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雁过留声
6954100000024

第24章 崛起——安徽宿松县工业园发展掠影

宿松,这个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位于安庆市最偏远的西南角的国家级贫困县,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遭受世纪末洪水的惨重打击,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80万干群喘息未定,新世纪催人奋发的钟声又紧锣密鼓地敲响了。

从大灾中缓口气的宿松县委主要领导,立即腾出手来,开始了兴办工业园的谋划。

周边城市发展迅速,与长江沿岸的地级市相比,2004年,安庆市的经济总量在沿江9城市中虽然排在第二,但增速却排位第6.财政收入发展速度倒数第一。人均财政收入是9市中最低的,不足马鞍山的1/3,农民人均收入也是9市中最低的。

而这个时候的宿松县,全年财政收入只有1个多亿,比沿海地区的一个村还少!

宿松人会玩会消费。宿松的消费水平是安庆八县(市)中最高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机关工作人员依然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时不时抱怨别的地方长了工资而自己的工资却不涨。至于为工资发愁,那是县长大人的事。

崭新的事业,既无经验,又无模式。兴办工业园,没有土地没有人员没有项目,谈何容易?

土地可以征用,人员可以调配,但没有项目怎么办?2001年工业园开始酝酿,2002年进行调研,2003年开始搭架。

无人问津。进展缓慢。

观望、踟躇,上上下下,悲观的情绪弥漫。周边城市发展迅速,与长江沿岸的地级市相比,2004年,安庆市的经济总量在沿江9城市中虽然排在第二,但增速却排位第6.财政收入发展速度倒数第一。人均财政收入是9市中最低的,不足马鞍山的1/3,农民人均收入也是9市中最低的。

而这个时候的宿松县,全年财政收入只有1个多亿,比沿海地区的一个村还少!

宿松人会玩会消费。宿松的消费水平是安庆八县(市)中最高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机关工作人员依然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时不时抱怨别的地方长了工资而自己的工资却不涨。至于为工资发愁,那是县长大人的事。

深圳的腾飞、浦东的跃进、海南的热浪、东北的振兴以及西部大开发,整个华夏大地,创业的洪流热浪滚滚。

2004年3月,中央“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犹如一股春风,猛烈地吹佛着安徽大地。安庆被列入沿江发展带,属于四个重点市之一。这股春风自然吹进了长江北岸的宿松县,点起了80万宿松人积蓄多年的希望之火,也使宿松的广大干群深感沉重的压力。

洗脑醒脑

周边省市县区在快速前进。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工业兴县工业强县,被再次摆到大家的面前,没有商量的余地。

2004年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之后,宿松县委县政府的负责同志强烈地感到,工业园进展缓慢,原因在没有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大。而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首先必须冲破思想禁锢,必须让所有领导干部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所有的干群都需要“洗脑醒脑”。

2004年春,宿松县委决定开展广泛的“洗脑”活动,请一江之隔的江西省九江市副市长来宿松现身说法,精彩的经验介绍令人耳目一新。7月初,宿松县委组织70名乡镇党政负责人、部分委局负责人和县级领导赴九江市考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江之隔,差别巨大。如果比上海比深圳比海南,似乎都遥远了,缺少可比性,但九江却不同,九江仅一江之隔,高速路,来往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人家的区位、交通、资源等硬环境不比我们优越,几年之间,发展速度却令人震惊。考察归来,70个头头脑脑心思重重,闭门不出,对比、讨论、反思,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没有思想的领先,就没有发展的领先;没有观念的超越,就实现不了发展的跨越。”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的话启发了所有走进江西的参观者。

九江之行,对宿松县来是说,是一次破冰之旅。她打破了盘踞在全县干群心中的坚冰,使大家强烈认识到:再不发展就会永远落后于时代!发展是硬道理!

7月15日,宿松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隆重召开,“全面创新观念,奋力追赶跨越”成为会议的主题,这是一次战前总动员,重灾之后的宿松,从此迈开了向工业强县挺进的有力步伐!

