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去日苦多
6784400000032

第32章 英国诗人神游元上都

英国十八世纪末著名诗人柯勒瑞吉有一首人所共知的诗篇,那首诗是诗人在酒后,或吸了鸦片烟后,梦中作出的。醒后并没有写完。诗的一开头就提到元代的上都。此后都是描写他的幻觉,把元代上都和近东亚非地区天方夜谭式的想象混在一起。手头没有书,只能凭记忆把诗的开头几句粗译如下:

忽必烈汗在上都命令修建/一处豪华的离宫别苑/圣河阿尔甫在那里奔窜/经过了峡谷成千上万/流入不见天日的深渊……

自从那时起,差不多有点文化修养的英国人都知道“上都”(Xanadu)这个名字,其知名度可以同“丝绸之路”或“马可波罗桥”媲美,也可以说“上都”几乎已成了“中国”的代名词。我们近几年很重视国际旅游事业,因此在“丝绸之路”或“马可波罗”上大做文章,但是却忽略了上都,其实上都遗址现在还有,而且距离我们的首都不远,交通也不困难,大可以修复利用。

《辞海》里关于上都是这样说的:“蒙古宪宗六年(一二五六年)忽必烈营建城郭宫室于滦水北。中统元年(一二六○年)即帝位于此,称开平府。四年加号上都,自后岁常‘巡幸’,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上都规模大于成吉思汗时期的和林,而小于大都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记得前些时候,在报纸上曾有过一段新华社的新闻报道,说元代上都遗址最近已被发现,还有不少残存文物,而且城郭宫苑遗址也还存在。这样看起来,保存修复元上都遗址并不困难。近年来,北京市对保存修复圆明园很感兴趣,其实圆明园只代表我国一段耻辱的历史,对年轻人进行爱国教育倒是有用的。但如果为了开展旅游事业,似乎在参观故宫以后,带外宾逛逛承德,再看看元上都遗址,要更合适一些,何必要外宾们到圆明园,使他们中有的朋友想到祖先的暴行,感觉脸红呢?

上都我还没有去过,不知当地的元代遗址还能看到多少。元人杨允孚著有《滦京杂咏》,诗里一定有不少关于当时情况的记载,但是这些诗我也未看过。从柯勒瑞吉的诗来看,在上都附近有一条名叫“阿尔甫”的大河,这当然是指滦河上游的闪电河。“闪电河”是汉译今名,蒙古时代的原名似无从考查了,会不会同英译的阿尔甫河名有些关系呢?西方学者对“阿尔甫”作过不少考证,说是诗人在睡梦中把这条河同埃及的尼罗河古名混在一起了。也许是这样,但也可能“阿尔甫”正是元代滦河或上游闪电河的原名。至于说河水经过无数峡谷,终于“流入不见天日的深渊”,这就是说滦河穿过燕山,终于流入渤海湾了。诗人虽未到过中国,但他从别人传来的消息,可能也有些事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