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淮海决战
6983700000014

第14章 淮海奇观劝降忙

中原野战军全歼黄维兵团后,杜聿明集团像泄了气的皮球,完全丧失了靠自身力量突围的信心,只等着蒋介石救命。12月16日,野指传达军委指示:华野保持原态势,在战地休整10天。

解放军包围杜聿明各部后,自12月16日起,停止对杜聿明所部发动攻击,改变为在整个包围圈四周前沿阵地上,用各种形式向被围之敌发动劝降运动。

这种劝降运动,包括阵前广播、喊话,用六〇炮、弓箭撒传单和“投降招待证”——证上写着“持此证来降者,一律宽大”、竖标语牌、送救生袋、上夜课、送饭等,真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

每天晚上,解放军各前沿阵地上除了广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以外,到处都是一片喊话声。

“只有投降是生路!顽固到底死路一条!”

每逢吃饭时,战士们都把碗敲得叮叮当当地响,并大声喊道:“喂!喂!吃饭了,快过来吧!过来给你饭吃!”

12月20日早晨,在包围圈李明庄阵地前沿,宣传员陈奇同、教导员陆骏用嗽叭筒在壕沟里喊话。他们对着阵前20米外的敌人碉堡喊道:“蒋军兄弟们,你们都是被抓去的穷人,受冻挨饿为的是什么?过来吧!”

不一会儿,忽听碉堡里传来斥责声:“他妈的,打!打!”随之,“叭!叭!叭!”几颗子弹飞来。

陈奇在壕沟里不理它,继续喊道:“蒋军兄弟们,不要打枪了,解放军不是你们的敌人!想想吧,谁抓你们当兵?谁逼着你们打枪?他才是你们的真正敌人!”这回隔了五六分钟才打了一枪。

陈奇又喊道:“放下武器就是一家人,不要为反动派卖国贼卖命了!”对方很长时间鸦雀无声。这时,陆骏教导员命令六〇炮手立即把传单打出去!宣传弹在敌堡侧后炸开,传单和“投降招待证”像天女散花似的,纷纷落在敌人阵地上。

第二天,陈奇、陆骏又去喊话,没喊几声,忽然敌堡里射出一阵机枪。陈奇立即用喇叭对着碉堡喊着:“蒋军兄弟们:刚才谁命令你们打机枪?请把他的名字记下来,等我们打进去,一定要严厉惩办他。指挥向我们打枪,顽固到底,只有死路一条!”

这一下子奏了效,敌人不再打枪了。于是,陈奇从上午一直喊话到下午,把目前双方形势,淮海战场整个情况,什么是生路,什么是死路,都讲得明明白白。敌人规规矩矩地听喊话,鸦雀无声。

陆教导员对陈奇说道:“小陈,你看过《霸王别姬》的戏吗?”

陈奇说:“看过。”

“你知道霸王被围的垓下是什么地方吗?”

小陈一听觉得很有趣,答道:“据说离我们这儿不远。”

陆教导员说:“对,就在陈官庄东南方向灵璧县的沱河集,河南岸就是古代垓下战场。当年,汉兵对被围的敌人夜唱楚歌,就像今天我们喊话一样,都是对敌人进行的政治攻势哇。”

小陈听了觉得有意思,说道:“当年是楚汉相争。今天,是中国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同蒋介石作战。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同卖国独夫蒋介石的最大决战。淮海战役打胜了,蒋介石就完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也就推倒了。淮海战役的功绩,将永垂中国史册。”

两个人说了一会儿,天已黑了。

陈奇对陆教导员说:“趁此天黑,我去竖一个标语牌,敌人也不会打枪。”说着,他悄悄跑到敌人工事前,竖起一个大标语牌,上书“只有投降才是生路”八个大字。敌人果然没有打枪。

22日,整个淮海战场白茫茫的一片。

陆教导员对陈奇说:“连日大雪,蒋军空军无法空投。现在包围圈里的敌人已断粮3天了,敌人正在挖老百姓的麦苗充饥。我们决定送饭给敌人,你喊话通知对方。”

这天中午,当营部炊事员老崔挑来一担大米饭时,陈奇照陆教导员的吩咐,随即拿起喇叭筒喊道:“蒋军兄弟们!我们知道你们已经饿了几天了。现在,为你们做好米饭,送去的时候,不要打枪,听到了吗?”

