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危险老年·女性篇(健康自助宝典)
7458200000012

第12章 安全防病(2)

其五,多补钾。在盛夏季节,老年妇女更易出现食欲减退,因而从食物中摄取钾离子的量减少;热天出汗多,使钾离子排出增多。这样,就会使患者血钾含量明显降低,其心肌细胞含钾量也会减少,而极易出现心室性心律失常,突然出现呼吸加深加快、血压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等危重状态。严重者出现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死亡。所以,应注意饮食和休息,改善闷热的环境。西瓜是很好的解热利尿剂且含钾量高的水果,可以多吃。

其六,适当锻炼。只要条件许可,应进行散步、练功、骑车等适宜的运动。这样,心搏有力、循环加速、改善供血、促进散热,有助于振奋精神和强健身体。

四、少吃冷饮多喝热茶

老年妇女在夏季要尽量避免冷饮,以免引起疾病。就解渴降温而言,热茶比冷饮效果更好。

夏季,人们喜欢进食冷饮。冰棒一支接一支,冷饮一杯连一杯,冰淇淋多多益善,毫不节制,以为这样就能解渴得凉爽。其实这是不可取的。

《四时摄生消息论》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

夏季气候炎热,由于时令的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胃肠功能较弱。过多地进食冷饮,会进一步降低胃肠功能。导致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研究发现,过量冷饮可致脏腑功能紊乱、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胃肠痉挛、分泌减少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食欲下降。凡患有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口腔咽喉病变以及对冷刺激敏感的老年妇女,尤当慎食冷饮。

夏天由于出汗多,机体水分大量流失,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因此出现口渴、少尿。大量出汗,还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状,如血压降低、皮肤湿冷、脉博细弱等。因此夏季宜及时给机体补充水分。

配方合理的饮料,有吸收热量,补充水分,消暑解渴,清心醒脑等作用。但要注意,并不是要冰镇后才能饮服。

茶是夏令的良好饮料。茶叶中的咖啡碱,被人体吸收后,既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清醒头脑、帮助思维,又能加快血液循环、舒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解除疲劳。饱食之后,饮用清茶,还可消食解腻。此外,茶叶中的多酚类、糖类、果胶、氮基酸等与口中的涎液可发生化学反应,使口腔滋润,产生清凉的感觉。盛夏酷暑口渴难忍之际,饮上一杯清茶,便会顿感满口生津,遍体凉爽。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使蛋白质凝固沉淀,它与细胞的细菌结合,可将细菌杀死。民间常用浓茶汤治疗细菌性痢疾或用以敷涂伤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同时,茶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下标)、维生素B(2下标)、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PP、维生素K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经常饮茶,可以相当程度上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的需求。这对高血压、中风、坏血病、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蛀牙、口臭等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绿茶中有半胱氨酸,能促进入体生理代谢,使人延年益寿。

饮茶与吃冷饮比较,还有显著的解暑降温作用。美国临床研究中心的医学专家曾选择盛夏高温达40℃的一天做了一个实验;将志愿受试者分成四个组,分别饮用数量相等的各种冷饮(冰镇啤酒、冰淇淋、冰汽水等)、中国凉茶(温度在10℃以下)、温茶(温度在25℃左右)、热茶(茶温接近体温),然后观察受试者的感觉及体温变化。结果发现,饮各种冷饮的人,很快感到唇周围皮肤骤然变冷,自觉胃肠凉津津,但其体温下降平均不到0.5℃,且体温很快回升,倍觉燥热;饮凉茶者体温平均下降0.8℃;饮温茶者体温平均下降1.2℃;饮热茶者体温下降最多,达2℃左右。饮茶者虽无“顿觉凉爽”之感。但渐觉爽快舒适,且降温持续时间可长达15分钟左右。喝热茶能使汗腺舒张,利于散发体热,而且茶还有利尿作用,尿液的排泄也可带走一部分热量。

因此,炎夏防暑降温宜多饮热茶,莫贪冷饮。

五、暑月慎寒凉过度

有些老年妇女,每逢酷暑季节喜欢当风坐卧,冷饮凉食,以图一时之快,这是不可取的。

暑月炎热,人们寻求凉爽,这对防暑健身很有必要。但是。要注意避免寒凉过度。

《理虚元鉴》说:“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养老奉亲书》说:“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说:“老人尤当慎护,平居檐下、过廊、卫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人肌理,其患最深。”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最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以,不可图一时之快,露宿室外,卧居潮湿之处;乘凉时间不宜太长,不能长时间地对着电扇、空调吹。反之,皮肤湿度虽然降低了。但周围气温仍然很高,机体不能通过出汗的方式来散热。会感到不凉快。乃至头晕脑胀,四肢疲乏,精神困倦。如果在睡眠时长时间吹电扇,更易导致受凉感冒,或引起腹痛、腹泻等病症。老年妇女贪凉当风而睡,有中风之虞,当引起重视。

