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6750600000056

第56章 三岛由纪夫的《天人五衰》

天人五衰是指天人生命结束时的五种衰相而言,来自佛教的说法。这部书中写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以本多为代表,一生辛苦劳作,到头来只落得身败名裂,丑恶、无力地等待着死亡,三岛认为,这就是大多数日本人学习西洋的结果;另一种是以轮回转世的四个青年为代表,他们终生拥有美丽和青春,在最美丽的青春时代死去。他感叹,这种国粹的精神在当代日本越来越稀少。

这本书写的是精神对肉体的批判,唯心对唯物的胜利。书中写到的几个人的生命都是在十八岁时戛然而止:“肉体的美!这就是能够阻止时间的人类的特权。”三岛所期望的是让生命停留在肉体美即青春的巅峰期。他认为真正的美是短暂的、无意识的,而一旦有了自我意识,就是丑的了,这丑靠着一种坚强的意志(意识)追求着美,但是得不到美。

三岛感叹日本的年轻的魂越来越少,而被西洋的风气和庸人的风气所替代。他鼓吹的国粹“大和魂”,显然与西洋现代的腐朽颓废不同,但并不一定更好,或许更坏,是向野蛮时代的倒退。三岛讴歌野蛮时代,认为那时的人才是美的,那时的道德才是美德。那时的人寿命很短,大多在年轻时代就死掉了,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生命永远停留在青春时,停留在人生最美的时刻。相比之下,文明时代的人却是丑陋的。

十六岁的本多与七十六岁的本多之间,只感觉不曾发生什么事情啊!

——对人的物质的肉身的生命的基本否定,认为它毫无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总存在着一个富有而丑陋的力量,在虎视眈眈地等待消灭纯美的东西。

——丑陋的力量指的是世俗的、物质的力量,而纯美的东西则指精神的东西,肉体的美仅限于年轻的肉体。

美像鹤鸟一般高声啼叫,那声音使天地一振,但旋即消失。

——作家对美的感觉,表达得非常美。美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

他对于出名、金钱、恋爱并不抱多大野心和关心,他只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小小的冰城。他最不喜欢拿自己来跟别人做种种比较,因此也就无所谓嫉妒和羡慕。他是轻蔑必然性,也是轻蔑意志的。

——既不追求金钱声望,也不追求爱情,只追求内心生活。不和别人比较,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选择个人生活;在必然性和偶然性中选择偶然性。

他的耳朵已能听见啃噬骨头的白蚁的齿音。一分一分,一秒一秒,时间不改变地过去。人类是抱着多么稀薄的生之意识生活着的啊!

——大多数人的耳朵听不到白蚁咀嚼的齿音,不想死的事情,也不想生的事情,因此大多数人的生的自觉是微弱的,生不如死,或者生犹如死。只有常常想到死的人,生的意识才是最强烈的。

即使青春已经过去也无大碍,只要顶峰来临的话,即刻停留下来就好了。肉体的美!这就是能够阻止时间的人类的特权。

——在衰老的肉体上最能看到时间的残酷刻划、磨损和消耗,所以在三岛看来,只有使生命停留在肉体之美的巅峰期才是人类战胜时间、阻止时间对人体的侵蚀的唯一办法。

卑俗的最大原因便是生存的欲望。飞吧,飞向卑俗之上吧。

——只是想活着,到最后必然使人堕入卑俗的存在,所以要想摆脱卑俗,只有终结生命。正如作者本人在生命的巅峰期自杀那样。

那丑陋而无力的肉体,那自大、卑屈、吝啬以及每天对死的恐怖,像毛毛虫那样的步伐……这一切都使永透讨厌,况且,整个日本都充斥着这样的老人。

——丑陋、怕死的老人充斥在人世间,像蠕虫一样令人厌恶,这就是三岛对人类社会的看法,太完美主义了,到了反社会反人类的程度。与三岛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完全相反的是中国的俗语:好死不如赖活。我是在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从哥哥那里听到这句话的,当时心中的震惊和厌恶,到现在还能生动地忆起。因为在那个年龄,心中正充满对生的热情和完美主义的向往。三岛的特异之处在于,他一直对生命保持着这种完美主义的想法,没有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