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塞上江南踏歌行
6766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我喜欢用这句话作座右铭:“星星虽小,可贵的是,它发出来的是自己的光。”用这句话来形容本书是最适当不过的了。

《塞上江南踏歌行》文章不算多,由五大块组成:

一、五泉新月初照人。

二、塞上江南踏歌行。

三、屐齿苍苔喜留痕。

四、碧水蓝天鲜荔红。

五、花枝招展岭南春。

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具有可读性,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我国工业化强国打基础时期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反映。坦言之,它也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豪迈的事业,豪迈的人”的风风雨雨的建设里程中心灵历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特点之二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祖国建设者的一员,这些文章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作者内心“潮汐”的真实流露和表述。换言之,它们是质朴的、纯真的。同时,这些文章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文章中的那根“弦”,与社会生活中的那根“弦”,弹出来的声音是和谐的、统一的。它们感动过作者,因而是有感而发的。特点之三,它们不是专业作家、专业诗人的作品,它们仅仅是一个建筑工程师专业之外的业余“副产品”。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仅仅是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的。

本书既没有黄钟大吕之声足以振聋发聩,也没有鹤啸长空的清澈之音令人意逸神飞,它仅仅是一个建筑工程师以平常心,写平常事罢了。

读者读后,不说“上当”,或付之一笑,或也与我有点感同身受,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我要说明这本集子还有十多篇文章没有收进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文,反映了当时建筑市场招投标的一些真实情况,当时自治区的一位领导批示在报社内参刊物发表,故未收入。最早在《广州日报》发表的《义儿入团的故事》及其他报刊发表的十多篇文章,虽多方搜集,结果未能如愿,也只好弃之不收了。

以上文字权作自序,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黄谷丁

200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