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纪实中国2
7439200000035

第35章 报告文学(35)

在烈日曝晒的工地上,常常能喝上他们送来解暑的饮料和绿豆粥。”

铜坑矿莘莘学子蔡倩说:“工会是秋天的黄澄澄的果实。当我家遭遇病魔,四面楚歌身无分文快要失学时,是工会的金秋助学资助我完成了学业,实现了大学梦。”

铜坑矿患病的职工李春梅说:“工会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当我遭遇不幸饥寒交迫举步维艰时,是工会的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助了我,使我挺过难关战胜病魔。”

黄世合、张庆华、胡伍生、贾勤等职工们说:“工会是我们的娘家,温暖我们秋冬春夏。无论是集体合同的签订、职代会的运作,还是矿务公开、职工维权、劳保医保,都有工会为我们操心,工会就是我们的家。有工会的支持,我们工作心里踏实。”

工会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一份试卷,职工一定会按《工会法》总则第二条规定回答。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尽管理解各不相同,但工会对职工的帮助和维护已得到凸显,工会的质朴与真情,早已根植于每位职工的心中。

在推动企业经济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工会组织怎样发挥职能优势、展现工会作为?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工会坚持以“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为主线,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把保障安全生产作为永恒主题,把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作为长期任务,把职工之家建设成为“党政靠得住,企业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快乐之家”。

职工之家的内涵决定“职工之家”的生命力,因此铜坑矿工会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扎实推进职工之家的创新工作,不断丰富建家的内涵,全力打造了“建设型职工之家”、“和谐型职工之家”、“维权型职工之家”、“学习型职工之家”、“文化型职工之家”、“安全型职工之家”。

要想让工会有活力,就得让职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该矿工会坚持通过开展安全竞赛、降本增效竞赛、红旗设备竞赛、女职工岗位明星竞赛、技能竞赛、建家竞赛等活动,把各种劳动竞赛活动与“创建节约型企业”和“争创节约型企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劳动竞赛,2011年共有6个单位24个班组参加各种劳动竞赛,竞赛奖励班组162个/次;获奖职工3032人/次,奖励金额共计273530元。

2011年全矿投入劳动竞赛活动的资金达111.4万元。此外,该矿工会每年在职工中组织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小改小革和开展QC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铜坑矿也为此获得华锡集团公司“双型企业”企业竞赛一等奖、“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立功竞赛活动组织奖。

为了让“家”更充实,让“家”更快乐。铜坑矿工会成立了建家领导小组,实行“金字塔”管理模式,层层明确责任,层层负责到底,年年开展建家竞赛活动,评比表彰先进、模范职工之家,确保建家工作得到科学发展。目前,全矿建有职工大家(矿级)1个,职工中家(二级单位)24个,职工小家(班组)79个。每个“家”都做到了“五个有”,即有建家园地、有固定场所、有电教设备、有详细台账、有一支队伍。因为有了自己的队伍,他们举办了“矿工风采”、“矿山情怀”、“情系矿山”等主题影展和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职工立足矿山实际创作的《铜坑矿之歌》、《太阳掀起矿山的面纱》、《夸夸我们的铜坑好》、《矿山铁军颂》等文艺作品在广西区、河池市和集团公司文艺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创作于铜坑矿生产工作实际的多幅摄影作品分别在自治区“共产党员好作风”摄影比赛、广西商会第一届摄影比赛中获奖,多幅摄影作品被省内外报刊采用。

要想建设一个“快乐之家”,工会就要时刻记挂职工的利益,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让职工感到企业的温暖,才能使这个“家”在职工的心目中更具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使职工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铜坑矿工会主席周克这么说。于是,铜坑矿工会把贴近群众办实事,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为了更好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铜坑矿工会开展了“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惑、暖千家心”的大走访心连心活动,随时掌握职工的家庭情况,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在这次活动中,矿工会干部走进职工家庭700多户次,解决问题60多个。如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职工耿广来在索道车间车河卸矿站工作,由于身体原因已不适应在原岗位上班,经工会和行政相关部门协商后把他调到了质管科工作。

在大走访心连心活动中,工会还专门开展市级以上劳模基本情况调查,全面掌握市级以上劳模工作生活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劳模管理服务工作,帮助劳模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如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蒙振景生活比较困难,50多岁了夫妻还两地分居,矿工会立即将此情况向矿党政和上级工会汇报,矿工会立即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河池市总工会给10000元的资助,铜坑矿也给10000元资助,矿里还组织装修队免费为他装修了房子,使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时注重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全国劳模黄文宣、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模黄道钦、广西劳模徐天敏等劳模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铜坑矿工会成立了“职工扶贫帮扶基金会”,精心制订了“输血型”和“造血型”等扶贫帮困计划。对子女多又没有就业而造成困难的职工家庭实施指导,走多种经营“造血型”帮困计划,录用矿职工残疾子女10人到矿工作,推荐职工子女到广西有色集团相关企业就业等。对因伤病和天灾人祸需要大量资金救助的特困职工家庭,矿工会实施爱心捐助等“输血型”帮困计划。据统计,去年发放困难补助慰问金32.4万元,资助5名困难员工的子女上学。

铜坑矿党政工领导班子围绕“和谐、发展、共享”这个主题,把改善民生作为和谐之基,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心全意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去年矿部投入42万元对基建队水管进行改造,解决了基建队80多户职工群众闹“水荒”难题;在大厂矿区择址新建公租房,逐步改善职工住房质量和环境。修建了矿花园广场、职工健身和娱乐场所,购置公共场所健身器材,修筑了大厂至铜坑的水泥公路,建成了铜坑矿双峰公园、公路景观带和生活区绿化带。一个生态型的矿区环境,人才型的居民素质,和谐型的矿区风气,创新型的矿区文化在铜坑矿逐步形成。

国家级的、省部级的,集体的、个人的荣誉,铜坑矿人获得确实是太多太多了。

面对着荣誉,他们用冷静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让荣誉成为前进的原动力,去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去铸就一座又一座丰碑。从华锡集团铜坑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荣誉的真正价值,而“立志铜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始终贯穿其中,这就是铜坑矿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最根本的原因!站在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平台上,铜坑矿人以更豪迈的改革步伐、更无畏的改革精神,凝心聚力推动企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再铸华锡集团铜坑矿发展史上新丰碑!

覃新强,男,笔名绿野。生于1967年9月7日。广西宜州市人。初中毕业后再也没有机会进过学校。在家边务农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广西师范大学中文专科毕业证,函授取得中南民族大学中文本科毕业证书。当过农民,养过猪,做过建筑工,曾任国企办主任,总经理助理,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河池频道主编,现为广西工人报社河池记者站站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曾在《广西日报》、《当代广西》、《广西工人报》、《河池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纪实通讯、论文、新闻等作品近100万字。其中《黄昏的等待》获中国诗魂杯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