我忘了。”我以为他真忘记了,也就没多问,只告诉他:“下次记住了。”可后来,小组长收作业时屡屡提到他的名字,并且好多学生告诉我他以前就不交作业。我便找他来,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他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照样不按时交作业。恰巧,有一次,他妈妈来找他,被我碰上了,我们便聊了起来,他妈妈告诉我:“以前涛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都很宠他,说只要考试考得好,作业写不写都无所谓。”因此,涛从来不写作业。可我对他的这种习惯却怎么也欣赏不起来。无独有偶,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今天早上,我看到涛和一个学生抬着一桶脏水去倒,下楼梯时,他故意把胳膊一抬,结果脏水全泼在了前面那个学生的衣服上,他不但不道歉,还骂那个学生。”

看罢这个案例,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些所谓的“尖子生”,他们在学习上,确实是“尖子”,可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方面却并非“尖子”,我们怎能因为他们成绩优秀,就可以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呢?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一点不假,尖子生因为成绩优秀,老师称赞、同学羡慕、家长自豪,这样往往助长了他们的骄横、不尊重他人、不关心集体、不热爱劳动等不良倾向的滋生。因此,班主任如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这些“病症”,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病状”,及时治疗,势必影响他们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班集体的建设。另外,老师喜爱“尖子生”必须适度,切忌过分偏爱。因为偏爱他们,往往看不到他们的缺点、错误,即使看到了,也常常迁就他们,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使这些缺点、错误不断扩大。老师必须摒弃“分数第一”的偏见,切实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尖子生”并不等于全优生,他们的缺点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习成绩优秀而人格低下的畸型人。所以,班主任不但不能放松对“尖子生”的教育,而且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优秀学生的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学校,大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则有些宽松,致使一些好学生、尖子生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对好学生、尖子生的管理教育,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好学生、尖子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究其犯错误的根源,无外乎是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从他们的本身看:

1.思想不成熟,经不起挫折

下面这个案例中的学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是一个觉得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接触、学习的人,喜欢在头脑中编织顺利到达理想彼岸的梦幻,经常在老师、同学间展示自己的课外知识有多丰富。同学们都羡慕他,有问题都喜欢找他问。他也因此变得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在一次考试中,他考得极不理想,很简单的题目都错了。他觉得自己很丢脸,就是爸爸说的“笨”,于是消极地接受教训,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完全定型,特别是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像冲击波,一波又波地冲击着并非世外桃源的校园,他们“觉得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接触、学习,喜欢在头脑中编织顺利到达理想彼岸的梦幻”,但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却考虑得不多,形成了与成年人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爱学习,接受新事物快,又容易轻听轻信,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顺利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以致听不进不同意见,慢慢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先进行列中掉了队;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2.理论根基浅,拒腐能力差

他们虽然学习过自然科学和政治常识,以及必要的道德教育,但是基本理论知识贫乏,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因而看问题易看现象忽视本质。有时凭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和青少年固有的自尊心、好胜心去做事情,缺乏对事物的深刻分析了解和认识,当碰到是非界线不清,良莠不明的事物迎面而来时,就会出现犹豫、彷徨,甚至作出不正确的选择,错误的追求,好恶并吞,以致走了弯路或是陷入泥潭中不能自拔。

3.进步的动机不纯,目的不明确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是父母的普遍心理,但有的家庭、亲友不恰当地施加压力,使学生上进心掺杂上“私利”的成份,背上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这样,当他们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不再继续努力,自我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绩里,而一旦受到挫折和遇到困难,就觉得一切都完了,感到没有前途,有的甚至走向反面。

除以上三个主要的自身原因外,老师、学校领导,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不严,方法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是思想上偏信偏爱。个别老师往往不是积极地维护尖子生、优秀生的威信,对他们的表扬、批评缺乏辩证法。即使他们有了缺点也怕公开批评会影响他们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如某班有几个学生,自习课不请假上街,其中有个学生是三好生,这个班的班主任对其他几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当面进行了严厉批评,而对他只说了声“今后要注意”。另外,有的班主任对反映三好生、优秀生的问题往往听不进,以为是对他们的嫉妒,吹毛求疵。这样的事也是很多的。

二是管理上忽视、放松。有的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分析研究很多,而对如何搞好尖子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却重视不够。往往是督促学习、交待工作多,思想上提要求少,总以为他们的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好自己。放松教育管理,还表现在对他们的思想变化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教育引导。某班有个班干部,班主任对他过分信任,放松了对他的要求,结果与班上的一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违反了学校纪律。

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他们也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包括尖子生在内的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洞察尖子生背后的问题

学习成绩优秀、考试前几名的学生,往往深得老师们喜欢:他们勤奋、刻苦、踏实,自制力强,学习悟性很高,遵守纪律,很少惹是生非,最让老师省心。但是,仔细分析,除了这些优点,部分尖子生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显著,如何让尖子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成为一些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案例:

某校初中二年级女生黄某,学习刻苦,写作水平在同学中可谓超群,27家报刊先后刊出了她的文章,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她捧回了一等奖的奖章;学校评选她为市、县级“三好学生”,县委隆重授予她“特别奖”。按理说,她脚下的路熠熠闪光,如此发展下去,将是前途无量。然而,荣誉、奖牌给她带来的却是一场悲剧。她以“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而自傲,鄙视同学,轻视恩师;醉心于赞美之辞,被他人以几句赞歌为代价带入“爱河”;听信诱惑和欺骗,中途辍学“下海闯荡”,发展到与他人非法姘居,做出大量伤天害理的事情,等待她的是法律的制裁。鹏程化作了深渊,罪人取代了新星,委实令人惋惜。

黄某的悲剧,警示着我们在了解尖子生良好的心理、行为的基础上,还应及时发现他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教育。

