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谛听生命的呢喃
6967400000066

第66章 布鞋

好多年没有穿布鞋了,最近朋友送给我一双,这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童年。

小时候,我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布鞋,有单、棉两种布鞋。我们一家八口的鞋子都是妈妈手工做的。每年冬天、秋夏各两双,我和小弟的鞋子往往烂得快,于是每次做鞋子时我俩都会多一双,每次姐姐骂我们不爱惜鞋子时,妈妈总是心甘情愿的为我们辩解,说是男孩子穿鞋子自然是这样的。我想姐姐之所以骂我和弟弟,关键是不愿意看到妈妈一针一线的纳鞋底,穿鞋子的哪里知道做鞋子的辛苦!

每年一到开始做鞋子的时候,妈妈就把家里的烂布一块块的找出来,洗干净晒到地面上,这些烂布就是用来做鞋底的。等到烂布晒干后就收集到一堆,妈妈坐在小板凳上往一块大大的木板上贴布,用桨糊一层层的涂抹上,烂布的形状名异,还需要剪裁得一片片,就像拼图一样每片都要对称好,要不鞋底就会高低不平的。为了让鞋底美观,通常是在鞋底用一层白色的底布,八层左右的布先后粘稳晒干就变得硬绑绑的。这时第一道工序算是完成了,接下来的是最关键的一步——剪鞋样。鞋样是关系到鞋子合适与否的因素,肥瘦长短都是由鞋样来决定的,往往一个人做鞋的功底除了看针线的功夫最看重的就是鞋样。即使你手艺再好,如果剪鞋样的技术差,那么做出的鞋子充其量只是绣花枕头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妈妈因为鞋样剪得精细巨恰到好处,于是在我们那里她剪的鞋样是颇有口碑的。

鞋样子剪出来后,就再用一层白布把整个鞋底包起来。这样鞋底的里外至少不是花里胡哨的,看的顺眼些。记得我们同队的一个妇女,每次她的孩子穿的鞋子都是一抬脚就看到一片花布,我们一群孩子笑他穿花鞋子。其实做一双布鞋最辛苦的是纳鞋底。先是用锥子将鞋底的边用白色的粗线钉一遍,每一针都要严密容不得松散,要不鞋子很快就会磨得脱线,那么一双鞋子的寿命往往就缩短了一大半。纳鞋底讲究的是二点,一是要让针眼起落的位置上下平行,纳完一个鞋底时看到上下左右都是对称才是工夫到了家:二是鞋底的针线要用力均衡,凸凹处的线松紧应相对,做到这点才能看到一双美观的鞋底。做布鞋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穿那么这些要求均可忽视,若是为了好穿巨漂亮大方,那么这些条件是不容折扣的。整个鞋底纳完之后,鞋面的功夫又上来了。鞋面布的颜色多是以黑色为主,花布虽然多是为女孩子所备,但是一般为了省钱都是用黑色的布做鞋面的。鞋面的样式决定着布鞋整体的美观,仅仅有漂亮的鞋底还是不够的。鞋面的样式有多三种:松筋式、面包式、方口式。松筋式是男式的鞋面,鞋面上左右两边有两个对称的松筋,点缀在脚面上的两端,这种样式耐看,不足的就是松筋一松就难以行走。其它两种就是女式的,面包式的就是像个面包一样圆满的围着脚面,方口式的就如现在的布鞋,一条细长的带子穿过鞋的旁边,前面的脚面露出一大截。鞋面做好就和鞋底缝合在一起,鞋边还要压得紧密对称才算是一双鞋子完工了。

每次我看见妈妈把顶针带在中指上,咬着牙拿着锥子戳一下结实的鞋底,又用约三厘米的长针再把线拉过时,我就知道我的鞋子又到了换季时分。这也是妈妈最辛苦的时候。冬天的棉布鞋一定要两双的,在雪地里沾满雪的鞋子一进屋就融化,鞋面上的雪水就毫不留情的浸湿鞋面上的棉花,流到鞋底,变得湿漉漉的,一走一响的格外刺耳。只有两双鞋换着穿才能保持鞋里的温暖,另一双还要放在火墙上面烘干。湿得鞋子穿到脚上一天,全身都不会暖和的。

我读初中时,穿布鞋的人少了,学生们开始穿白球鞋。因为家庭贫困,我脚上的黑布鞋始终牢牢的绑在我的脚上,一双二三元的球鞋是妈妈帮人做了两双布鞋换来的。虽然如此,我还是开始嫌弃妈妈做的黑布鞋,黑麻麻的缺乏生机。面对我日益的挑剔,妈妈终于让我如愿以偿的穿上了白净净的球鞋。直到有天我的脚让球鞋捂的发臭时,妈妈仍是含笑着拎出新的黑布鞋,说鞋底是布做的不会发臭的。果然脚上的异味马上就会无影无踪。

好久好久我的脚已远离布鞋了,看着朋友给我送来的这双布鞋,我如获至宝,穿上后,端详着这做工精细,款式新颖,颜色新鲜的布鞋。我感到妈妈的爱回到了心底,我想可能同是布鞋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