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位于三明市西部,与三明市的9个县(市、区)交界,县城距三明市区79千米,总面积1709.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4.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1.2%,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及全省杉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明溪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25座,最高的圣水岩为561.4米;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1.91%,小平原面积占6.98%,水面占1.11%;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流有16条,水域面积0.19万公顷。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珍稀野生动物穿山甲等走兽9目100多种、白鹇等飞禽18目7科200余种,有厚朴、杜仲、女贞等300多种中药材,以及南方红豆杉、三尖杉、银杏等丰富的珍稀树种资源。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储量丰富的石灰石、重晶石、萤石、大理石、透闪石、钾长石、玄武岩、石英石、稀土和褐煤,是全国天然蓝宝石四大产区之一。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玉虚洞,省级以下风景名胜区有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君子峰,省级森林公园有雪峰山、紫云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南山古人类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德星坊、罗汉庵、玉皇楼、萧登仕尚书墓等14处。明溪的特色旅游商品:宝石、宝剑、宝扇和肉脯干。其中,明溪的天然白锆石矿区总覆盖面积达800平方千米,是中国迄今为止保护最完好,也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宝石矿群,已探明总储量为蓝宝石10530.15万克拉、镁铝石榴宝石1311643.9万克拉、白锆宝石396306.50万克拉。明溪肉脯干被誉为“闽西八大干”之首,2008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明溪也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央苏区21个基点县之一。2012年,明溪县辖4镇、5乡、88个建制村、8个居委会。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4207户、116711人,地区生产总值44.8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5∶43.1∶29.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02亿元,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38亿元,外贸出口9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30万美元,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75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3%。
五清流县
1.建置沿革
清流,古属黄连峒,建县前为长汀、宁化两县地。后晋,设清流驿。宋元符元年(1098),划宁化6团里、长汀2团里置清流县,以“溪流回环清澈”故名,属汀州府,县治设坊郭里。绍定元年(1228),撤销县建置。元至元八年(1271),复置清流县,属汀州路。明清,清流县属汀州府。民国时期,清流县分属西路道、汀漳道(道所龙岩)、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长汀)、第七行政督察区、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所永安)。其中,民国21年(1932),清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属中央苏区,直至民国23年红军北上抗日。
950年2月22日,清流解放,属永安专员公署;1956年5月,并入龙岩专员公署;1959年2月,清流、宁化合并,称清宁县。1961年6月6日(9月批准),恢复清流县建置,属龙岩专员公署。1963年5月始,清流县属三明专区。
2.基本情况
清流县位于三明市城区西部,地处北纬25°46′~26°22′、东经116°38″~117°10″。全境东西宽53.8千米,南北长65.2千米,总面积1825.1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2万公顷;林地面积15.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9.3%,森林蓄积量103.6万立方米;地下矿藏有无烟煤、萤石、钨、锰、铅、锌等20多种;水电资源丰富,理论水电蕴藏量7.7万千瓦;龙津河被水产专家誉为“天然的淡水鱼养殖场”,盛产各种名贵鱼;野生珍稀动物有豹、穿山甲、山麂等29种。清流旅游资源有九龙湖、狐狸洞群,温泉地质公园、李家万亩生态冷泉避暑休闲度假区、大丰山、灵台山、北斗山等。清流是客家祖地之一,客家先祖巫罗俊曾在这里垦荒辟土,至今还有巫罗俊墓、“福潭院”等许多祭祀巫罗俊的寺庙和相关的遗迹。旅游商品有红菇、淮山、九龙湖鱼干、“青流”牌黄羊、“9利”牌茶籽油、豆腐皮等。其中,清流豆腐皮曾获“福建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展销会金奖”,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清流不仅是闽赣21个中央苏区基点县之一,而且还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县、全国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第四届省级文明县城测评三明市所辖县城第一名”、“第五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县”称号。2012年,清流县辖5个镇、8个乡、111个建制村、8个社区居委会。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2457户、147185人,地区生产总值61.13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4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66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4.38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2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5%。
六宁化县
1.建置沿革
