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给创业者的人生课
7366600000030

第30章 求精创新(1)

“铺装平整的大道”是大家都想走的、都正在走的路。在那样的大路上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没有趣味。若只知步别人的后尘,则决不能开拓新的事业。

——稻盛和夫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稻盛先生说,有些人在无法完成任务时,总是会找到各种理由。借口只要找,就能找到。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模式思考,就永远不能成就新的辉煌。

借口是懒人、善于推卸责任的人的拿手好戏。借口只要想找,就手到擒来。但是找借口的代价就是失败的恭候。

伟大的人以天下为己任,他认为没有借口,没有退路,只有前进,再前进。

稻盛和夫说,每一次着手新计划,都告诉自己,这是从零开始!然后自己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从任何事业来看,开创新纪元的动力全凭一股热情。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把旧的习惯、传统抛掉,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开创新纪元有时甚至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1965年,一位韩国留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

“我不敢说这部着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无论是大学生写论文,还是企业经营,都应该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大能量,一个企业盈利还是亏损,是没有任何捷径能够走的,唯独创新,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在石川岛造船公司危难之际,土光敏夫出任总裁之职。他认为:经济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而石油贸易离不开运输,这就使大油轮(油轮越大运输越便宜)的制造成为日本经济举足轻重之事,20~30万吨大油轮非生产不可。

为了整顿石川岛,土光敏夫进行了两次大整改:一是精简岗位,把公司任务分解到每个人肩上,要有干不完的活儿。他认为“人才是在工作多人员少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的”。二是办企业报《石川岛》,使每位员工了解和关心公司最新情况,参加工作讨论,取得共识,统一大家意志,形成企业文化。总之,他的管理原则就是“合理化”。

他担任总经理不到10年,已把日本带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世界上每10艘巨轮,其中8艘是他领导下造成的,从而把英国远远地甩到后面。

在石川岛最红火的时候,他却提出了辞职,到即将倒闭的东芝任总经理,日本人迷惑不解。他到东芝,了解东芝后,发现东芝一切很好,唯一的问题是从领导到员工都满足现状,不求进取。于是他提出:“领导人就是吃苦人,让员工提高3倍效率,领导必须提高10倍效率。”“对部下最大的尊重,是信任他能干更重要的事。我主张重担之下出人才。”“干部员工要短期流动,既可发现人才,又可锻炼人才。”他还提出:“企业发展在于它的活力,而‘活力=智力×(毅力+体力+速力)’。”他十分欣赏《大学》里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不走寻常路,要走就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没有这种标新立异的精神,就像一个失去士气的军队,即使有千军万马,也未必能够在战场上胜利。经营企业也是一个道理,要有自己的特色,用自己的方式独占鳌头。

所谓商场如战场就是这个意思,企业只有资金、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独树一帜的企业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走自己的路,这是创新思想的表现形式,用哲学的话讲,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透过现象挖掘到事物的本质,从本质上着手进行创新,效率自然事半功倍。所谓“治标先治本”、“一通百通”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只是埋头放牧,又怎能想到有所创新呢?如果只是满足于不求甚解,又怎能豁然开朗呢?

时时创新

稻盛先生说: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别人以为我们永远都别想实现的事。若要创新,今天必须比昨天好,明天又比今天更进一步。

企业要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就得处处为时代的进步而思考。作为公司,就要凭借它的产品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就得有超越时代的眼光。

这个超越时代的计划,就是别人以为我们永远都别想实现的事。超越时代的计划,既是为时代的进步服务,又是使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个跨国的大公司,必定是为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才能做得如此之大。

当然,即使是划时代的思维,也得建立在每天的进步上。这就是孜孜不倦的精神、废寝忘食的专注和忘我的努力。

稻盛先生说:重大的科技发展并非起步于复杂的技术和令人震惊的发明。只要时时努力改进现有的科技,假以时日,必有重大突破。重大的发展和发明是从细微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积累而得的。时时努力,不断积攒,最后从量变到质变,完成重大发展。

这就像登山一样,想一下子飞到山顶的人,永远只能在山脚下仰望山顶。只有那些一步步向山顶攀登的人,最终才能到达山顶。

有一家工厂用的冲床,常因工人操作不慎而发生事故,已造成多次操作工手指伤残的悲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许多方案,力图使冲床在操作工的手指接触冲头时自动停车。他们采用过红外线、超声波、电磁波等许多种复杂的监测控制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

一天,有个人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他说:“让工人坐在椅子上操作,在椅子两边扶手上各装一个开关,只有它们同时接通时,冲床才能启动。只有当操作工人两只胳膊都放在椅子扶手上时,也就是手指不可能接触冲头时,冲床才会启动,这样还怎么会再发生事故呢?”

人们常常将创造发明想得很复杂,也做得很复杂。但实际上创新的目的是使它有效实用,而这样却往往非常简单。

稻盛和夫先生说:把创新当成终身习惯。尽量想出创新的点子及使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改良计划。思辨、创造和实验是科学的根基。

善于创新,就是善于发现,就是善于在实践中去发现,从实地考察中获得灵感,想出新点子。

能心平气和、沉着观察社会现象,发现各种创业契机,构思创业观念,是创新所需要做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