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6733500000034

第34章 dǒnɡ

董存瑞炸碉堡——视死如归。

视死如归

对死亡无所畏惧,把死看作回到家中去一样,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勿躬》。

齐桓公问管仲治理政治、复兴国家的方针大略,管仲答复齐桓公说:

“开垦大量的土地,扩大城镇的规模,发展生产,利用土地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我不如宁越,请派他去做管理经济的官;能审时度势,说话有分寸,举止得体,礼仪娴熟,我不如隰朋,请派隰朋去管理外交;能不辞辛劳,不惜个人生命,不计较个人富贵名利,直言耿直,敢冒犯进谏,我不如东郭牙,请派他做主管监察的大臣;整肃军队,打仗英勇,战鼓一鸣,全军将士毫不畏惧,一致英勇挺进,把死看成回家一样,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派他去管理军队;断案英明,不杀无辜的人,不冤枉无罪的人,我不如弦章,请派他管理司法。你如果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若你还想称霸的话,那么,还有我管仲在这里。”

齐桓公认为管仲的见解深刻、独特,理据充分。连连称赞管仲任他做宰相,并依照管仲的意见,分派了这五个人的官职,让他们接受管仲的统一领导。这五个人果然在自己的职位上干得很好。在管仲的辅佐下,十年以后,齐国渐渐地强大了起来,成了诸侯国的霸主。

董永葬父——孝感。

董永小传

董永,汉朝时期的人物,古代流传行孝历史模范,其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

相传出生于汉蜀。民间广泛流传因其孝心感动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动人间亲情,与其结为夫妻。

后来他的儿子董宏、孙子董武又相继为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因为董武的父亲董宏行为奸佞邪恶,朝廷剥夺董武父子爵位。27年之后,也就是公元二十六年,董武子董永又被朝廷再度封为高昌侯。

董永卖身葬父

东汉末年,地方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

董永悲痛不已,因为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而董永从此卖身为奴,进了裴家。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在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少妇流露真情地说:“你没有娶妻,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我能做你的妻子吗?”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作主,须禀告主人。”

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愿与董郎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便带着这个少妇,一同返回裴家。裴翁欣然为他们婚姻作主配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这天起,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在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把董永的卖身契退还给他。从此,董永成了自由的农人。

没想到董永刚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天帝的七女儿,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懂三又懂五——就是不懂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