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追梦
6968300000022

第22章 特殊年代的读书经历

初秋时节,父亲推着行李,把我送进河北省隆尧一中,分在初中一年级49班。

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神奇的陌生,扑面而来的是诚挚的热情。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以及初中高年级的同学,他们来来往往,接待着刚入学的新生。一位高中大姐姐拉住我的手,带我到宿舍安顿住处,带我到教室向班主任老师报到。然后指给我食堂在哪儿,操场在哪儿……看得我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真担心自己一时记不住,找不到要去的地方。

从初一到高三,众多教室依次排开,宽敞明亮,干净整齐,一排排教室掩映在红花绿树中,如同一座座神圣的宫殿。操场大得惊人,绕场一周恐怕要有好几公里吧。我充满好奇地跟在大姐姐身后东张张西望望。考进这么好一所学校,我感觉一下子没了底气。来到这里,我还能出类拔萃吗?大姐姐得知我姓名后说的一句话,才让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多少有了点自信。她告诉我,听说你是这次考生中作文写得最棒的。

新生活开始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除了紧张的学习,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我们在礼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隔三差五搬着凳子到操场看露天电影,感觉很享受。尤其听说,隆尧一中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考进北大清华等各大名校的学生比比皆是。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变成了天底下最幸运的女孩。

我在美如花园的学校里,如饥似渴地用功读书,享受着汲取知识营养的极大乐趣。不料,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文革开始了,居然停止上课,闹革命了。先是串联,后来批斗校长、书记、老师。我是地道的保皇派,见有人在批斗会上推搡校长、书记,就双腿发软。教我各门功课的老师都很好,我从不参与为他们糊高帽子之类的事情。此间,我参加了学校的文艺队,经常排练节目,每当演出赢得阵阵掌声时,感觉很享受。当时年龄虽小,却懂得跳舞演节目这件事儿,比起动辄拉出老师斗一通有意思,有意义。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劈叉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身体已经基本长成定型,练习下腰、压腿、劈叉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常常双手撑地,将腿一前一后分开,缓缓下压,大腿根部的筋被抻得生疼。劈叉姿势做到位了,双手便离开地面高高举起做造型,忍痛坚持数数,延长劈叉的时间。练功结束后,大腿根儿疼痛难忍,走路一瘸一拐的。然而,只要上了舞台,就会把练功时的痛苦忘得一干二净。听人说,我是那种登上舞台就来精神的主儿。演出百万雄师过大江,我从人体搭成的桥上冲过去,啪,一个劈叉,一个飒爽英姿的造型,听到台下掌声一片。心里感觉美滋滋的。

自从全国各地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学校做出决定,学生全部回乡或下乡接受再教育。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天一下子塌了。我在学校排练节目的时候,总觉得只不定哪一天,就会重新回到教室继续上课。如今,那个想法彻底没戏了。

我背着铺盖卷儿回乡了。母亲见我闷闷不乐,让邻居家的女孩到家里开导,女孩动员我参加了村里的俱乐部。在农村,排练文艺节目给我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我教她们跳舞,排练大合唱,演对口剧。后来,还演出了样板戏。乡亲们说,我扮演的阿庆嫂和小常宝,模样俊美,挺像那么回事儿。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居然动员当时的村支书和我们同台演出了一部小话剧,颇受欢迎。

当然,也有出洋相的时候,记忆相当深刻。大年初一,演出沙家浜,我本来嗓子就不好,加上吃瓜子花生上火,当阿庆嫂唱到“风声急云翳浓天低云暗,不由人一阵阵坐立不安,乡亲们粮缺药尽消息又断,芦荡内怎禁的浪击水淹……”一段时,第一句反复唱了三次才唱上去,到底是年龄小,不知深浅,不怕寒碜,愣是坚持把整场戏演了下来。那天可能是母亲第一次看我演出,她站在台下,比台上的我显得紧张,时时为我捏着一把汗,还对别人说,这大过年的,让俺闺女受难为了。

那个时候,不知为什么,一马平川的家乡没有大批安插知青。如果有,肯定会得到村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当时,只有一个北京的女学生,回到了她父亲的老家。她父亲和我父亲是战友,同一天参的军。当时的村支书是隆尧一中高考落榜生,人品极好。知青在他那里成了香饽饽,有的安排到小学教书,有的安排写写画画的差事。他是一位尊重知识的少有的村领导。

回乡劳动了一年多,上面要求复课闹革命,贫下中农推荐我到县城念高中。那高中读的可以用跟头把式,一路狂奔来形容。班级里的学生,有读了一年初中的,有读了两年初中的,也有把三年初中课程全部念完的。

学生的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不少难度。老师上下兼顾,够我们这帮只有初一文化程度的同学喝一壶的。我初中念的是俄语,要和已经学过三年英语的同学一起,读一样的英文课本。那种吃力可想而知。尤其让人头疼的数学,老师第一堂课在黑板上演算数学题,包含了许多我们不曾学过的东西。我指着黑板问,那算式中的小房子是什么意思?老师笑了,继而恍然大悟,赶紧说,我忘记有些同学还不曾学过开平方,开立方。于是,老师回答,这小房子是根号,匆忙补充了几句,一带而过。我紧追猛赶,身为排长(不知为什么,当时的年级被称呼连,班被称呼排,班长也就被称呼排长了)我必须学好,学生以学为主吗。学习压力大,免不了着急上火。有一次,我的舌头上,上下嘴唇里长满了溃疡,学校食堂的窝窝头咬一口,疼得钻心。就那样,一节课都不敢耽误,好容易获得重新念书的机会,不加倍珍惜才怪呢。在县高中,我结结实实认认真真学了两年文化课。收获不小。

正是读书的好年龄,却没有念多少书,成了我终生的遗憾。如同缺吃的孩子馋嘴一样,我日后见了书,恨不能将那一本本的厚书嚼吧嚼吧吃了。然而,先天的营养不良,想后天补之,谈何容易。

越是不易越想补,我对书永远都有着着迷般的喜欢。看来,年少时缺了那一口,注定要眼馋一辈子了。

写于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