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表面抗原的意义在于:
(1)可早期诊断乙肝,有助于乙肝病原体的鉴别诊断。HBsAg可在血清GPT升高和临床症状出现前的2~4周即可检出,对可疑或密切接触者,应注意观察,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后,早期治疗。
(2)筛选出表面抗原阳性供血者和血制品,以大大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乙型肝炎。
(3)对健康人群中的HBsAg阳性者,应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自己一旦有症状,就要及时去就诊检查。
(4)对估计慢性肝炎有参考价值。急性乙肝6个月以上表面抗原仍持续阳性者,约有2/3的病例易转变为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长期HBsAg阳性,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5)有利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探讨乙肝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
(6)表面抗原阳性者的血液可作为研制疫苗的来源。
7.痰的颜色能说明什么问题?
咳嗽是清洁气管和支气管的正常反应。正常人每天通过咳嗽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分泌物的量,约100毫升,但这些分泌物很少咳出,常常被咽进消化道。
痰是由支气管杯状细胞的分泌物和渗出物组成的。老年妇女一旦患支气管炎、肺炎或其他各种呼吸道疾病时,由于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过多,痰液便增多。痰中含有气管分泌的黏液、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死亡的白血球、细菌和其他异物。由于疾病的性质不同,痰的颜色、性质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无色或浅白色、透明而有黏性的痰,医学上称之为黏液痰。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支气管炎、单纯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和肺癌。黏液痰不易咳出,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早期。大量特别稠厚的黏液痰,常见于哮喘病人。稀薄、透明、泡沫多、量较大的痰称浆液性痰,常见于急性肺水肿和左心衰竭,有时还带粉红色泡沫。发现黄色或黄绿色黏稠痰,表示有各种细菌感染。单纯黄色痰也见于黄疸患者。不透明黄色团块状痰称黏液脓性痰,见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者。大量恶臭脓痰见于肺化脓症。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痰液,留置痰标中常明显地分为三层:上层泡沫状、中层为稀薄浆液性痰、下层为混浊的脓块。合并感染时。则呈黄色或绿色脓性痰,这种浆液脓性痰,除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外,在肺化脓症也常见。痰带绿色,提示有髓过氧化酶存在,是一种白血球酶。
咯血见于多种支气管和肺部疾病。但必须把真正的血痰与齿龈出血、口腔黏膜破损、鼻黏膜出血、咽喉部病变及某些血液病引起的口腔出血严格鉴别开。痰带血丝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支气管扩张症。少量而持续的咳血多见于肺癌或支气管新生物。反复少量咳血并伴有刺激性咳嗽,常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癌。患二尖瓣狭窄、支气管扩张症、肺梗塞时也有反复少量咳血。而大咯血见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癌,是由于病变损伤了大血管所致。
痰液呈铁锈色,是因为血红蛋白分解的缘故,多见于大叶性肺炎。患阿米巴肺脓肿或肺吸虫病时的痰,有时呈烂桃样或巧克力色。
通过观察痰的颜色、形状及性质,可对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8.发生胸痛。应考虑哪些可能性?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胸痛。老年妇女胸痛可来自胸壁、颈部、胸腔内器官和膈肌以下的一些器官组织。胸痛一般可分为浅表组织的疼痛和深层组织的疼痛两种。
患者能指出准确的疼痛部位,局部有压痛并与咳嗽、深度呼吸、胸部扭转、肩部和上肢活动有关的疼痛,多考虑为浅表组织的疼痛。这种疼痛包括皮肤、软组织、软骨、骨骼、乳腺、神经和血管的病变。比如,带状疱疹可引起剧烈的局限性胸痛和局部皮肤过敏,几天后在胸部可见与肋骨排列方向一致的皮疹和疱疹。另外,肋软骨炎、肋骨骨折、胸壁肌肉或韧带劳损时,局部常有压痛。如果疼痛部位较广泛,而且难以指出准确的疼痛部位,有时疼痛还能放射到其他部位,这种情况多半来自深层组织。患者对来自深层组织的疼痛,往往表现为静止不动,血压略降,并有出汗或恶心症状。
对于老年妇女来说,发生胸痛的绝大多数原因是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脊髓神经根受到压迫的各种疾病及心理失常。心血管病中,又以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较常见。
如果发现胸前区或胸骨后憋闷痛和紧缩感,持续3~5分钟或更久的,应考虑心绞痛。有的疼痛传导至左肩部或沿左上肢内侧直至小指或无名指,有时疼痛还向右上肢、颈部、上下颌部及咽部放射,也有的放射到背部、上胸椎部,还有的在上腹部闷痛,很像胃痛,而所有这些疼痛,经休息或含硝酸甘油或服速效救心丸能缓解的,是心绞痛,往往因劳累过度、情绪激动或饮酒等因素诱发。如果胸前区突发疼痛,持续30分钟或更长,并有窒息感、压榨感、头部出冷汗,甚至恶心呕吐,而含服硝酸甘油等药,不缓解者。应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做心电图检查能及早作出诊断,此外还应进一步检查血清酶,并根据临床资料与化验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如果患有高血压,突发剧烈胸痛,分布范围广泛并有撕裂感,出大汗。而心电图无急性心肌梗死改变时,可考虑夹层动脉瘤。这种病的危险性,同急性心肌梗死一样。另外,患心包炎时,有胸骨后压迫感并伴有钝痛,并由于累及到邻近的胸膜,而可引起胸痛,所以很像急性胸膜炎。有时胸痛很严重,与急性心肌梗死很难鉴别,但心包炎患者在卧位时疼痛加重,身体坐起并向前倾时,胸痛常可减轻。
