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基本农田建设又称“三不靠”建设项目,即三明市三元、梅列两区无法达到其他粮食建设项目条件而由省财政支持建设项目。1997~2002年,项目总投资1344.81万元。其中,省投资435万元、县(市、区)配套429万元、乡村自筹80.81万元。其中,投资1165.01万元用于改善生产条件,改造1746.67公顷。其中,低产田改造400公顷、建设吨粮田266.67公顷、客土改良86.67公顷。新建机耕路40.0千米,修建排灌沟渠103.93千米(其中,U型槽17.10千米),修建防洪堤5.39千米,总计增产粮食0.24万吨。
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01~2005年,全市参与实施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有宁化、建宁、将乐、大田、清流、泰宁、尤溪、沙县、永安等9个县(市),项目总投资482.80万元。其中,省投资1875万元、市配套80万元、县配套207万元、乡村自筹320.8万元。其中,投资2055.80万元用于改善生产条件,改造面积2473.33公顷。其中,建设吨粮田2340公顷、客土改良133.33公顷。新建石砌“三沟”渠84.41千米(其中,U型槽87.35千米),防洪堤0.9千米,新建机耕路55.05千米,总计增产粮食0.12万吨。
省扶持发展粮食生产建设1998~2005年,全市12个县(市、区)均参与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5009.96万元。其中,省投资3235.04万元、县配套563.90万元、乡村自筹211.02万元。其中,投资4256.98万元用于改善生产条件,改造面积5853.33公顷。其中,改造中低产田2100公顷,建设吨粮田3753.33公顷。新建石砌“三沟”渠289.75千米(其中,U型槽146.09千米),防洪堤6.27千米,新建机耕路1.02千米,总计增产粮食661.84万公斤。
7.闽台农业合作
1992年始,开展闽台农业合作。1995年,台商刘定丰租赁经营清流县李家乡河背村67公顷土地,建成全市第一家示范型精品果园---清流县青龙果蔬有限公司。1997年,建宁县应德农产品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福建大田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8月,台商独资企业福建兴辉食品有限公司在建宁成立。该公司成为三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4年,三明市组织参加第七届漳州花博会闽台农业合作成果展,展示发展中的台资农业企业、海峡两岸(三明市)现代林业实验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及发展中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等。2005年,全市有福建兴辉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2012年,闽台农业合作更注重产业链条的配套和延伸,引导合作项目集聚发展。
8.农村沼气开发
1999年,市政府成立市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2002年,市政府下发《关于抓好2002年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通知》、《关于认真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抓好农村沼气百村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把“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拨出专款100万元用于扶持农村沼气建设。至2005年底,全市12个县(市区)有143个乡(镇、街道)、1242个行政村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分别占乡镇数的99.3%和行政村数的1.63%。全市拥有农村沼气池约3.53万口,占全市农户数的.05%。至2012年,全市累计建设户用沼气9.06万口,年可产沼气3488.1万立方米。
9.扶贫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贫困农户仍有27万多户。1993年1月,市委、市政府按照“三年脱贫,五年摘帽,八年做贡献”的目标,派出工作队驻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同年,全市建立老区发展基金,扶持发展乡镇企业、种植业、养殖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培养人才等方面。
994年1月,建宁县摘掉贫困县“帽子”。全市19个省级贫困乡中,有6个进入全市先进行列,8个赶上全市平均水平。至此,全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低于650元的)基本脱贫。994年,市、县、乡三级选派3800名干部进驻1000个村,继续开展扶贫工作。2011年12月30日,三明市召开扶贫开发工作视频会议。10年来,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16.6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54万人,低收入人口.23万人),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2012年,采取领导挂钩、部门帮扶、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等措施,重点扶持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市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加快发展,落实小额信贷资金1.16亿元,财政贴息1152万元。
10.小康建设
199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前三年(即在1997年前)实现农村小康目标,采取“政策优惠、重点扶持、限期完成”等措施,推进新村建设迈上新的水平。同年,全市有小康户1.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0.96%;开展建新村932个村,占总数的54%;全市“小康工程”总进程已达79.2%,比上年增加8.6个百分点。1998年,由市委农办与市小康办分4个组对20个尚未基本实现小康乡、250个村进行调查监测,提出加快小康进程的意见。同时,开展宽裕型小康试点工作,确定沙县、永安、三元、梅列4县(市、区)为宽裕型小康试点县(市、区),确定20个乡镇为宽裕型小康试点乡镇,确定00个村为宽裕型小康试点村。从2004年7月始,省、市、县选派463名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其中省派2个、市派70个、县派361个),任期3年。2008~2009年,三明市18个“小康库区百村行动”试点村共实施2008年度“小康库区百村行动”项目27个,总投资656万元,后期扶持资金补助505万元。经福建省移民局综合考评,18个“小康库区百村行动”试点村全部达标。其中,尤溪县西滨镇过溪村和沙县青州镇涌溪村被评为“全省小康库区十佳示范村”。012年10月,经综合评定,全市14个“小康库区百村行动”示范村全部达标。其中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永安市安砂镇新建村被福建省移民开发局评为“全省小康库区创建示范村”。
