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谛听生命的呢喃
6967400000012

第12章 香山红叶

十年前,我来过香山,那时正值红叶节,满山遍野的红叶像一簇簇封不住的火,夺人眼目。这次再来到香山,已是十一月下旬,此时的香山已经红叶落尽,偶有几片红叶孤零零地挂在枝条上,一副萧条、凄凉的景象。我从祖国边唾的北大荒来到北京的香山,看到眼前的景象,失落之感油然而生。

既然已到香山,还是少留遗憾,不管红叶是否还在,都应该登上去看看,香山毕竞是阔别十年的老朋友呀!

今天是周日,天气特别好,碧空如洗,来登香山的人非常多,我和妻子也随登山的人群朝山顶攀登。通往山顶的小路像一条婉蜒曲折的飘带,我们在飘带上拾级而上,眼前的山路时而清晰,时而被远处的山峰挡住。我和妻子因工作的缘故,近几年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登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我们就双腿发软,两鬓冒汗,气喘吁吁了。我们只好停下脚来,在路旁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上坐下来休息。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已稳健地来到了我们跟前,也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下,她擦了擦汗,掏出矿泉水瓶子喝了几口水。妻子不解地问:“您老这么大岁数了也是来爬山呀?”白发老太太慈祥地笑了笑说:“是的,我每周都要登一次香山。”

“您老高寿了?”妻子好奇地问。

“八十有一了”老太太做了个八和一的手势。

“八十一?”妻子有些惊诧。

“我曾是中央部委的一名干部,退下来后,感觉无事可做,除了写点东西,就是到香山来锻炼身体,看我的身体这么硬朗,都是锻炼的结果呀。”白发老太太说完站起身来又往上攀登。看见老人挺拔的腰杆,矫健的步伐,真难以想象她已是八十多岁的人!

“咱们也上吧”妻子拽了我一下,“老人家那么大岁数了,从咱后面撵上来,又超过去,咱们才四十多岁,真是汗颜呀!”

我的脸有些发热,没吭一声,站起身来,继续往上攀登,抬头一看,老人家已经把我们甩的很远、很远了。

一股无形的动力,让我们加快了步伐,可毕竞是少有锻炼的中年人了,攀了一会我们又步履艰难了。还有一座山峰就到达香炉顶了,我们还是停下了脚步,在一条石凳上坐下来休息,因为我们一口气实在难以登上峰顶。妻子说:“你自己上香炉峰吧,我在这里等你,我真的上不去了。”

我们正说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高个男人领着一个不足一米高的小男孩也登上来,在我们旁边的一条石凳上坐下来。孩子水汪汪的眼睛十分清澈,浑身散发着奶声奶气,很是招人喜欢。妻子从包里抓了一把糖炒栗子递给了小男孩,小男孩摇摇头、努努嘴不要。

“没事,吃了上山有劲。”妻子劝说着。

小男孩还是不住地摇头。这时高个男子点了点头说拿着吧,小男孩才把栗子双手捧过去,放到了石凳上。

“小朋友你多大了?”妻子笑着问。

小男孩用嫩嫩的目光看看我们,伸出右手,认真地把大拇指弯到手心,伸出四个小手指说:“我四岁了。”

高个男子摸了摸孩子柔软的头发对我们说:“今天刚好是他四岁生日,我们特意来爬香山,让他在登山中长一岁,他妈妈已经在山顶等着我们!从孩子三岁起,我们每个礼拜天都要领孩子来爬香山。”

“四岁?”我惊讶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每周都要登一次?”

“是的,”高个男子有些自豪的说。

这时候,小男孩已经站起身拽着爸爸一根粗壮的手指说:“爸爸,我们走吧,上去找妈妈呀!”

高个男子站起来对孩子说:“和阿姨再见。”

小男孩伸出稚嫩的小手向我们摇了摇:“阿姨再见!”

爷俩手拉着手朝顶峰攀去。

“上面是香山的顶峰,登上去就是香炉顶,你还上吗?”我征求妻子的意见。

“上!原来感觉走不动了,不准备上了,可连四岁的孩子都能登到山顶,我们还有理由说不上吗?”

妻子仿佛打了一针兴奋剂,顿时来了精神,她挎上我的胳膊,我们一起往顶峰攀登。不一会,我的腰就酸酸的,腿有些发颤,妻子的步伐也沉重起来,但我们什么都不说,只是埋着头往上爬。

一步、两步……一个台阶、两个台阶……

我们终于登上了香炉峰。攀上香炉峰的人很多,他们有的坐着休息,有的摄影照相,有的欣赏风景,我在峰顶往山下一看,被眼前的壮观迷住了,山下深谷树木丛生,远山起伏连绵,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树木,虽然叶已落尽,但隐隐约约看见苍劲的枝条。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真是山高人为峰,人只有站在最高处,才能领略到独具特色的美!我回过头来,又看见了那位白发苍苍的八十一岁老大妈正在凉亭下休息,朝远方舒心地看着风景;那个四岁的小男孩和高个男子还有一位漂亮的妇女一起在香炉碑旁照相。

看看他们,我又看看已经落尽的红叶树,在山下时的那种失落感顿觉荡然无存了。忽地突发奇想,那位八十一岁的老大妈和那个四岁的孩子不就是两片红叶吗?而这两片红叶是那样的鲜艳,那样的美丽,比红叶节时的红叶都灿烂夺目!在白发老大妈的身上,我看到我们父母那辈人的坚强,他们的骨骼里充满钙质,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在这样小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看到了一个崛起的中国正在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