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淮海决战
6983700000015

第15章 陈官庄新年即景

普天同庆的新年降临在黄埔路总统官邸,降临在西柏坡大饭堂舞厅,也降临在陈官庄地区的包围圈里。

12月21日这一晚,陈官庄地区居然也有了一种节日气氛。但这气氛高高地悬挂在天上。照明弹、曳光弹打得漫天飞,通宵不断。

空中虽然热闹,但另一番情景却令国民党军队毛骨悚然。解放军用高音喇叭喊话,那声音似乎就在他们的耳边轰响。

“弟兄们,过来吧!”“弟兄们,过来吃馒头吃卷子吧!”

国民党的政工人员也组织喊话了。

“弟兄们,过来吧!”

于是,整个战场上,一片“弟兄们”、“弟兄们”的喊叫,分不清哪一句是解放军喊的,那一句是国民党喊的。

靠东边的解放军华野四纵陶勇、郭化若部专门开了一个口子,用重机枪等火器组成四层火力封锁,然后进行战场喊话,号召难民、散兵从这里逃出。他们将部队形成一个口袋,大量收容俘虏,一天竟达一千多人。连郭一予也曾打算从这里逃出。

连续几个晚上,不打枪,不打炮,呼呼的风雪中,就听:“弟兄们,过来吧——这里有馒头——”像在喊魂。

1949年新年的钟声震散了淮海上空的彤云。风收了,雪住了,太阳从白茫茫的平原边上探出半个脸,像久违的来客窥看这忽然变得洁白无瑕的战场。

清晨,解放军阵地上架设的喇叭里,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1949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

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拟写的新年献词。火热的言语、滚烫的话语把连连奏捷的前方将士撩拨得更加欢乐、亢奋。

转入战场休整以来,华野部队环绕陈官庄修筑工事,波浪般添了一圈又一圈,正面的多达八九层,西北方向也有五六层。堑壕、交通沟纵横交织,密如蛛网。掩蔽部修得平整坚固,里面贴满战士们的立功决心书。为了欢庆新年,人们用红绸、松枝、棉花以及炮弹壳装饰阵地:搭上“恭贺新禧”的彩门,镶嵌出各种春联,还在交通沟里插上“前进路”、“立功门”、“凯旋楼”等形形色色的路牌。透过枪眼向外望去,只见对面的地堡群在雪雾中若隐若现,地堡前横七竖八躺着一些黑乎乎的东西,那是饥饿的士兵在抢夺空投的大米时互相射杀留下的尸体。

炊烟袅袅升了起来,解放军的各个阵地飘出一股股肉香。中央军委批准慰劳前线指战员每人1斤猪肉、5包香烟。支前司令部费了好大的劲,才赶在节前把一群群肥猪从山东运到了淮海战场。今天,各个战壕里都包饺子,剁馅儿的声音此起彼伏。对于国民党军来说,这声音的威力并不在机枪之下,只要有人把饭碗举出战壕丁当一敲,或是用刺刀挑上几个馒头在头上晃一晃,就会有成串的士兵冒死爬出阵地前沿,滚进解放军战壕。邱清泉的七十四军一七二团七连上等兵马善奎刚投奔过来,一口气就吃了4大茶缸米饭,要是没人加以劝阻,看样子他还要大口地吃下去……

饺子熟了,包子熟了,四菜一汤摆进了掩体堑壕。一圈圈工事,一圈圈炊烟,一圈圈香味,一圈圈新春佳节的欢乐……而真正掀起欢乐高潮的还是野政和各纵队文工团的少男俊女们。元旦一早,他们就三人一组,五人一队,扛着胡琴,打着竹板,沿着交通沟的“大街小巷”走向各个阵地。于是,在一片片笑声、掌声中,响起了他们的《新年歌》:

新鲜新鲜真新鲜

地堡战壕过新年

扭秧歌,唱快板

咱给同志们拜个年……

在解放军开展政治攻势的同时,蒋介石在国民党官兵又饿又急的情况下,还在玩花样。当12月29日空投恢复之时,蒋介石叫飞机首先空投下来的不是粮食,而是近百万份的《黄伯韬烈士纪念册》和刊登有中共权威人士宣布把蒋介石、何应钦等43人——杜聿明在内列为战争罪犯的消息的南京《救国日报》。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想借此“激励”部属以黄伯韬为榜样,替他效忠;再者是警告杜聿明等人:“中共把你们列为战犯,非死战到底不行了。”无奈在官兵中引起的反响却并不符合蒋介石的理想,他们看到这些东西后大骂蒋介石:“老子要吃饭,投这些废物有鸟用!真他妈的混帐!”

但是,这份战犯名单,却使杜聿明产生了忧虑。他想:我既被认为“国人皆曰可杀”,除了为蒋而死还有什么生路呢?蒋介石本来就想要引起这样的反应,像杜聿明这样,正好坠入其彀中,过了一天,蒋介石又来电假惺惺地说:“闻吾弟有病,如果属实,日内派机接弟回京医疗。”邱清泉又来对杜说,这是他打电报向蒋报告的,并力劝杜回京。杜只得说:“生虽残疾在身,行动维艰,但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请钧座决定上策,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