如果老年妇女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结核,平时无症状,若突发有剧烈胸痛和胸骨后压迫感、面色苍白出汗、呼吸困难时,应考虑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可引起与急性心肌梗死极相似的剧烈胸痛。凡是肺部的疾病,波及到胸膜时都引起胸痛。发烧、咳嗽吃力、黏痰或铁锈色痰伴有胸痛的,就考虑大叶性肺炎。若持续性剧烈胸痛,发烧或不发烧,一般服镇痛药不缓解的,应考虑患癌症的可能。胸痛局限在一侧下胸部,伴有发烧、咳嗽、呼吸时加剧的,应考虑急性胸膜炎。位于纵隔前部的肿瘤,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位于纵隔后部的肿瘤,当侵入骨组织时引起持续性痛。老年妇女情绪紊乱引起的胸痛或胸部发紧,易与心绞痛相混淆。这种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常持续半小时或更长,疼痛强度起伏缓慢,更年期女性更多见,常与生气、忧闷、心情不畅有关。
老年妇女对发烧和疼痛的敏感性都与年轻人不一样,若遇到上述各种胸痛时,千万不要忽视,必须到医院检查。
9.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怎样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妇女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很复杂,常常是由于身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现代医学认为。身体抵抗力下降或有过敏体质的人容易患病。外界环境空气污染、气温变化、吸烟、受凉等均可以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当呼吸道长期受寒冷或烟尘等刺激时,黏膜上皮细胞受到麻痹,肺泡的吞噬细胞活力减低,减弱了呼吸道的防御机能,特别是伤风感冒时,病毒侵入并大量繁殖。破坏了黏膜和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使原来存在于上呼吸道的非致病菌发生致病作用,引起了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常发病于秋冬季,主要症状是咳嗽、吐白色泡沫样黏痰。如果有细菌继发感染,痰可由白色变成黄色脓样,并可能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如果痰多。支气管发生痉挛,气管通道受阻。出现呼吸困难,病人会有明显的气喘,即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检查肺底常有杂音或哮喘鸣音。胸部透视仅显示两肺纹理增粗。
老年妇女长期慢性咳嗽且反复发作,可使肺泡不断膨胀,弹性减低,发生肺气肿。如有感染、痰多或伴有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力增加,空气吸入容易而呼出困难,使肺泡内过度充气,压力长期增高,肺泡壁弹力纤维受损,更加重肺气肿的程度。由于肺泡换气功能不良,临床上出现进行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患者气急、呼吸困难、活动或劳累后加重。医生检查时,早期仅有呼气时间延长,但随着肺气肿的发展,可有肋骨变平、胸廓前后径加宽、呼吸运动和呼吸音减弱、胸部透视显示横膈下降、两肺透光度增强等。肺气肿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80%~90%。很多后期的病人,常因此而过早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劳动能力的减退与肺气肿的发展程度成正比。
由于肺气肿的发展,肺泡内压力逐渐增加,使肺毛细血管腔受压,肺循环阻力增加。因而引起肺动脉纹呈进行性升高。同时,由于呼吸功能不全和缺氧,引起肺毛细血管反射性痉挛及血液黏稠度增加,更加重了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的血液来自右心室。肺动脉压力增高,加重了右心室的负担。右心室就会逐渐肥厚、扩张。最后可发生右心衰竭,形成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肺心病发生率为10%~20%。
肺心病可由肺、支气管、肺血管的多种慢性疾病引起,但最常见的原因还是慢性支气管炎及由它引起的肺气肿(约占老年妇女的80%~90%)。肺心病右心衰竭常常发生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为细菌感染而使支气管内膜充血、水肿、痰液增加或并发支气管痉挛而使呼吸道受阻,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和缺氧,使肺动脉压急聚升高,引起右心衰竭。病人除原发疾病的症状加重外,表现呼吸困难加重、心率加快、浮肿、肝脾肿大等,肺心病是严重危害老年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也可以说是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因为绝大多数的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发展而来。因此积极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避免或减少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病程冗长,发展成肺心病常需数年至数十年。因此,积极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应从中年开始。从整个社会来讲,应加强环境保护、避免空气污染;从个人来说,首先应尽量避免受凉感冒,并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急慢性疾病。