四林业
1.林地面积
1953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境域土地总面积167.03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47.52万公顷,占88.32%;非林业用地19.51万公顷,占11.6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7.88万公顷(其中,用材林74.33万公顷、经济林0.57万公顷、竹林2.98万公顷)、疏林地4.61万公顷、无林地5.03万公顷。1985年,第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三明土地总面积229.64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达188.17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1.94%;非林业用地41.47万公顷,占18.06%;森林覆盖率为66.3%;绿化程度77.2%。
996年,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29.7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9.5万公顷,占2.5%,非林业用地面积40.2万公顷,占17.5%。在林业用地面积中,商品林地141.9万公顷,占74.9%;生态公益林地面积47.6万公顷,占25.1%。全市森林覆盖率76.8%。
2.森林蓄积量
1953年,境域立木总蓄积量1.11亿立方米。其中,用材林1.08亿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97.3%;疏林296.7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2.67%;散生林3.8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0.3%。1985年,全市林木总蓄积量1.167亿立方米,居福建省首位,占全省的32.6%。1996年,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表明:三明市森林资源总蓄积量11523万立方米。
其中,商品林8239.6万立方米,占71.5%;生态公益林283.8万立方米,占28.5%。在总蓄积量中,按树种分,杉木3787.3万立方米,占32.9%;马尾松4645.6万立方米,占40.3%;阔叶树3090.1万立方米,占26.8%。全市商品林蓄积量8239.6万立方米,按树种分,杉木3649.9万立方米,占44.3%;马尾松3598.2万立方米,占43.7%;阔叶树991万立方米,占12%。全市生态公益林蓄积量3283.8万立方米,按树种分,杉木137.4万立方米,占4.2%;马尾松047.4万立方米,占31.9%;阔叶树2099万立方米,占3.9%。全市毛竹44436.01万根。其中,商品林毛竹9445.87万根,占88.8%;生态林毛竹4990.14万根,占11.2%。
3.珍稀林木
至2012年,三明市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34种,占福建省重点保护总种数的三分之二,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秃杉、银杏、水松、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香果树等6种;列为二级保护的有福建柏、鹅掌楸、金钱松、长叶榧、观光木、杜仲、伞花木、闽鄂山茶等8种;列为三级保护的有穗花杉、格氏栲、天竺桂、沉水樟等20种。
4.古树名木
三明古树名木种类较多,其中有价值的约14种,即银杏、南方红豆杉、罗汉松、杉木、柳杉、秃杉、长苞铁杉、苦槠、米槠、榕树、樟树、楠木、细柄阿丁枫、桂花等。其中,泰宁县龙湖乡黄厝村有1株樟树,植于唐天年间(904~906),树高25米,胸径2.5米,冠幅为15米×7米。尤溪县城关南溪书院1株樟树系朱熹之父朱松于宋宣和二年(1120)所植,树高约25米,胸径3.1米,至今枝繁叶茂。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七宝庵1株银杏,传为唐代所植,树高35米,胸径1.5米。宁化县水茜乡下埠村1株银杏,植于宋淳熙年间(1174~189),每年能产果300~400公斤。明溪县枫溪乡红光村附近株杉木,树高30.2米,胸径1.6米,系元末明初所植。尤溪县大麻溪村1株软荚红豆树,树龄1000余年,树高20多米,胸径1.37米。宁化县湖村乡下埠村1楠木,据传植于宋代,树高30米,胸径1.51米。泰宁县枫林村1株罗汉松,植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树高11.3米,胸径1.21米。永安市上坪乡西溪山5株香榧,树龄200多年。其中,最大1株树高28米,胸径1.52米。永安市上坪乡海拔1120米山上1株玉兰树,植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树高15米,胸径.58米。尤溪县溪尾乡湖山村1株柳杉,树高35米,胸径.84米。尤溪县台溪乡东山村1株红豆杉,据说植于宋淳熙年间(1174~1189),树高30.4米,胸径1.32米。沙县淘金山的四川苏铁种群系目前全国最大。铁树群占地约0.67公顷,共19丛250多头,树龄最长的在800~1000年,2008年被省林业厅、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评选为福建省第一批“树王”。
5.林业产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内林业产业主要是林材生产。1950年,全境林材产量8300立方米,1955年达30.41万立方米。993年,全市林业总产值9.91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16%;商品产值7.88亿元,商品率9.55%。2007年,全市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203.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6%。其中,全市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10.58亿元,成为三明市第两个、福建省第十四个超百亿的产业集群。2012年,三明林业加工产业围绕人造板及家具、木竹制品、纸及纸制品、林产化工、森林食品等五大系列产业链延伸,提升木材加工、木浆造纸、林产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非木质利用、林产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和林业企业第三方物流等新兴产业。全市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58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产值422.5亿元。
6.林业要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