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7483200000056

第56章 满纸荒唐

《红楼梦》是一部世界奇书,别名有“情僧录”、“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它以反映社会的独特视角,生动描写的众多人物,深刻揭示的丰富内容,艺术表现的卓越成就,令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读者观众津津乐道,叹为观止。笔者亦捧读再三,震撼之余,小有发现,觉得该作首尾两诗中的“荒唐言”与“辛酸泪”颇有意味,值得一说。

荒唐之一,“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来头不小。两人在书中至少出现了九次:第一次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女娲补天所遗巨石之下;第二次在姑苏城内的葫芦庙前,手持巨石所化的小玉坠---宝玉出生时衔在口内之玉,且走且谈;第三次在英莲丢失两年后度甄士隐出家;第四次在黛玉幼时教她须不流眼泪方能长命的话;第五次是为宝钗传授“冷香丸”秘方并送她金项圈;第六次是为贾瑞送去“风月宝鉴”并在贾瑞死后众人焚烧宝鉴的火中抢走宝鉴;第七次是在宝玉和凤姐中了马道婆的魔法后出身相救;第八次是在宝玉成婚后送还失踪的玉石;第九次在金陵城外江边码头挟宝玉出家。两个神秘人物的出现,与众人的命运密切相关,似乎是这些人命运的操纵者。

荒唐之二,天然雨水的保存是个谜。薛宝钗的“冷香丸”需要用一年中“雨水”之日的雨、“白露”之日的露、“霜降”之日的霜、“小雪”之日的雪这四样天然雨水调和起来入药;妙玉用埋藏地下五年之久的梅花雪水沏茶,不知这水是否能和酒一样在地下越藏越香而不会变质?

荒唐之三,遗体怎样防腐?秦可卿是小说中第一个死去的人,死后在家里停放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到铁槛寺存放,直到十几年后黛玉、贾母、王熙凤相继去世才一同去安葬。不知这十几年中棺椁中的遗体是否保存完好,而没有腐朽?

荒唐之四,书中时有悬案。贾赦有子两个,但只介绍了长子贾琏。另一个是谁?薛宝钗进贾府是为了候皇宫选妃,却一进贾府便再没有提起。黛玉比宝玉小一岁还是小两岁?第三回黛玉之母生前告诉黛玉说小一岁,而第九十回中贾母说小两岁。宝玉成婚在前,探春出嫁在后,可宝玉结婚二年时,探春却“结缡已经三载”。

荒唐之五,“真”“假”宝玉各在哪里?“假”即是贾,“真”即是甄。先说贾宝玉。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和《中乡魁宝玉却尘缘》中“第七名贾宝玉是金陵籍贯”来看,贾宝玉应该在金陵;可是在第五十六回中,甄宝玉说:“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再说甄宝玉。从“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和史湘云说贾宝玉的话“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看,甄宝玉家住南京。可是在第五十七回中却又写了甄贾两家互访,贾宝玉“见其家中形景自与荣宁不甚差别”。可见,两个宝玉似远实近,籍贯难考。

荒唐之六,送灵兜圈。贾母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贾府也一直在金陵,她死后自然还安葬在金陵。可是,贾政护送灵柩却走了几个月,所走的路线是从贾府的存灵处铁槛寺出发,中途绕道海疆,最后葬于金陵。

荒唐之七,难辨京城。《红楼梦》中与贾府有关的人除林黛玉是苏州人外都是金陵人。这从第二回《冷子兴演说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一一九回可以找到依据。从贾政每天上朝退朝和元妃省亲来看,贾府就在都城,因此金陵便是都城。然而,当宝玉挨打时,贾母却对贾政生气地说要回南京;王熙凤在病逝前的重病之中嚷着“要船要轿的,说到金陵归入册子去”;贾宝玉梦见甄宝玉时,梦中甄宝玉说“长安都中也有一个宝玉”。怎么理解南京、金陵与都城的关系呢?

荒唐之八,书中到底写了多少年的事?小说从英莲三岁、宝玉出生时写起,至宝玉19岁出家、英莲为薛蟠产下一子后去世结束,总共记叙了19年间的事。可是,从每章回所写的事涉及的时间来看,实际上有近30年之长。试以英莲三岁时为元年,列年表如下:

元年,夏,甄士隐遇见一僧一道持玉(后来宝玉出生时口内所衔)经过面前。

中秋,士隐邀雨村饮酒赏月,资助雨村进京应举。

三年,元宵之夜,五岁的英莲看灯时丢失。

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失火,士隐携妻封氏投奔岳丈。

五年,潦倒的士隐路遇跛足道人唱“好了”歌,便随之而去。

六年,雨村革职,做林黛玉老师。此时黛玉5岁,其父林如海40岁。

七年,黛玉之母贾敏去世。

十三年,林黛玉进贾府。此时黛玉约12岁,其父“年近半百”。雨村作应天府尹。薛宝钗进贾府。

十四年,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宝玉、宝钗识通灵认金锁。

十五年,贾敬庆寿。秦可卿染病。

十六年,春,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冬,黛玉回扬州探父。可卿病逝。

十七年,秋,林如海病逝。

十八年,修造大观园。

十九年,元春省亲。宝钗过15岁生日。宝玉和众姐妹进住大观园。

二十年,黛玉葬花。宝玉被贾环烫伤。马道婆作法。

二一年,金钏之死。宝玉挨打,晴雯撕扇。

二二年,贾府祭宗祠、庆元宵。

二三年,贾琏偷娶尤二姐。

二四年,林黛玉重起挑花社。

二五年,贾母八十大寿。抄检大观园。元妃薨逝。

二六年,正月,王子腾病逝返京路。

二月,宝玉成婚,黛玉亡故。贾政赴江西粮道任。

二七年,贾母去世。凤姐托孤。

二八年,凤姐病逝。宝玉中举后走失入空门。

二九年,香菱(英莲)为薛蟠生下一子后去世。

上述种种看似不合理的情节,也许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不然,作为伟大的艺术家,怎么会在不朽之作中留下如此多的漏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