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去日苦多
6784400000053

第53章 唐代西班牙与中国的通使

《太平广记》八二“袁嘉祚”条:“其人顾嘉祚曰:‘眼看使于蠮蠛国,未知死所,何怒我焉。’嘉祚思其言,不能解,异之。明复至朝,果为(岑义萧至忠)二相所召,迎谓曰:‘知公迹素高,要公衔朝命充使。今以公为卫尉少卿,往蠮蠛国报聘可乎?’……其蠮蠛国在大秦数千里,自古未尝通。”此唐睿宗时事,亦即七一○至七一一年间。

岑仲勉先生说,蠮蠛即Emir的对音,此为东非及北非酋长头衔,唐人读外语R如T,故Emir恰等于蠮蠛。

不过大食语Emir似应读若Amir,如此则与蠮蠛的读音不同。《唐书》载:“永徽二年(六五一年)大食王豃密莫末腻始遣使者朝贡。”此莫末腻不知为谁,唯非当时的哈利发(Othman),当为一独立的酋长其名似为Mahmudlib,而其名前的豃密当,即为Emir的对音。如果Emir的读音为豃密,则蠮蠛国一名当与此无关。

我们再从方向来看,蠮蠛国在大秦西数千里。蠮蠛国如在北非,则方向当作西南。《唐书》载:“自拂菻霫西南度碛二千里有国曰磨邻。”磨邻当即北非的大食名称Mughrib的对音,北非在唐代既被称为磨邻国则不当更名为蠮蠛,磨邻即北非既在大秦西南,则此在大秦以西的蠮蠛国当在北非以北。

我们再从年代来看,大食于永徽二年已遣使朝贡,蠮蠛如为在北非的大食酋长名称,则不当在睿宗景云年间言其国自古未尝通,况且唐朝人知道大食,亦不当以其在北非的部属认为独立王国。总之,无论在读音上或方向上或年代上看来,蠮蠛当皆与大食酋长的名称Emir无关。

七世纪至八世纪间波斯大秦诸国纷纷遣使至中国,其原因皆为恐惧大食的侵略,而向唐朝乞援,唐代大秦数次遣使皆当大食人来侵的年岁,已见前考,此次蠮蠛国来使当亦可能为此。我们知道七一○年至七一一年间正是大食西侵西班牙的年代。蠮蠛国既在大秦西数千里当即是西班牙。

西班牙当时正当西粟特Visgoth王朝末年,大食来侵时,坚强抗战的只有西部的主要都城Emerita,即今日的Merida城。此当时为一主教区Bishopric,曾抵抗大食三年的时间,至七一三年始降。蠮蠛可能即Emeita的译音,又希腊人名西班牙为Iiberia,蠮蠛为其对音亦有可能。蠮蠛若指西班牙全部,则当时遣使求援者当为西粟特末世的王Roderic,若蠮蠛为Emerita的对音,则遣使者当为此城的主教或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