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做人做事做学问
7230800000036

第36章 康振农 杨学义 杨国玉 胡容邦 一枝一叶总关情

许毅是我国著名的财政经济学家,人们都尊称他许老。在财政经济学界,许老好比是一尊参天苍劲的大树。我们作为后辈和地方财政科研工作者,许老既是令人敬爱的领导和师长,又是倍感亲切的同行和朋友。也许,我们能对许老等身的著述有一知半解,对他的渊博学识和精深造诣有一些感悟,但对于他这样的一尊大树,我们的能力不够去探究他那财经学术生涯的沧桑与深沉,我们的眼力不足以领略他那财经理论殿堂的富丽和博大。在庆祝许老90华诞的时候,我们只能望其项背,不敢有丈量之心,更不敢有评说之词!在此,谨以崇敬之情,珍视和感念其一枝一叶的拂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全国各省、区、市财政厅局在许老的倡导下,陆续创建了地方财政科研机构。1980年四川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成立,我们这些从事财政工作的人,先后半路出家走入财政科研工作岗位,开始了一种陌生的研究工作。我们缺乏专业理论素养,等于是白手起家,完全是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前进,其困难之多是不言自明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外,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来自财政部科研所、来自于许老的亲切关怀和指导帮助。特别是在每年一次的全国财政学会和科研工作会议上,以及一年多次的财政理论专题研讨会中,许老都会给我们诸多教诲,我们能有哪怕是一孔之见或者是有一己之得,许老都会向我们投来鼓励和赞许的目光,总会是以宽容的态度让人大胆地发表观点,总会引导、点拨你去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油然生发激情,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心中涌动,也就会自觉地不停息地去探索、再探索。

许老在学术上是非常严谨的,对待理论上的分歧和争论是严肃而鲜明的,一以贯之求真务实,从来不搞人云亦云,从来不会调和折中,正是这样的人品和风范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而许老又是十分慈祥与和蔼可亲,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没有多少理论根底的后辈,他没有一点理论权威的架子,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作派,总能让人愿意敞开心扉向他坦诚相见和向他请教。每当这时,许老总是有求必应,一定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讲解,真正是一个同行和朋友般的可亲可敬。

许老对我们四川财政科研给予了巨大的关怀和支持,最直接地体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他老人家多次亲临四川,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四川财政科研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许老在四川主持和参加过企业改革、杠杆理论以及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等全国性理论研讨会;20世纪90年代,又多次来川调研和作学术指导;特别是在90年代后期,80多岁高龄还亲率专家组深入我省凉山、甘孜州调研,深入基层,与乡村干部和农牧民亲切交谈,对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退耕移民等重大问题,向省和中央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21世纪之初,我们省财政学会和西南财大共同举办全国“财税与西部大开发高级研讨会”,许老不辞辛劳应邀来川指导;尤其难忘的是,2004年5月,88岁高龄的许老又带领我们,在我省绵阳、德阳、广元市及一些乡村进行了8天时间的农村税费改革调研,对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关注倾情以及精深见解,无不令人感佩之致!同时,他老人家不知劳顿,一路谈锋甚健,对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观点和前沿性把握以及财政经济研究中的观点与方法等方面,为我们和随同学子随开“小灶”,赐予了诸多教诲指点。我们能有这么多蒙拂面的幸运,全在于许老对我们的殷殷垂爱之情。

在庆贺许老90华诞之际,我们感念良多、深情款款而言犹无尽。我们中的康振农曾长期分管财政科研工作,与许老感情甚笃,此时心情激动而吟诗以示情怀;杨学义、杨国玉、胡容邦作为四川省财政科研所三任所长,备受许老关爱厚恩,此时心情同然!在此,谨以康振农之诗同表我们绵长的感激祝愿之情:

(一)

遥祝毅公九秩辰

和谐盛世喜临门

期颐在望南山寿

天瑞人生五彩云

(二)

财科战线举旗帜

立论著书我辈师

竭虑殚精数十载

科研业绩九州驰

写于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