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雁过留声
6954100000002

第2章 迎难而上——宿松县农资公司依法追欠纪事

一个瘫痪多年、亏损额高达900多万元、负债达1500多万元资不抵债的企业,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是就此沉沦下去,还是重新振作起来?

一个年过不惑、孩子已参加工作、家庭经济富裕的女人,面对前任经理无力回天主动辞职、一百多下岗职工和退休人员发不出工资的烂摊子,是畏缩不前还是迎难而上?

宿松县农资公司近半年的实际行动已经对此作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宿松县农资公司是县供销社下属集体企业,现有职工187人(含退休30多人)。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十分红火,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农资市场的日益丰富,几年过去,它成了一个负债达1500多万元的烂摊子。近几年,公司班子频繁更换,自2001年3月份后,停发职工工资,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整个公司处于无序状态。

2001年6月11月,在公司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民主推荐下,县供销社党组的一纸任命,将原财务股长、公司副经理王少华推上了“一把手”的位置。

王少华,这位年过不惑的女共产党员,凭着她的注册会计师身份,完全可以在别的公司里谋得一份好差事。孩子和爱人也阻止她“惹麻烦”。但是,面对公司一百多职工和组织的信任与重托,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她,虽然犹豫再三,但终于还是决然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迎着遍地的荆棘上路。

新班子烧了三把火

2001年7月初,以王少华为法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了。他们是副经理张冬生,经理助理邵淮松、李荣胜。新班子走马上任后,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进行门面招租,为职工老有所养作安排。根据公司一无资金,二无畅销商品,不能再亏本经营的现状,首先将已关闭半年之久的人民路公司大楼十间门点招租,通过招标竞争,一次性交清2-3年房租,共计收回租金22万多元。公司于8月20日将这笔租金一次性交纳了2001年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工资做到了正常发放,为职工老有所养作了合理安排。

第二把火——收回到期承包门面。原承包店面职工合同已到期,但因公司处于瘫痪状态,无人过问,职工工资发不出,承租人也便以此作借口拒不交租。新班子上任后,首先上门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每家上门三四次,苦口婆心,反复劝说,而且还下书面通知。县社对此积极支持,县供销社党组成员江友中也带工作组参与深入细致的说服工作,大多数承租职工愿交出店面。但也有少数几个人对公司举措不配合不理解并暴力阻挠,围攻、打骂法人代表王少华及县社领导江友中,强行关闭营业门点,并钉死店面及公司会计室和办公室锁眼,力图阻止公司清帐查帐工作和追欠工作的正常进行。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新班子只得依靠法律这个强有力的武器,在检察院、法院的直接干预下,违法违纪者迅速受到处置。

第三把火——清仓核资,清理债权债务,新班子上任后,冒着酷暑,顶着烈日,不过节假日,下乡到各基层供销社和业务单位对帐、调帐和核实,现已取得进展,初步查明流失化肥400多吨,金额50万元,职工欠公款30多人,欠款金额达40余万元,累计金额90万元。在清理的同时,对原遗留的问题逐步进行解决和落实。

打骂、恐吓不退缩

在清帐和收回门点过程中,公司法人代表王少华、县社党组成员江友中多次受到围攻、打骂、恐吓,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让步。在笔者采访时,王经理义正辞言地说:我现在是把生命置之度外,打算做这个事就不怕打不怕死。

9月17日,王少华到县社回报工作,遭到拒交店铺人员的殴打围攻,多处受伤。9月24日上午,有关人员用茶杯猛击县社江友中同志头部,致使流血不止昏倒在椅子上。

行凶者不仅施暴,还封门,钉死锁眼,打恐吓电话……

面对这些暴力阻挠,王少华寝食难安,孩子、丈夫都劝她:放弃吧,你何必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思前想后,为了公司绝大多数职工的利益,王少华等新班子成员咬咬牙,下定决心,硬是不畏艰难,顶住巨大压力,一步步拨开重重迷雾。至2001年底,在县领导的重视下,在县检察院、法院的支持下,公司的几项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可喜的进展。

为了不负重托

计划经济时代的农资公司,是个非常“肥”的单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今的农资公司,却成了时代的弃儿。

有人问王少华,你这样干,到底是为了什么?以前当经理有职有权,门庭若市,现在,半年了,工资没发一分。两个孩子和丈夫工作单位都好,不缺钱用,年纪也不小了,还挨打受骂,你图什么?

王少华说:为了职工的信任,为了不负重托。

李洪保,这个年已古稀的老退休职工,三个孩子都在本单位,成为下岗职工,老的老,小的小,生活靠什么?夫妇俩只有靠那三百多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孩子们自身难保,根本指望不上。公司的兴衰荣辱与他息息相关。面对记者,这位前人秘股长说,现在只希望新领导班子能一如既往地象以前那样工作,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对新班子都很感激,他们完完全全是无私奉献。

经过近半年的清理,积累了七八年的坚冰开始化冻了。门面房终于清理出来了。王少华望着主动来竞租的人们,沉沉地呵出一口长气,笑着对笔者说:“如果没有有职工的信任和期望,没有上级组织和检察院、法院,还有班子里的同志们的全力支持,我真的坚持不下来。真的!太难了!”

至2002年元月10日止,已收缴欠款近20万元。公司的领导成员和财务人员除坚持查帐清帐外,便是收店追欠。其复杂与艰难自不必说。元月9日,副经理张冬生骑摩托在去五里的古河农场追欠过程中,车子翻入深沟,人被车压住,几个人将车搬开拉出人来,万幸,只伤了一身皮。张副经理说,如果不是工作,是我私人的三千多元欠款,这么麻烦,我真的不想要了。

而正是这群人,从7月上班,至新年的上旬,天天上班,不过节假日,却连一分钱的生活费也没拿!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任重而道远

至日前,该公司已收房租近30万元,追缴欠款20余万元。但查帐结果未明,职工欠款人数不能确定。职工生活费及上岗人员基本工资亟待发放。公司内部改革将要启动,人员分流方案正待制定……公司如何才能尽快地走入正轨,恢复经营,操作有序……诸多问题还等着新班子去解决。在他们的肩头,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有一颗为大众谋福利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相信农资公司重见光明的日子不远啦!

(2002年1月)

近年来,全省各地农村还存在一些贫困村和后进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形不成核心;村级经济发展缓慢,群众尚未摆脱贫困;精神文明建设滞后,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干群关系紧张;社会治安状况较差,群众情绪不稳定……等等状况。

——摘自安徽省委办公厅文件皖办发(2001)5号

2001年7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项重大举措:全省从市、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30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安庆市、宿松县共选派了51名年轻干部进驻宿松县的51个贫困村、后进村。而今,三年过去了,这51名年轻人干得如何?当地百姓对他们有些什么评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为了忠实地反映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这一重大举措的历史印痕,笔者走近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