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女人
7405900000047

第47章 叩开好莱坞的大门

1963年,史翠珊的第一张唱片《芭芭拉·史翠珊专辑》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它不仅登上了歌曲排行榜,还获得了年度的格莱美大奖。人们震惊于这个并不完美女孩儿的横空出世,当然更让人震惊的是她纯净的音色和发自灵魂的歌声。

史翠珊之所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是由于她对歌曲的选择和把握上做得很好,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与她的个人生活和内在精神有关,她能博得认同感。正是因为她的特别才让观众对她产生了认同,人们认同她不畏人生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当别人评价她太古怪太丑陋太犹太化时,她毫不在意并奋力地向前,这样反倒会让更多的歌迷对她敞开心门,愿意接受她和追随她。

有了些名气的史翠珊拥有了在歌迷面前表达自己心声和诉说童年不幸的机会。她一直觉得童年时光不快乐,也一直觉得母亲并不十分喜欢自己,所以她不断地追求在舞台上的完美,来力求得到母亲的认同。也许两代人的思维方式真的不一样,她们总是靠近又游离,亲情反而变成暗地里悄然盛开的花朵。

年轻时的史翠珊觉得自己生活在对母爱的渴望与怀疑中,她总认为母亲没有注意到她,在她的眼里,母亲的关注与关心太多地集中在她那个漂亮的同母异父的妹妹身上。这样的想法让史翠珊更努力地坚定自己的理想,以决不服输的姿态力求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当她获得了耀眼的辉煌时,才真正坦然地回顾了这种苦涩的感情,并且承认正是由于这种母女关系的疏离,才激起了她对于人生雄心勃勃的欲望。

其实从她在夜总会唱歌的那段日子开始,母亲就已经成为了她最忠实的支持者。即使她曾经反对过她走这样一条道路,但当她看到女儿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后,除了支持别无选择。只是她的关注并不外放,也不狂热,有着一种淡淡的却恒久不变的温情。要知道,女儿穿着奇形怪状的服装在舞台上演唱,母亲在下面会有多么尴尬,她甚至一直以为这个大胆的孩子在穿着内衣演出。所以她批评了她的着装,并很吝啬于自己的赞美之词,因为不想让风头正劲的女儿骄傲自大。

但谁能说母亲不是爱着自己的孩子呢?当她看完史翠珊的表演时说:“你的声音太单薄,如果要想使声音浓厚起来,就必须在牛奶中加入一个鸡蛋。”她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女儿注意饮食,增加营养。她闭口不夸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一刻不在心里为她暗暗地捏把汗,希望她星路走得顺利。这或许就是母亲表达爱的方式。直到好多年后,功成名就的史翠珊才听到妈妈亲口所说的一句赞美:“你唱得不错,我为你而感到骄傲。”而这时已经有了岁月沉淀的心灵才真正理解了母爱含蓄的表达。

其实不只是她的音乐专辑,史翠珊还通过电影《浪潮王子》对母子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寻和研究。有人认为她是通过这部影片来宽恕自己的母亲。而史翠珊本人则这样解释这个问题:“当我感觉到母亲因为心脏病随时可能离我而去时,这部影片拍摄起来就更加容易了,因为它将更加接近于生活。这就是《浪潮王子》的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母亲。”大概就是在对于作品一次次的认识的升华里,她与母亲的心灵才真正进入到同一个世界。

史翠珊说过:“由于她不理解我,我反而取得了成功,我必须向妈妈证明,要想成为一个电影明星,你不一定非得容貌出众。现在我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而且我也可以感觉到自己对她的爱。我不再恨她,即使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一直对我的母亲耿耿于怀。”卸下了心中的沉重与芥蒂,她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只不过妈妈的爱是用美食表达,而不是用拥抱与亲吻。

如果说母亲是与她亲情相伴一生的人,那么父亲则是她美好梦境里的渴望。她多么希望儿时能有一个高大如山的男人温和地拍拍她的头,把她放在肩膀上或者托在手掌中,哪怕是严厉地批评几句也好。这个男人的身份应该是父亲,可是没有,从有了记忆开始,她就没有父亲了。

