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而立闲语
6968400000041

第41章 变哭穷为夸富——在榆林市青年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榆林是一块深情而苦难的土地。在这块见证了中国最为悲壮、伤感和苍凉的土地上,滋生了人世间多少爱恨情愁,使得多少文人墨客去歌咏赞叹!在曾是苦难而贫瘠的陕北,家园的贫穷落后、个人命运的悲蹇多难,成为困扰文化人心头的抹之不去的阴影。苦难意识像一片阴霾弥漫着陕北文学的天空。大批陕北作家的大量文学作品整体给人一种沉重异常的气息,使人觉得喘不过气来。作家们对心头挥之不去的苦难情结进行过度的渲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陕北文学发展的多样性,缩小了文学创作的拓展空间。我们常常歌咏自己的苦难。行走在家园的我们对父辈的辛劳,对自个命运的不济,常常会对着苍茫厚重的黄土地发出长长的叹息!让人觉得苦难像祥林嫂口里的阿毛一样!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的急剧变迁,榆林这本尘封已久的大书,被世人轻轻地翻开解读着。这里的煤、气、油、盐的巨大储量足以让国人震惊,世界惊奇!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大开发大建设,让陕北榆林的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极大地变化。这些时代的变迁能不能引起我们写作者的高度关注么?说一点比较过激的话,我认为当下榆林的作家应该变哭穷为夸富。

榆林究竟有多富?官方发布的数据是: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10亿元地下财富!在榆林这片土地上行走,你的每一脚下去就是成千上万的人民币啊!我写过有关靖边县的这么样的文字:人常说富得流油,靖边是流了油才富的!定靖、神府、榆横因为煤、油、气的开发而得以富甲一方。陕北俗语说的“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现在这话就得改为“清涧的红枣神府的炭”。瓦窑堡能有几块煤,堪与“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作比?亿吨神东在这里迅速崛起!过去人们在乡间吹牛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得”。现在的神府一带的煤老板,身价过亿的成千上万,那个旗下没有几趟专列?过去富人投资铺桥修路,算是积德的善举。可谁敢想到以一己之力在黄河上盖桥?府谷的张侯华就投资亿元在黄河上建成华莲黄河大桥。神木当选为全国百强县后很是有自己的做派与气度。实现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全民实行免费医疗等等不一而足,种种破冰之举,令外界咋舌!这些举动与手笔有年近五十个亿的财政收入做后盾,外界担忧,岂不是杞人忧天?

我曾经在许多篇什中写到陕北地面枯焦的话,没成想遭到一个网友的批驳,他在回复中写道“常见你文中有陕北地面枯焦之语,我并不觉得呀”?一时令我语失。

余秋雨说过“陕北人即便是衣衫褴褛地走在路上,也会被人看出是有大文化背景的人。”现在,榆林人即便是衣衫褴褛地走在省城西安的街头,别人也不想信你身无分文!榆林人在西安买房子,小区的单元是整栋整栋地往过数,像在农贸市场数买大爷筐中的果子般轻松。原来的汽车交易会是轻易不上陕北来的,现在专门跑,而且是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清一色的高档车。卖得火爆自不必说。

在如此良好的经济环境下,我们的调子还是老调子,显然与当下的环境不太相符。我认为我们的作家应该投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代的脉搏跃动,多写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