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7483200000101

第101章 人中之凤---王熙凤(2)

你看啊,那和尚是疯和尚,那道士是假道士,人家可不是信佛信道的真货,曹公点出的就是,他们看透人生,才没有这些佛祖天尊束缚他们,他们是酒肉穿肠过的那种,佛祖压根都没留。因为和尚、道士限于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啊,已经算是超脱凡世的人物了。可是他怕读者曲解,怕那些人真的去信了佛,信了道,他特意加了疯和尚,意思是我所谓的看透红尘,可不是宗教一样去崇拜人以外的事物,人家当和尚、道士不是为了当转世灵童,人家是真的看破了。人,除了自己一心,一命,还剩下什么呢?!曹公点出了这些仙人的作用,警醒你,你不信可以,却要牢记,冥冥中自有天意,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因此,人生的意义,除了我们,没有谁有资格去赋予我们,包括我们心中的那个神,隐藏的神。他们潜藏在人性追求安全感的另一面,有些人选择了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安全感,有些人选择通过这个神,获得那原本就在自己身上的生命力,当然打过折扣的生命力。这世界需要有人怒吼一声上帝已死,需要人的觉醒,而这种斗争很有可能是持续到人类灭亡也不可能根绝的,但是我们要为之奋斗。

经历了浮夸,我们更懂得接受现实,经历了悲观,我们更理解人生命力的伟大,意义的伟大。意义就是这样的东西。正如人生如游戏,游戏本身无意义,但是玩游戏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我们在经历的这一切,都是一件礼物,这个礼物的送出者,造物者,我们应感谢他送给我们的礼物,生命;让我们体会了,人生。这样想来,生命为何要让他有意义呢?如果生命是有意义的,我们的存在岂不是太过苍白?生命无意义,他就是一张任我们涂改的白纸。如果你因为白纸而茫然,不知所措,恭喜你,你意识到人生就是一张白纸,你生命结束时候,他还会回炉重造,成为一张白纸。但是如果你因为你在白纸上挥洒了你的经历,涂抹了你的快乐,你还会有遗憾么?如流星,那美丽的瞬间便是生命的价值!

最后用诗一般的语言来结束这番感慨,生命是一件礼物,我们要做的是去享用他;生命是一颗通灵宝玉,我们要去带他历练,经历;生命是颗陨石,是否耀眼,取决于你和我!

谁是宝钗心中的白马王子

谁是宝钗心中的白马王子?是宝玉?其实宝钗心中的白马王子并非宝玉,而是另有其人。

首先要从宝钗戴的金锁说起。这金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是一个癞头和尚给的,并且告诉薛家“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一点肯定是事实,绝非有人想象的是薛姨妈造的谣言云云。事实上,这位癞头和尚在《红楼梦》中出现过三次,一次是在林家,要化黛玉去出家去;一次是在贾家,在危急时刻救了宝玉性命;还有一次便是在薛家,送给宝钗八个字和一个偏方。由这些行为来看,这位高僧笃定是一位预知未来的神仙或者“高人”无疑了,他关于宝钗婚姻的预言必须当作谶语来看待。

那么,薛家在听到和尚的预言之后,做了什么呢?我们知道宝玉有一块玉,这宝玉就是薛宝钗未来的夫婿。但对于薛家来说,大街上佩玉的男人成百上千,不可胜计。茫茫人海之中,他们到底准备把女儿嫁给何人为妻呢?我们且来看书中的叙述: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薛家千里迢迢赶往京城,其第一要务是送宝钗待选。简而言之,就是薛家希望把女儿嫁给皇帝---那个掌握玉玺的男人。一旦此举成功,薛家便可望从此重振家业,也不枉那位神仙大哥特地下凡给一次宝贵的指点了。而且,书中透露薛姨妈也跟薛蟠说过宝钗的金锁要有玉的才可配。薛蟠是个男孩子,又不大成器,薛姨妈为什么要跟他说有关妹妹婚事的预言呢?最好的解释就是母子们商量进京选秀的时候提到这一点的。人都是有野心的,如果我是薛家,我也会这样想、这样做。

薛家从金陵出发的那年,薛蟠15岁,宝钗13岁。路上走了一年有余,到京城时薛蟠16岁,宝钗14岁。截止到书中第八十回,薛家在京城一住三年,选秀之事进展得如何呢?是一直没有参加选秀呢?还是选秀失败、被刷下来了呢?书中对此没有明言,但宝钗实际上一直没有遇上选秀的机会,理由如下:

1.薛家接到的消息是“亲名达部”、“备选”,进京的目的是“送妹待选”。

就是说,薛家进京并非是直接来参选的,而是来报名、待选的。书中并没有说他们进京后马上可以参加选秀,后文也没有交代选秀之事,按常理推算,自然是选秀尚未进行了。

2.薛家的家在金陵,生意遍布全国,在京一无官职二无府第,其进京的目的有四: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四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望亲、结算、游览的目的早已达到,为什么还久居京城、不肯回家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四个目的中的“送妹待选”还没有着落。

3.按清廷的规矩,是每三年选秀一次,有时也有某次选秀被取消的情况发生。按《红楼梦》书中的说法,则是“或几年一选,几年一入”,没有明确选秀的间隔。因此,宝钗这三年之中没有遇上选秀机会,也是可能的。况且宝钗在进京两年后遇上老太妃薨逝,朝廷取消选秀也是有合理的。

4.宝钗才貌双全、德艺俱佳、艳冠群芳、博古通今。如果她有机会参加选秀,相信胜算是极大的,落选则不太可能。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落选,按常理来说作者肯定要有所交代,起码在字里行间会露出一些迹象。事实上,我们连一点这方面的蛛丝马迹都找不到。

5.关于宝钗进京待选,作者特地加了一段“颂圣”的话,花了不少的笔墨。如果这个情节与后文没有关联的话,似乎不太符合文学创作规律。后文如果直接让宝钗议婚而不交代前事,更不符合作者严谨的风格,而之所以前八十回没有这方面的交代,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宝钗尚未由待选转为待嫁。

6.薛蝌因为妹妹宝琴虽已定亲但尚未出嫁,故而自己“断不敢先娶亲”。而薛蟠与宝钗的情况与此相同(都是父亲亡故),却出现了宝钗连亲都没有定、而薛蟠已经娶妻的奇怪现象。如果宝钗是在待选秀女,就可以解释得通了,否则无论如何都令人难以理解。

7.薛蝌、宝琴兄妹父亲亡故,母亲又是痰症,故而投奔到薛姨妈麾下,宝钗、宝琴就成了与亲姐妹类似的关系。且二人年龄相差至少有四岁之多。在长姊尚无着落的情况下,一般人是不会向妹妹提亲的,而书中贾母却想求宝琴做自己的孙媳。以此推算,宝钗应该是有特殊情况的,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待选秀女。

8.薛姨妈……向宝钗道:“……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薛姨妈明明有女儿,为什么说自己“没人可给”呢?薛姨妈这段话纯属玩笑,玩笑虽是玩笑,但也需要符合基本的逻辑。自己明明有女儿,却说自己没人可给,去打黛玉的主意,这不符合生活逻辑,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宝钗尚在等待选秀,不可自择婚姻。

9.薛家以王夫人亲戚的身份长驻贾府,甚至在原住的梨香院改派他用之后仍然没有搬离的意思;薛家特别奉承贾母,贾母又特别抬举薛家母女。所有这些迹象给人的感觉是,两家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薛姨妈是希望借助元春的力量,增加宝钗选秀成功的砝码;贾母则是看中宝钗进宫有望,希望将来在宫廷与自己孙女相互提携。

由以上种种迹象,宝钗心中要嫁的白马王子其实是紫禁城中的那位真命天子,而不是荣国府里的这位纨绔少年。

既然薛家无意于宝玉,为什么还要对王夫人等人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呢?显然,这更像是给宝钗进宫造声势的。如果薛家真的看中了宝玉的话,反而不会如此直白地说出这样的话来。既然正大光明地这样说,反而更证明薛家心胸坦荡,根本没有把宝玉的“宝玉”跟宝钗的“金锁”联系起来。贾府上下,除了黛玉总拿这话编派、辖治宝玉之外,也再没人认为宝钗和宝玉是一对儿了。而且,由于薛姨妈说过这样的话,所以宝钗总远着宝玉,其实也是防嫌的意思,也表现了宝钗并没有爱恋宝玉的想法。

薛家在听到和尚的预言之后,想到的是把女儿嫁入皇宫,而非贾府。在京三年,他们等待的依然是选秀的机会。孰料天不遂人愿,四大家族轰然败落,宝钗选秀之梦终于破灭。在落魄潦倒的情况下,宝钗不得已违背礼制嫁给宝玉。

