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雁过留声
6954100000025

第25章 关注留守的孩子——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当土地不再成为农民的桎梏,当身份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通行,当地少人多劳力多的人地矛盾进一步尖锐化,隐性失业的农民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当民工!

民工潮一年年看涨。春运期间,各地车站告急!

宿松,近80万人口,农村人口占70多万,耕地仅有64万亩。当农副产品依旧十几年如一日涨不起价时,农民为养家糊口、为子女读书、为盖房娶媳妇……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外出打工!

据统计,宿松县每年有16万人次左右奔赴发达地区务工,劳动力大量外流,尽管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家致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却出现了抛荒现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以及留守在家的孩子教育不良等负面问题。

且看最近笔者调查的数据:

学校 总学生数 双亲外出数 单亲外出数

试验小学209786(4.1%)224(10.7%)

铜铃初中875173(19.8%)399(45.6%)

铜铃辅小362136(37.6%)102(28.1%)

刘坡小学15956(35%)46(29%)

朱湾初中27148(17.7%)69(25.4%)

由此可以看出,双亲均外出者有的学校竟高达37.6%!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初步统计,全县约有4万左右中小学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尽管近年来,全县的基础教育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高考升学总人数2000年度已跃居全市八县(市)第一,但一个不容忽视不容乐观的新问题又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青少年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许多恶性案件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究其因,家庭教育不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在这一因素中,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则占超重比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留守的孩子,谁来关注?

据调查,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一般寄养在爷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家里,有少数甚至只有十来岁的孩子在家里自己管自己。这些孩子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等方面均表现较差,好的只有个别。其普遍的现象是:

在家里,谁的话都不怎么听,只在学校里听一点老师的。

父母挣了钱,给钱相对多一些,孩子便乱花钱,学习便难专心,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钱花完了就借,借多了或借不到手时就开始想歪主意,走上邪路。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或寄养的亲戚也只是管一下饥饱或生病问题,学习成绩过问不了,放任自流。

学校同家长联系不上,开家长会、家访都无法正常进行,无法联合教育。

极少数孩子连生活都没有保障。

孩子对父母感情淡薄,不少孩子性情孤僻,感情空间欠缺。

宿松县铜铃初中4.17杀人案5名当事人中就有3个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孩!被害人汤某,平时只有爷爷在家,但也过问不了汤的事情。汤某一人不住校,在距校一两里路的村子租房住,由此造成教育管理上的困难。

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廖某,父亲外出6-7年,母亲外出打工2-3年,廖平时同奶奶生活,奶奶近七十岁,娇惯孩子。廖某在班上成绩算中等。后来受同村的上中学的孩子的坏影响,迷上了打游戏机。每次路过人民东路,便抵不住诱惑。奶奶知道后,没有法子,你就不要到外面打游戏机了,我买一个机子,你就在家里打。班主任老师多次从游戏机室里找回他,当时信誓旦旦,保证今后再不去玩,再不逃学。但今年段考前,又逃学一个多月,廖的父亲听说后从外地赶回来,恼怒之下要砸掉游戏机室,他说:南方的大城市,游戏机室的老板根本就不准小孩进去玩!

万元小学的夏姓姐弟俩,10多岁,父母均外出,小姐弟俩在家自己照顾自己。有时买点肉回家改善伙食,却不知怎么烧。生活都无法自理,更不谈学习辅导了。

五里中小的一年级罗某,10岁,去年上二年级,因成绩差,今年却退回上一年级。孩子又瘦又小,秀气的脸上闪着两只怯生生的黑眼睛,颈脖、衣服都脏污不堪,头发上间杂着小白粒——长了虱子1问她是哪一年生的,也答不上来。

9岁的张某,跟伯伯一家住,她说她妹妹只有四五岁,在外婆家住。外婆管4个小孩是舅舅的,舅舅也外出打工了。

10岁的彭某,同大姨家住在一起,爷爷一人在家管3个小孩,是伯伯和叔叔的孩子。彭的弟弟在外婆家住,外婆管两个小孩,还要种田。问她想不想妈妈,孩子可怜巴巴地点点头……

孚玉小学五年级学生徐志,同读初二的姐姐留守在家,父母双双在广东的东莞打工。大小家务都是姐弟俩放学后自己干,洗衣、烧饭、买米买菜……我们去他家时,正是午饭时分,问他们中午吃什么,回答说吃剩饭,炒了青菜。厨房客厅卧室里都乱糟糟脏污污,沙发垫在地板上,拖鞋、球鞋、水瓶杂乱地东一只西一只,灶上有头天未洗的已干了饭粒菜屑的晚。墙壁上有姐姐在初一时的“三好学生”奖状。姐弟俩平时不外出游玩,只在家里看电视。我们去时,屏幕上正播放着一部武打片。问姐姐:你弟弟在学校里成绩怎么样?她回答说:“不晓得”。问她父母多长时间联系一次,她回答:“一 个星期打一次电话”。两个孩子显然属于那种比较懂事的乖孩子,但神情却十分孤独落寞,明显缺少父母在身边的那种开朗、活泼。

二郎镇三冲小学的吴芳就是父母兄长均外出务工,留下11岁的孩子一在家自己管自己,放了学回家烧饭洗衣,生了病受了委屈无处寻找安慰,倒不如也外出,便跟随包工头去北京,成为“洗车童”的。孩子刚刚断奶,年轻的父母出于无奈双双外出,等到年终回来,孩子却喊“叔叔”“娘娘”,甚至一见爸妈就哭,扭头跑。叫一声孩子双泪流,这样心酸的场面太多太多了!

留守的孩子太孤独!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孤独,是一种情感空间无法弥补的孤独!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性情孤僻乖张,感情脆弱。稍有疏忽,出现空白的感情空间就有可能被不洁净的空气钻入,侵蚀……纯洁的心灵极易受到污染。

这是一个严重的隐性危机!

父母外出打工,背井离乡,自身打工的艰辛自不必说,“居常思土兮心内伤”,其牵挂之情何以言表?谁不希望孩子胜过自己?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然而,为了生存,为了孩子受教育,父母又不得不外出务工。

首先是生存,其次是发展!

留守的孩子,这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关注留守的孩子,这是我们全社会、我们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各级政府不得不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