史翠珊生命里这个重要的角色虽然缺失了,但她对这个角色的感情仍然存在,于是,有了《杨朵》。

《杨朵》是她职业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她自导自演的最具个人化风格的电影,更是她在对待失去父亲这一问题上最大、最公开、最让人感到亲切的尝试。史翠珊在《杨朵》中重新塑造了父亲的形象,那是一位深爱着女儿并支持她追求自己理想的父亲,无论这种支持多么地违背着世俗的传统,他依然给予了女儿最温柔的安慰和最有力的依靠。剧中父亲的去世激励杨朵走上了坚定的自我实现之路,这正如真实环境里的史翠珊一样,她在娱乐圈里披荆斩棘却从没有放弃过永远向前的勇气,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她对父亲的感情正是在这部作品里获得了完美的表现与升华。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史翠珊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因为她的天赋,她的努力,她在自己的音乐和电影中寻找着生活的真谛,也在生活里绽放着真正的性情和无与伦比的华美。

她的感情那么丰盈,丰盈到能够滋润每一段声音每一个角色,爱情也一样,在她的歌曲里,在她的电影里,在她的戏剧中,在她生命的炫彩年华里。从《妙女郎》开始,她便在影片里演绎了数不尽的感情戏。《妙女郎》中的史翠珊是个对爱充满激情的姑娘,是个一味地追求着男人,却得不到男人钟爱的年轻女郎。她在剧中演唱的歌曲更是十分有利于角色的塑造,极为纯正的声音,表露的感情委屈婉转。她常常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哀怨与忧伤,这样淋漓尽致的爱的诠释,散发出感人肺腑的力量。这部影片让她顺利地征服了观众,成功地叩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在史翠珊所主演的影片中,大多是相貌古怪的女孩儿爱上了英俊潇洒的男士,恋爱的过程往往跌宕起伏,最后他们才充分地意识到她的感情,发现她的美丽。史翠珊喜欢在剧中塑造这样命运多舛的角色,但在现实的感情中,她不希望爱得那么别扭,只渴望能有一次酣畅淋漓的爆发。

1962年,她结识了同是演员的艾略特·古德,同样的身份也让他们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在对彼此深深的欣赏和倾慕里,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并随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最初的生活很美好,虽然忙碌的工作让他们聚少离多,但能有一个人在远方牵挂着自己,或者闲暇的时候以爱的名义去对方那里探探班也很不错。

可是,爱的激情不可能总保持在初始的浪漫里,现实的生活毕竟不能像在剧中那样时刻高潮迭起,更多的琐碎消磨了想象中的美妙时光。为数不多的相聚时刻,不再只有拥吻和体贴,怀疑、指责、争吵,是很多夫妻关系中真实的现象,史翠珊夫妇也不能幸免。几年后,两个人都觉得如果再共同生活下去就是对彼此的折磨,于是他们结束了这段婚姻。

对于史翠珊和古德来说,虽然夫妻关系已不存在,却反倒可以更加理解彼此,也会在很多紧张或者不如意的时刻给予对方精神上的支持。也许因为年轻所以不懂得更好地去珍惜和经营,但婚姻的确可以让一个人成熟起来,她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岁月收进感情世界的某个角落,用成熟女人的心态偶尔地翻检或者缅怀。

走出围城的史翠珊情路既丰富又坎坷,她的确有过不少情人,也有过许许多多著名的绯闻男友,除了数不清的文体明星以外,甚至还包括查尔斯和克林顿这样重量级的人物。然而她的感情却一直是徘徊的,宁可风情万种地吸引着男人们的目光,也不愿意轻易地在哪一个港口靠岸。

就那样在风雨飘摇的娱乐圈里辗转了很多年,直到1996年史翠珊才让自己的感情重新有了归宿。她同意了詹姆斯·布罗林的求婚,这个同样从事演艺工作的男人追求了她不止两年,才终于让54岁的史翠珊答应成为他的妻子。结婚后她有意地减少了登台演出的机会,或许是心态更为平和了,对她来说,目前的幸福就是和丈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享受更多柔和安逸的时光。

从童年到暮年,史翠珊一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寻着渴望中的感情。她争夺着属于她的那份爱,却无论如何也逃不出爱的桎梏。她对待感情也如同对待事业那样充满勇气,希望可以争取到母亲全心全意的爱,希望可以获得情人时时刻刻的重视。她想每一段感情都是完美的,可是她也明白,真正的感情如她在剧中所体验的那样,有悲有喜,纵然再困难也不能彻底失望,也不能失去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