宁化古称黄连峒。唐乾封二年(667),始置黄连峒为黄连镇,隶江南道建州。唐开元十三年(725),由乡民罗令纪请求,朝廷批准黄连镇升为县,仍属建州。开元二十六年(738),汀州置于新罗城,黄连改属汀州,隶江南东道福州观察使。唐天宝元年(742),黄连县取“宁靖归化”之义更名为宁化县,属江南东道临汀郡(汀州)。北宋初,宁化属江南道汀州。元、明、清,宁化皆属汀州。民国时期,宁化分属汀漳道(治所龙岩)、省政府、第八区行政督察区(治所长汀)、第七区行政督区(治所长汀)、第六区行政督察区(治所永安)。
其中,民国19~23年(1930~1934)4月,宁化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4月以后属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新中国建立后,宁化属永安专员公署;1956年6月,改属福建省龙岩专员公署。
959年2月,清流、宁化合并为清宁县(县署设宁化)。1961年9月7日,恢复清流、宁化两县原建置(实际于6月6月开始分署办公),隶属关系仍旧。1962年1月,宁化改属三明专区。
2.基本情况
宁化地处三明市西部,武夷山南段东麓,北纬25°58′~6°40′、东经116°22′~117°02′之间;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和盆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6%;全境南北长76.70千米,东西宽66.2千米,总面积2407.19平方千米。宁化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的聚宝盆”,已探明储量的有28种,有钨、锡、稀土、石灰石等。其中,行洛坑钨矿钨金属储量达0万吨,是全国四大钨矿之一;稀土储量3万多吨;石灰石储量14亿吨以上。宁化自古以来盛产粮食、茶叶、辣椒、薏米、魔芋等。宁化牛角椒名扬海内外,河龙米、延祥茶曾是进献给朝廷的贡品。宁化是国家和省商品粮基地县,拥有耕地.933万公顷,年产稻谷20多万吨;是全国30个烟叶生产基地县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福建省首位;是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主产杉木、松木、杂木、毛竹、松香、山苍子、玉扣纸、竹笋等林产品。宁化旅游资源有国家地质公园天鹅溶洞群以及蛟湖、黄慎墓、伊秉绶墓、北山革命纪念园、老虎岩遗址等。宁化县是福建省西部边界文明县和纯客家县;石壁是举世公认的客家人的祖籍地,每年在石壁客家公祠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客家文化象征的宁化擂茶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宁化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全县13万人口,参加红军的就有13700多人,为革命牺牲的有6600多人。其中,民政部在册烈士达3300人。2010年1,宁化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成为目前全国53个、福建省2个获此殊荣的县份之一。同时,宁化也是国家、省商品粮和烤烟基地县,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2012年,宁化县辖5个镇、11个乡、210个建制村、13个社区居委会。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0429户、60282人,地区生产总值83.37亿元,三大产业比为27.0∶1.9∶31.1,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9亿元,全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旅游收入9.40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60元。
七大田县
1.建置沿革
大田境域建成县前分属尤溪、永安、漳平、德化。明嘉靖十四年(1535),延平府通判林元伦建议、巡按御史白贲奏请割尤溪县14个都、永安县1个都、漳平县1个里10社、德化县1个团置大田县,隶属延平府。因建县署于四海寨南状元丘处,故取县名为大田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大田县改属永春州。民国时期,大田县分属南路道(后改称厦门道)、省政府、兴泉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署在仙游)、第六行政督察区(区署在龙岩)、第九行政督察区(区署在永安)、第六行政督察区(区署在永安)、第七行政督察区(区署在永安)。949年9月6日,大田县解放,隶属永安专区。1956年6月,永安专区撤销,大田县改属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3月,大田县划归三明专区。
2.基本情况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东经117°28′58″~118°03′13″,北纬25°28′53″~26°09′42″,总面积2233.12平方千米。大田县内河网密布,水体资源丰富。其中,闽湖水域面积36.7平方千米,是全省水域面积第一、库容第二的人工湖。大田的天然温泉具有出水量大、分布广、品质高的特色优势,尤以石牌的温泉、太华的汤泉和桃源的广汤温泉最具特色。大田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位居福建省前列,是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福建省十大重点矿区和五大重点铁矿区之一,也是福建省水泥生产第二大县,素有“闽中宝库”之誉,已探明矿产品种37个。其中,煤炭储量2.9亿吨、石灰石5亿吨、铁锰矿1.5亿吨、瓷土3000万吨。全县有林地面积13.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6%,森林蓄积量637.92万立方米。大田盛产高山茶,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高山茶之乡”,先后获得“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全国绿色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等荣誉称号。大田土堡群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田与台湾有着深厚的宗亲文化渊源。2012年,全县辖8个镇、10个乡、265个建制村、个居委会(社区)。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0239户、369099人,地区生产总值123.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7万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6.3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产值231.79亿元),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3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0.52亿元(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87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9.9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4万元、9444元。
八尤溪县
1.建置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