据调查。约有70%~80%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是由于受凉感冒引起的。因此,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客观环境,进行适当地体育锻炼,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尤其是增强耐寒能力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如冬季坚持用冷水洗脸是一个很好的耐寒锻炼。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要随气温的变化逐渐增加或减少衣服,以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治疗控制。同时,应避免吸烟,减少烟尘对呼吸道的慢性刺激。药物预防也可起一定的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是比较顽固的疾病。目前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尚无特效药物。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首先是控制感染,选择有效的抗菌素早期、足量应用,必要时可两种抗菌素联合应用。除了西药之外,中药麻杏石甘汤和小青龙汤均可用于急性发作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可由中医辨证施治,给予补肺、补脾、补肾药物,不宜长期应用抗菌素。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暖和营养,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出现右心衰竭,一般均由肺部感染所引起。因此,它的治疗原则不同于其他心力衰竭。有效地控制感染,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仍是治疗肺心病的,中心环节。肺心病患者常有缺氧现象,出现紫绀和呼吸困难,及时给氧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对轻、中度缺氧者。可给间歇吸氧或每晚睡前吸氧20~30分钟。重度缺氧者应给低流量持续吸氧。要控制心力衰竭,还必须给病人适量的利尿剂,同时补充钾盐。用药的原则是少量、短期、间歇、交替应用,以达到缓慢利尿的作用,通常可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仍不能控制心力衰竭,可以考虑应用小剂量的洋地黄制剂。但以上药物都应在医生的指导和观察下使用。
10.中医治疗冠心病,为什么多用活血化瘀法?
当归、红花、丹参、川芎、三七、牛膝、赤芍等活血化瘀药,是冠心病患者非常熟悉的药物,在汤剂及其他剂型的中成药中,都能见到它们。这些年来,以活血化瘀药制成的注射液也被广泛应用,其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深得病人和医师的青睐。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大法。虽然许多活血化瘀药不同程度地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态、抑制凝血等作用,但是,如果简单地把活血化瘀药和治疗冠心病的硝酸甘油一类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药物等同看待,那就错了。因为中医在应用活血化瘀法时,还要考虑发病机理和全身症状,酌情配以补气、行气、安神、化痰、温经、养阴、开窍等药物,达到互相协同、增进疗效的作用。这种着眼全局、辩证施治的方式,与西医的诊疗办法比较,自有其独到之处。
冠心病属于中医所说的“真心痛”、“胸痹”、“心悸”、“怔忡”等病症。中医认为:长期精神忧闷或气机不畅会影响血液运行;终日伏案少动,劳倦伤气,致使血液运行无力;平素阳气不足,寒气内乘,血脉遇寒则凝;脾虚无力运化水湿,痰浊内生,阻碍脉络。上述种种原因,都可导致瘀血阻滞心络,出现胸痛彻背,甚至四肢厥冷、舌持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等典型的瘀血症候。前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辨证施治观点。为后人活血化瘀法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少年来。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以及中药西制的复方丹参片、丹七片(丹参、三七)等,已成为常用的基础方剂。在此基础上,兼有心悸、气短、倦怠无力、面色发白、纳差、大便溏等病症,可加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等补气药;兼有胸肋胀痛者,可用桂枝、细辛、薤白等温通心络药;兼有头重体沉,舌体胖嫩、舌苔白腻者,加用瓜萎、枳实、半夏等化痰祛湿药。若遇心前区疼痛急性发作时。可立即服用加入芳香开窍品的中成药,如冠心苏合香丸、速效救心丸、益心丸等,其急救效果均佳。当然,平常服用急救量的1/3或1/2.也可以收到一定疗效。
冠心病是老年妇女常见病。只要我们针对容易产生心血瘀阻的病因而采取措施,如调节精神情志,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劳、保持呼吸疏畅、血脉流通、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
11.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预兆,发生后有哪些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堵塞或持续痉挛而引起的心肌部分坏死,是一种危重的疾病。将近半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是突然发生的,事前没有任何预兆。但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两天甚至一两星期内有一些预兆:
(1)过去没有过心绞痛,而如今心绞痛突然发作,而且次数频繁,程度重而时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