寒凉勿过度,还有个注意饮食的问题。

《四时摄生消息论·夏季摄生消息事》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少食瓜肠生菜,原腹中方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结症块。若患冷气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当慎护。”

《养生镜》说:“夏之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此时心旺肾衰,液化为水,不问老少,皆宜食暖物。”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中医称为阳气在外,阴气内伏。所以说:“腹中方受阴气”,不宜寒凉太过,不然就会损伤脾胃阳气。老年人脾胃虚弱,肠胃喜暖恶冷,寒冷食品,对肠胃的刺激大,易使老年妇女产生腹痛、腹泻。不利于胃肠消化吸收。温热的饮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消化吸收,胃部也会感到舒适。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说,肠道管壁上的平滑肌,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过量地食用冷饮来低温刺激,导致平滑肌收缩明显加强,甚至发生痉挛。内脏痛觉神经末梢对肠壁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也非常敏感,寒凉过度会引起痉挛性肠绞痛。此外,食用过于寒凉的饮食。会频繁地、长时间地作用于消化道,由于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强。肠运动增快,正在进行消化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并会造成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出现腹泻。患有支气管炎的病人,寒冷饮食刺激咽喉部,可加重咳嗽;严重的心血管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肌梗死恢复期等患者,寒冷的刺激会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从而使病情加剧,甚至造成不良后果。胆道有遇冷而产生痉挛的特性,寒冷刺激会导致胆囊炎和胆石症等旧病复发。因此,取凉也罢,饮凉也罢,都要注意适度,否则损伤身体,招致疾病。

六、防寒话暖背

老年妇女,在寒冷季节要注意背部保暖,以防风寒感冒和支气管炎。

葛洪《抱朴子》说:“背宜常暖。”

中医学认为,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而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好像“篱笆”一样,起着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外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损伤阳气而致病。注意背部保暖,免遭风寒之邪入侵,是预防疾病,特别是防止“风寒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对生理机能衰退且易遭邪侵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老年妇女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背部保暖。一是要注意少睡凉席,平素要注意褥垫的厚暖。《老老恒言·褥》说:“肺俞穴在背,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不可失寒暖之节。今俗有所谓背搭,护其背也。”又说:“稳卧必行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褥厚。必宜多备,渐冷渐加,每年以其一另易新絮,紧身着体铺之,倍觉暖意”。

背部保暖,在寒冬季节,更应重视,《老老恒言·床》介绍的“四脚下周围,板密镶之个,旁开小门,冬置炉于中,令有微暖。或以物填塞,即冷气勿蹬。”即是,重视寒冬保护背部的最好体现。在穿着上,夏季天时虽炎热,仍不宜暴露背部,更不宜汗出露背当风。在冬季,宜穿着合体贴身的丝棉或皮毛背心,防背部受凉。

背部保暖在运动锻炼上,可选用自摩自捏、自我拍打腰背等办法,而捏背,则是行之有效的背部保暖良法。头部和背部是督脉及三阳经脉循行之处,脊椎属督脉循行的一部分。督脉者,有“总督”之意。是整个经络之纲领,刺激督脉穴位可以影响内脏和整个机体。脊柱由骶骨向上至颈椎第七节,几乎每个脊椎节段分布一个穴位;从长强穴至大椎穴共14个穴位。脊柱正中线旁开五分为华佗夹脊穴,再旁开一寸半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自上而下,由大抒穴至关元穴共有16个穴位。捏脊就是在背部这些腧穴较多的部位进行操作的,具有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提高脏腑生理功能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通过捏脊,可以增强人体的呼吸功能、心脏和血液的循环功能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等,对祛病健身和延年益寿很有裨益。

捏脊方法,简便易学,人人可行。居家可由家人按捏,具体操作方法:俯卧,全身放松,施术者站于一侧,一般常用捏三提一法。捏三是捏华佗夹脊穴。提一是提督脉腧穴。由长强穴至大椎穴自下而上依次照穴提捏,然后用揉推法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自上而下从大杼穴至关元穴,左右两侧同样按摩,连续3~7遍,最后用叩击振颤,或拍打数次即可。