就在这次会议期间,宿松县委县政府快速推出了三项举措:

1、出台《宿松县委宿松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后简称《三十条》)

2、成立园区管委会、园区工委

3、分解招商指标

宿松人津津乐道的“三化”“三集中”“三突破”外加一个“三十条”,及至后来园区发展的“三部曲”,似乎所有的重大事项都离不开这个“三”字。2004年7月拉开序幕、2005年年初起步区就被企业布满、2006年园区开始“东扩西进”,2007年拉开临江产业园序幕……工业园一年一个样,县财政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宿松人奔走相告,民心大振。

巍巍大别山,浩浩长江水,见证着宿松人不甘落后奋力前行的步伐——

点兵点将

两路兵马:一路南下北上招商,一路搞园区基本建设。

各部门各单位都成立了招商领导小组,全县五支专业招商小分队迅速分赴全国各地。一时间,招商引资成为全民每天必谈的话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路招商大军施展各种战术,战果辉煌。项目在等着进园,园区的“七通一平”急等开工建设,资金却难以到位,怎么办?

素以啃硬骨头著称的实干家尹志军,被县委钦点为园区工委书记,负责招商引资。尹志军是当时最年轻的县委常委,从团县委到乡镇再到县水产局,他给人的强烈印象就是,对工作有着狂热的情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园区管委会、园区工委成立后,却一穷二白,只有抽调的6个人。没场地,就租民房办公;没资金,就跑银行贷款。安庆市的交通银行,尹志军跑了四次,但贷款一时还不得下来。尹志军急了,请示县委书记刘同鑫。

机遇稍纵即逝,各项工作不能等。刘同鑫说:千斤重担大家挑,谁的孩子谁抱走。

谁的孩子谁抱走——多么通俗的语言,却让大家都明白了各自肩负的责任。谁也没有理由推托了。

交通、土地、供电、建设、邮电等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园区建设的热潮中。

园区建设出现了超常规的速度。短短半年时间,1.26平方公里就被入园企业占满了。

那是怎样激动人心的岁月啊!谈及在园区工作的情景,从县交通局抽调到园区的王景升仍然喟叹不已。他说:我们根本不谈待遇和享受,这么多年,除了过年,从来没有休息过,不分雨雪早晚。园区离城里较远,大家都是骑摩托上下班,几乎所有的人都摔伤过,轻伤不下火线。我搞测量,下雨下雪都去,雨衣盖在仪器上,人却站在雨雪中。王景升的同事们说,正是这个小王,有一次在测量中太专注了,一不留神,咚的一声,掉进村民挖的山芋洞里。洞有三米多深,当时就闭了气,大家七手八脚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幸好伤势不重,吊了点水后,医生建议休息静养。但园区要赶进度,仪器无人会用,没法子,连路都走不稳的王景升,第二天又上了山。

我见到杨严生副主任时,他正吊完点滴赶到办公室。他是第一个正式被调到园区上班的,他说:在园区工作,你没资格生病,没心情住院!

这次他已病了好几天,但正如他自己说的,没心情住院,他一扯下针头,就赶往园区,园区的工作放不下。

园区建设的日子里,简直就是在打仗。

道路施工,浇铸混凝土,拌好的必须全部浇完,他们常常和农民工一样,有时会熬到凌晨三四点。

为一个入园企业办证,一天内就带着他们办好。而准备的材料足足有一本书厚!

