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花蕊里的子弹
6755000000008

第8章 少女时代与《青春万岁》

王蒙的《青春万岁》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一本书。那时候,我在北京实验中学读书,同学中间经常传看一些小说。在理科班小说是被视为“闲书”来看,所以那本“神秘”的书包裹着厚厚的伪装传到我手里,翻开来就闯进这样的文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钱,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我看到这几行字像火柴一样“嚓”地将我点亮,我知道我将把我这一生交给文字,交给“小说”这样奇妙的东西。在我成为一个职业写作者之前,我与文学相距遥远,现在回头望望,《青春万岁》就像一块鲜红的路标,仍矗立在我十七岁的路口,我是从那块路标开始出发,走上我的文学之路的。

我清楚地记得十七岁的阳光从实验中学倾斜的木窗里透射进来的模样,教室里很安静,没有人走动,时间好像静止了一般,前面的同学趴在课桌上午睡,我手里拿着本被报纸包得很厚的课外书,它,就是《青春万岁》。

那种热烈的集体生活场面,那种快乐的、带惊叹号的句子对一个十七岁女生来说,具有何等的煽动力。《青春万岁》首先让我向往的是那样一种生活,然后才是文字。因为《青春万岁》的指引,我变成了一个军校女生,十八岁的我,向往着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然后写一本书,像《青春万岁》那样,一大群女孩,热热闹闹,叽叽喳喳,让所有读到它的人,都很羡慕这种被拔高了的学生生活。

我以为,我的军校女生生涯会最早被我写进书里。事实上,那段生活一直被我掩藏在深处,在我写过几百万字之后,我也从来没动笔写过那段生活。我曾经像《青春万岁》里的女生那样活过,积极,热情,风风火火,但是很快我就熄火了。现实和理想出现了巨大的裂缝,我上军校只是为了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浪漫感觉,直到2001年我再次翻阅《青春万岁》我忽然明白了我当年为什么那么天真,那么热衷于集体生活,那么热衷于野营、篝火晚会和军训,这都是因为那句“我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啊!

几天前,我到西单图书大厦去寻找《青春万岁》的时候,在《青春万岁》旁边也看到了自己的书《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一切都像梦境一样缓慢流淌,我这才意识到:我终于成为我当初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了。手里攥着本2000年3月再版的《青春万岁》,我看到一个十七岁的女生对未来迷惑的张望模样,现在,我就站在过去的未来里,手指触摸到的《青春万岁》,已不是当年那本书,手指触摸到的自己,也不是当年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