七、握防严寒致病

寒冬季节,天气寒冷而多变,常诱致很多慢性病复发,或使病症加重。老年妇女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1.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对气温变化感受比较敏锐。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1~2月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尤其在持续4~5天低温、寒潮以及大风的气候中,可出现发病高峰。寒潮袭来,血脉遇冷则收缩。这使供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发生收缩与痉挛。在血管痉挛处,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及引起血栓。这就使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脏缺血与坏死。

2.心肌梗死

年高体弱的妇女受寒冷的刺激,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肺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3.高血压

寒冷侵袭,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小动脉持续痉挛,血压进一步升高,脑血管硬脆处容易破裂,导致出血性中风。寒冷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液黏性增加、血凝时间缩短等,加上毛细血管及小动脉阻力增高,容易使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处发生血液堵塞和形成脑血栓,而致缺血性中风。据统计,寒流频袭的日子里,脑中风发病率要占全年的58%左右。

4.肝硬化

临床所见。寒冷季节,中晚期肝硬化病人呕血的机会增加。这是因为气温骤降,皮肤血管都处于明显收缩状态。体表的大量血液被“排挤”到内脏血管,使食管静脉的压力明显增高。这就增加了食管内,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机会。当肝硬化老年妇女在冬天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情况,应警惕可能是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5.支气管哮喘

严寒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机能失调,会引起免疫反应的异常,如免疫球蛋白A减少、肾上腺激素增加、自体免疫反应增强等。常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

6.胃、十二指肠溃疡

寒冷的刺激还可使大脑皮层正常功能失调,引起下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这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联。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可使胃液酸度增高,胃及十二指肠黏膜血管痉挛促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受酸性消化酶的侵蚀而形成或加重溃疡。

此外,天寒之时,随皮肤出汗排出的代谢废物减少,因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故泌尿系统疾病的老年妇女,在冬季发病率亦较高。糖尿病患者因寒冷可出现血糖、尿糖增高的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酸中毒,有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呼吸深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妇女遇寒则增加其发作频率和加重症状。

欲防寒冷伤人致病。首先要重视保暖,每天根据气象预报来随时增减衣被,室内要经常保持温暖舒适。风和日暖的日子。可进行户外活动。

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这能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是冬日御寒的重要方法。

患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体质弱、出汗多。应及时擦干、换衣,否则易受凉而感冒。可在胸部和背部放块干毛巾,湿后更换毛巾,既可避免受凉。又可减少因换衣而消耗老人的体力。

对长期卧床,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妇女,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协助其下地坐沙发或扶着步行,一日2~3次。不能下床者。可协助在床上半坐或帮助翻身、拍背,避免呼吸道引流不畅而感染。

一旦有流清鼻涕、轻微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或自觉受凉时,要及时服些治疗感冒的中药和轻微抗过敏的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与症状加剧。

要注意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开窗时间应根据季节和自己体质耐受情况而定,但一般不少于半小时,通风时要避免穿堂风。冬季室温宜稳定在18~22℃之间。湿度在50%~60%之间,以鼻不干燥为原则。有条件者,可用超声波加湿器,以湿润房间。同时避免接触患有呼吸道感染者,以防交叉感染。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吸烟,不过度劳累,这对御寒防病也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同时还要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八、促进体重下降

饮食生活越来越好,劳动强度也越来越小,致使老年妇女普遍趋于肥胖。

肥胖对健康十分有害。

肥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老年疾病。

据报导,肥胖人的糖尿病患者为非肥胖人的4倍,而且,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中,约70%~80%的人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已经是肥胖了。

高血脂症是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值。肥胖人脂肪代谢紊乱,血浆游离脂肪内,脂肪酸浓度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普遍增高。据测定,女性在50岁以后,血浆且H固醇水平都会显著升高。

肥胖人发生高血压的达到22.3%~52%,比一般人中的高血压发生率高,而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高血压发生率成倍地增加。有人统计,当体重超重在10%以下时,高血压发生率为10.3%,超重在10%~20%时,高血压发生率为19.1%,几乎增加了一倍,当超重在30%~50%时,高血压发病率高达,56.9%。可见,越是肥胖,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就越高。

正因肥胖者容易引起高血脂症、高血压、血液凝固性增高及糖尿病等,而这些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患了肥胖症的人就容易患冠心病。肥胖人的冠心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不肥胖者要明显增高。

肥胖症可造成人的寿命缩短。据统计,如果体重超过正常的8~10千克,将有20%—25%的人减少寿命,如果体重超过正常的20千克,约有50%的人减少寿命。如果一个人超过正常体重的20%—30%;那么就会减寿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