为赶制一份简报,相关人员在打印社常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工委书记尹志军多次在子夜时分亲自到打印社改稿。

忙得不分早晚,忙得没有节假日,忙得连老婆都抱怨甚至猜疑。

这里摘抄一篇发表在2007年《宿松园区》第1期上的《与雪共舞》的片断——

当元月16日今冬的第一场瑞雪普降我县时……对战斗在园区东扩区通山路攻坚一线的工管人员来说,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被体温融化的雪水正一道道滑过他瘦削的脸庞。其实,他并不是没有帽子,只因他的帽子戴在了测量仪的“头”上,他说电子仪器进不得水。他不是没带雨伞,雨伞安静地仰在地上,只因他腾不出举伞的手……他们的雨衣已被泥浆溅成了迷彩服。再往里,泥更深,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泥浆粘满了靴筒,雪水浸湿了裤管……孚玉供电所的同志正在爬竿拉线,两只3500瓦的夜照灯已搬到工地。

暮色渐浓,与雪共舞的建设者们依旧在工地上忙碌——今夜无眠,但愿无雪。

好一个“与雪共舞”啊!这样的镜头能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已清闲惯了的县城,该是怎样感人的篇章!

张颢副主任就是在《与雪共舞》所描述的施工现场负责。他告诉我,那次抢修,他六七天没回家,好几天没上床休息,天天吃盒饭,穿雨衣,着深靴,奔走在雨雪之中。

就是这个张颢,在园区拆迁过程中,被车撞倒,昏迷6个小时,不久又照常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就是这个张颢,脚扭伤了,打上石膏,拄着拐棍,又象大家一样,爬山过岭,没有休息一天。还是这个张颢,老婆在武汉住院手术,整整一个多月,他一次都没去看过。到深圳谈项目,路过武汉,都无暇探望!

没有节假日,辛苦劳累其实都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只有委屈是最叫人难受的,拆迁时,园区治安办的同志挨了耳光,还要对百姓笑脸相迎;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他们仍然时常受误解遭抱怨。他们为企业老板和职工,不仅要协调生产经营上的难题,还要解决子女入学、经费困难。他们整天奔波在企业、部门之间,奔波在泥泞的开发地。他们说:只要看到园区在自己手里一天一个样,就很满足了。

都是铁打的汉子啊!

铁打的汉子,但并不是没有柔情。在《宿松园区》上,就有一篇《玫瑰花》为证。老婆过生日,盼着男人回家。但正好来了香港客商,男人又顾不上对老婆的承诺。夜深了,当男人回到家,沙发上的女人雕塑一般睡着了,蜿蜒的泪痕让他一阵心紧。

这就是园区人啊!就是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创业者,披星戴月,长年累月奔波在11.2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而在他们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为园区默默奉献的人们。

约好27日下午采访园区管委会主任、现任县长张小青的,但他直到晚上还在江西,还在招商前线,第二天清晨,打电话同他联系,他却与刘同鑫书记赶赴安庆开会,会后又马不停蹄直飞深圳,参加在深圳组织的同乡会,一个更大的项目“南方工业园”正在洽谈中。

奋战在招商引资前线的各路大军,因为采访的限制,这篇短文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人们,今天的宿松大地才荡漾着昂扬奋进的热浪,回响着激情澎湃的战歌。

后来居上

第一家入园的森达高压电器有限公司的老板,是南京智达电器公司的虞育号,他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很有经济头脑。

一开始,他首选宿松已经倒闭的电磁厂,但电磁厂已经被东北的一个老板捷足先登,正准备打道回府时,被当时正在外地的副县长甘长浩立即赶回来留住了。甘长浩极尽所能,一面热情接待,一面宣传宿松的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终于促使虞育号下了投资的决心。一路绿灯。圈下土地33亩。2004年8月开工建设,12月就投产。员工70人。2007年销售收入2100万,上缴各项税金146万。公司计划追加投资800万元,新建三座车间四条生产线,2008年1月动工,4月投产。预计2008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税金会达400万。

原县电磁厂厂长尹志华被聘为公司总经理,他说:开工才4个月就投产见效,真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当时的设备搬运、安装出现困难,是县领导出面去协调去解决。施工过程中,自来水还没到位,是县领导安排消防车送水到工地。为了早点建成投产,宿松各部门都是大开方便之门。

——先入园后规范,这是宿松园区最初的定位思路。地处偏远的内陆乡村,如果没有比沿海更优惠的政策更吸引人的条件,能招得来凤凰吗?