广播后,但见碉堡里一阵骚动后,随后发出一片喊声:“送来吧!我们不打枪!”老崔一听很高兴,挑起满满两大桶饭,跨出交通壕,朝着碉堡侧后50米的那个小村子走去。

陆教导员为了防备意外,命令机枪射手随时准备掩护老崔。陆、陈二人目送老崔走进小村,见他在一堵断墙下停下来,一群蒋军士兵从碉堡里冲出来一拥而上,顿时,人群就吞没了老崔的身影。经过约莫10分钟,只见老崔空着手走了回来。老崔没等问就忙说道:“那些家伙真饿得凶哩!几十个人抢着两桶饭,拿大碗的,拿瓢的,拿罐头筒的,什么家伙都有,碗挤碎了,就用帽子去掏,满手满脸都是饭,桶也给挤烂了。”从此,经过几次送饭、喊话、劝降之后,这个碉堡的1个排敌人,就在第四天夜间投诚过来了。

解放军指战员在包围圈敌军工事附近,到处竖起巨幅标语、宣传牌、旗子等等,劝告蒋军“只有投降是生路”。在敌阵前插上路标,指明投降的方法和路线,还成立了“投降官兵招待所”,招待投诚归来的蒋军官兵。

同时,组织火线音乐队,在风雪怒吼的寒夜里,向蒋军播唱“白毛女”、“孟姜女”等悲曲。每当演唱时,蒋军阵地上便鸦雀无声,3天中即有173名蒋军前来投诚。投诚的士兵李德胜说:“我们越听越难过,好几回都哭了!”

有的友军在陆地上装了电力扩音机,向蒋军报告解放军胜利的消息,劝告蒋军投降,声音在数里之外都可听到。邱清泉听了急忙将该处守军调走,换来了邱的亲信“敢死队”来接防。但是,就是这些“敢死队”,在3天中也有25人投诚过来。

解放军前沿阵地许多指战员,还把“投降招待证”塞在馒头里送给蒋军官兵。蒋军七十军九十六师二八六团八连二排长欧兴发,一边吃着馒头,一边拿出“投降招待证”,当夜率领2个班投降过来。

为了蒋军投降方便,每到夜里,解放军巡逻战士发现前沿有敌人影子溜过来,哨兵就喊道:“喂!在这里,喂!到这里来!”一般不轻易开枪。于是,蒋军投诚的越来越多。每天,除了零散投降的不算,开始整班整排地自动投诚,后来发展到整连、甚至发展到整营自动投诚过来。

在包围圈前沿阵地,由于两军相距只有三四十米,许多蒋军先同解放军联络好,到解放军控制区购取食物,解放军只清查一下人数,并限在白天往来。日子久了,就发展到蒋军官兵同解放军偷偷交往,甚至有些蒋军官兵到这里作客两三天之后,仍回到蒋军中去。因此,有的蒋军整营投诚时,不但带来全部武器,并尽量多带弹药过来。邱清泉兵团的第五军四十六师山炮营,各连、排长都一致同意投诚,几个炮车长对连长说:“炮弹不多了,要投诚解放军,得多带些炮弹才够朋友。”连长马上报告营长,营长立即写了公文,领了18箱炮弹,放在骡子身上,当夜就由营长率领着投诚过来。

从12月16日解放军停止攻击起,到1月5日为止,在解放军的劝降下,蒋军投降的官兵就有一万五千多人,相当于蒋军2个整师的兵力。敌军纷纷投诚,已成为淮海战场的一大景观。

但是,杜聿明并没有认识到政治劝降运动的严重性,不了解劝降活动已经深入到蒋军广大士兵之中,整个被围蒋军已经处于精神瓦解状态。他错误地估计解放军停止攻击,是因为“只有包围之力,而无进攻之能”。所以,他要求蒋介石空投粮、弹,等到粮弹充足之后,就可向南冲击突出重围。因此,杜聿明对于解放军的劝降,仍抱执迷不悟的态度,命令部队继续抵抗,甚至施放毒气弹来进行挣扎。这样就激起解放军全军义愤,决心做好总攻准备,只待总攻令一下,就彻底全歼敢于顽抗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