那么,尖子学生背后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经调查,发现下列问题比较突出:

尖子生背后的问题一:虚伪

虽然在很多老师眼中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都中规中矩,也表现出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一面,但是在同学们看来,少数尖子生的一些表现简直是在作秀,反映出他们虚伪的一面。

石家庄市某中学的刘老师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同学们早晨到学校早读前的一段时间,几个同学可能会非常热闹地聊前一天晚上看的电视剧,有的尖子生可能没看电视也会加入进来,饶有兴趣地大讲特讲,主要是传递一种信息:我也在看电视。让大家放松警惕,自己暗地里使劲,制造一种不正常的竞争。这表现出与他们年龄不相适应的世故与圆滑。

尖子生背后的问题二:冷漠自私

“其实有一部分学习好的同学是相当自私的。”一位从事中学德育工作的老师说起尖子生的自私时,举了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常见的例子:

一名学习拔尖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问他问题,他都不肯讲,总是以“我也不会”作为借口。这种对知识的保留,主要是担心别的同学学会以后成绩超过他,以致自己不能保持学习上的这种优势;再就是不想耽误时间。

部分尖子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可以说多种多样:有的自习课时出声背课文,从来不担心影响到别的同学,但是如果在他们需要安静的时候,出现一点干扰,他们都难以忍受;有的向老师提出要坐到班里最好的位置,以便于自己听课方便。这部分同学对班集体也相当冷漠,班里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漠不关心,一概以“我要学习”为理由拒绝。一位老师指出,很多班里考试得第一名的同学往往不是班干部,至少不是班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成绩第一的同学不想当班干部,担心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他们对班集体的冷漠程度也让老师和同学们对其担当班干部感到担心。再就是这部分同学对老师和家长也非常冷漠,对师长的关心和爱护无动于衷。他们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就是“我的成绩是我自己学来的,与别人无关”,总是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是凭自己的本事而得来的,从来不去想老师的教育、父母的培养对他们取得成绩的巨大作用。

尖子生背后的问题三:心理脆弱

虽然尖子生在学习上占有优势,但他们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尖子生比一般同学更关注考试成绩,虽然他们经常能凭借考试显示自己的实力,但提起考试他们往往更加紧张,总是担心后面的同学超过自己,保持不住自己的位置,焦虑的情绪往往从考试前一直延续到成绩公布之后,一旦考试失利,便很难走出这一阴影。

某中学的吕老师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

他学习成绩在班里前几名,尤其是数学更是数一数二,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高三。在模拟考试之前,这位同学分析自己会靠数学这一强项提分。考试的时候,在顺利做完客观题之后,他在主观题上卡了壳,头上出了一层细汗,随后便向老师提出要离开考场。老师惊诧这名同学为何在自己最拿手的科目上放弃。试卷评析出来之后,老师发现这位尖子生的客观题答得相当不错,总分64分他得了60分,但是主观题第一道没有做,显然是不会,第二题做得也不完整,以后就放弃了。原来这名同学发现第一道主观题不会做之后就慌了手脚,坚持不下来了。

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是部分尖子生比较明显的问题,由于他们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被老师、家长、同学们捧着,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几乎没有经历过挫折,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往往不是想办法积极地应对,更多的是逃避。

尖子生背后的问题四: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在这个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主要标准的大环境下,一部分尖子生在对自己成绩得意的同时,对周围同学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傲气,甚至对老师的授课方法也指手画脚,非常不服管教。个别学生凭借自己学习上的优势,成了班里不可一世的“小霸王”。

“班里的学习委员特别嚣张,谁作业交得慢了,都会被她骂一顿,并且还经常到老师那里打小报告。”李亚(化名)是北京市一个重点初中重点班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学校经过筛选的,所以成绩都不错,相比之下尖子生和其他学生的差距不是很大。尽管这样,李亚班里的几个尖子生还是为所欲为:看谁不顺眼,值周的时候就盯着人家,只要一说话,赶紧将这名同学的名字记下来,报告给老师;如果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那么游戏的参与者必须由他们来选定,游戏规则必须由他们来制定,游戏过程中实行双重标准,尖子生犯规后继续玩,别的同学犯规他们却不依不饶。

一位老师分析认为,一部分尖子生因为学习好还担任班干部,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就多,得到老师的信任。于是,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这些同学便有恃无恐,什么事都依照自己的原则,一定要以自己为中心。

尖子生背后的问题五:娇生惯养

尖子生在学习、训练上投入精力比较多,再加上父母对这样的孩子更是疼爱有加,在家里往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慢慢养成了坐享其成、娇生惯养的习惯,少数人甚至生活难以自理,适应能力极差。

尖子生背后的问题六:敷衍应付

有的尖子生自恃聪明,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学习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对知识不求甚解,尤其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屑一顾,致使学习不够扎实。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和缺点,如果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他们放松要求,姑息迁就,就有可能使他们得不到全面发展,甚至酿成悲剧。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尖子生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他们的个别指导教育。

多教给尖子生一些实用的东西

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事例:

有的孩子读书很用功,同学羡慕老师器重,自己也踌躇满志,并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毕业以后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结果却发现自己所学的根本用不上多少,人际关系倒是复杂,几次意气用事多是碰壁,弄得灰头灰脸整天唉声叹气,总之生活得非常不如意。

有的孩子读书时很调皮,同学瞧不起教师也常骂他们,还时不时被叫到办公室受训。刚来办公室时还有点腼腆,后来这个老师揪揪头,那个老师拧拧耳朵,时间一长,倒让他们处之泰然,对各种歧视和羞侮也习以为常。踏入社会后一个个倒显得游刃有余,不能说都能干成大事,但大多过得不错。碰见教师后也热情有加,似乎比原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还要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