王熙凤原应叹息春风晚琴棋书画巧妙云

---叹《红楼梦》中的人名艺术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为高考必考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我已研究了十年以上,所上之课,深受高三学子的喜爱和好评。今天就《红》中“人名艺术”作一番深入的探讨和归纳,以引起学生们对《红》的兴趣,促进对高考名著的进一步掌握,也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曹雪芹对人物的取名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有的揭示人物性格,有的暗示了人物命运;有的一语双关,十分巧妙,有的暗藏机关,饱含寓意;有的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对情节的发展的某种隐喻。选姓定字,这些人物形象的姓名不仅是一种“符号”,而且还有深刻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可以看到他们的命运和人品等。总之,取之有意,命之有法,因人制帽,因人设名,忠实生活。并不处处求新奇,求对仗工整,有极美的雅名,也有极土的俗名。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丫鬟名字异彩纷呈

(一)丫鬟名字有情趣、雅趣。

琴用抱,丫鬟姿势必优美;

棋用司,丫鬟神态必从容;

书用侍,丫鬟的动作必潇洒;

画用入,丫鬟的端容必姣好。

(二)丫鬟名字大多艳丽多姿。

贾宝玉去秦可卿房间睡觉,跟去的就有袭人、媚人、晴雯、麝月。

第二十三回宝玉搬入大观园,门外站着的丫头就有金钏、彩云、彩霞、绣銮、绣凤,衬托宝玉在贾府众星捧月般受宠地位。

(三)丫鬟名字同主子特点相符。

凤姐虽聪明,但毕竟没读过书,她的丫鬟就只好叫平儿、丰儿。

王夫人生在“金陵王”的王家,嫁到“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说的是金玉满堂,看的是彩霞满天,所以丫鬟叫金钏、玉钏,彩云、彩霞。绣銮、绣凤暗示王夫人是贾元春娘娘的母亲,地位特殊。

薛姨妈没多少文化,又生活在商人家庭里,商人注重发财富贵,她的丫鬟就以同喜、同贵为名,很俗的吉利话。

贾母出身“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又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老太太,享受着穷奢极侈的生活,见识过无数的奇珍异宝,因此她的丫鬟取名珍珠、翡翠、琥珀、琉璃,用这些贵重的宝物来点缀自己的生活,陪衬身份,充分炫耀自己特殊的身份。鸳鸯、鹦鹉,以禽鸟命名,可见丫鬟在贾母心中身份低贱。

林黛玉丫鬟:紫娟、雪雁、春纤,雪中飞雁和紫色杜鹃,象征主人自由高洁的品格情操。

宝玉的丫鬟:麝月、晴雯、袭人、佳蕙、秋纹、春燕,这些名字由天上的明月、晴空中带花纹的美丽的云霞,散发着香气的野花,知昼暖的袭人花香,碧绿的秋水,自由自在飞翔的燕子组成,构成了一派宜人的自然风光,有说不完的诗情画意,衬托出主人淡漠世俗的高雅情趣。

(四)丫鬟名字对主人性格、命运暗示。

杜鹃啼血来表现林黛玉以泪还债,泪尽而亡的一生(紫娟)。雪中的大雁是失群之雁,其孤独、凄惶模样与父母双亡、远离故乡、病魔缠身的林黛玉相似。

(五)丫鬟名字立意奇巧。

花香袭人知昼暖---袭人红色的雪---茜雪

散发香气的云---檀云麝月---含香气的月亮

把雪、云这样清新淡雅的自然现象渲染得艳丽妩媚正是宝玉的性格。

(六)丫鬟名字不但与主人形成“正衬”,有时也与自己命运形成“反衬”。

晴雯---晴天有花纹的云彩,给人以美丽、光辉、前程似锦的感觉,但彩云易散,霁月难逢,寿夭多因诽谤生,生命被摧折于如歌的花季。

鸳鸯是一种美丽的水鸟,经常成双成对一起嬉戏,是夫妻恩爱的象征,但丫鬟鸳鸯不幸被色鬼贾赦(70多岁)看中,百般威逼要娶她做小老婆,最后被逼上吊,鸳鸯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意愿罢了。

(七)配角人物命名成套整齐。

贾母丫鬟:鸳鸯、鹦鹉(同为鸟名)

琥珀、珍珠,翡翠、琉璃(同为珠宝玉器)

靓儿、傻大姐(一靓一傻)

王夫人丫鬟:金钏、玉钏彩云、彩霞

绣鸾、绣凤

贾宝玉丫鬟:晴雯、绮霰(都含雨字)

麝月、檀云(都是名贵药材,云月同类)

秋纹、春燕(秋对春)

袭人、媚人(都有人字)

碧痕、茜雪芳官、佳蕙可人、良人坠儿、定儿

宝玉四个小厮:茗烟、锄药和双瑞、双寿

贾琏心腹小厮兴儿、隆儿,隐“兴隆”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