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207

第207章 中和之变

“原文”

士人李,忘其名,嘉祐中为舒州观察支使,能为水丹。时王荆公为通判,问其法,云:“以清水人土鼎中,其下以火然之,少日则水渐凝结如金玉,精莹骇目。”问其方,则曰:“不用一切,但调节水火之力。毫发不均,即复化去。此坎、离之粹也。”曰“日月各有进退节度。”予不得其详。推此可以求养生治病之理。如仲春之月,划木奋发,鸟兽孳乳,此定气所化也。今人于春、秋分夜半时,汲井水满大瓮中,封闭七日,发视则有水花生于瓮面,如轻冰,可采以为药;非二分时,则无。此中和之在物者。以春、秋分时吐翕咽津,存想腹胃,则有丹砂自腹中下,璀然耀日,术家以为丹药。此中和之在人者。凡变化之物,皆由此道,理穷玄化,天人无异,人自不思耳。深达此理,则养生治疾,可通神矣。

“译文”

有一位姓李的士人,忘记了他的名字,嘉祜年闻任舒州观察支使,能够炼制水丹。当时王安石任舒州通判,询问他制作方法,他说:“把清水注入土鼎中,下边燃火熬炼,不几天水就渐渐凝结,像黄金玉块,精莹透明,耀人眼目。”询问他方法,就说:“不须用什么东西,只要调节水温火力。稍有一丝一毫不均匀,就会重新化去。这是坎卦、离卦的精粹。”说是“太阳月亮各有进退的节序法度”,我不了解他的详情。由此可以推求养生治病的妙理。比如春季的第二个月,草木萌芽生长。鸟兽繁殖,这是由既定的节气所化育。现在的人在春分、秋分半夜时分,打来井水灌满大缸中,封闭七天,打开来看,就有水花结在水缸面上,好像是一层轻薄的冰,可以采来作药。不是春分秋分时刻,就不会生成这种冰。这是中和之气在物中变化的情况。在春分秋分时,人吐纳气息,吞咽唾沫,想像腹胃中有物生成,就有丹砂从腹中排出,阳光照耀色彩璀灿,方家用它制作丹药。这是中和之气在人体的变化。大凡变化的物品,都经由这一种方式,这种变化极尽神秘的妙理,上天与人都没有区别,只是人自己不加思量而已。能够深刻理解这一道理,那就可以养生治病,通达神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