引凤还巢——是宿松招商引资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方式。宿松在外发展的能人很多,县招商部门一一调查统计,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石狮等地,县委县政府专门举办同乡会以及招商说明会,大力推介宣传,为引凤还巢架搭平台。招商人员们象鹰犬一样,只要发现目标,就决不轻易放弃。

2000年才从宿松赴北京发展的佐坝乡青年夏爱珍,做的是出口服装生产,生产的“全家人”品牌服装全部销往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等国家,公司在俄罗斯、乌克兰都设立了销售点。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公司业绩很好。夏爱珍原本对家乡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没想到宿松的领导一次又一次地北上劝说,希望他回来创业,带领百姓致富。县委副书记何谦反复向他宣传宿松现在的环境、形势和政策,他情面难却,勉强签订了协议。春节回乡探亲期间,在有关领导的再次劝说下,经过多方调查了解,他终于下了决心,于2006年5月开始投资兴建,2007年4月生产经营,到11月底,短短的7个多月时间,创营业额4300万元,上交税金达110万元。公司经理谢总说:现在的投资环境确实很不错。因此,我们在西区又规划了50亩地,扩大规模。

一个巨大的车间,机声隆隆,热浪滚滚。数九寒冬,戴着白帽子的女工们穿着短袖衬衫,穿梭于各条流水线间。从南门到北门,大概要走十几分钟。据悉,仅这个车间就40亩。这是香港互益纺织有限公司在宿松工业园起步区里的厂房。西区又规划了1500亩土地,扩建成“香港互益工业园”。几年后,这里将成为纺织、服装、印染一条龙的产业园。目前,互益公司是宿松县上缴税金最多的企业,今年1-10月份,入库税金达887万。解决1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绝大多数入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步入正轨,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后劲不断加强。

截至目前,共签约入园企业74家,其中,投产企业31家,在建企业22家。2007年1-10月份,新签约项目14个,新引进的项目总投资23.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58亿元,远远超出市里下达的指标。

2004年8月正式开园奠基,半年后,一切指标超过全市其他县(市),一年后,超过曾经作为榜样的九江县。宿松工业园真的在大踏步跨越!

宿松工业的迅速崛起,惊动了省市领导。

2005年6月28日,时任安徽省省委书记郭金龙视察宿松工业园之后,高度肯定:宿松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实实在在,干得不错。围绕解放思想奋力崛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这年的9月10日,安庆市县域经济调度会在宿松召开,与会者参观宿松工业园后,以宿松为样板,全方位、深层次、多视角进行深刻剖析。随后,市直和各县领导多次亲临宿松参观考察取经,在全市高规格的会议上,县委书记刘同鑫两次作了专题经验介绍。

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是构筑园区平台、发展园区经济的目的所在。几年来,宿松园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等经济指标成倍增长,实现了园区经济“倍增”和骨干企业“翻番”的计划。2007年1-9月份,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7%;工业增加值1.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7%;税收总额134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8%;实现财政收入218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6.7%;实际利用外资1160万美元,同比增长663.2%。截至目前,各企业就业人数达5400人。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社会效益明显增强。宿松的大跨越,正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氛围中。招商引资,工业强县已成为所有干群的共识。全县形成了“人人都是宿松形象,个个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时时都有招商时机,事事都关招商大局”的良好氛围。在11月24日召开的2007中国安庆发展高层论坛上,投资3.9亿元的年产60万吨磁性材料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宿松县工业园区临江产业园,从而拉开了临江产业园建设的序幕。

临江产业园依托港口,东接安庆,西连九江,是沿江城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地势平坦,棉花、水产资源丰富。临江产业园以新型工业为主,将成为安徽沿江产业发展轴上的西部龙头。

现任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的黎承安告诉我,从2007年开始,园区正以每年2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三年后,一个12平方公里的崭新的工业城将矗立在曾经的黄土高坡上!

宿松——皖西南一颗璀璨的新星正从黄土地上升起!

(2008年4月)

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全市留守的孩子过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