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6733500000033

第33章 dōnɡ

东北的二人转——一唱一合。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东边下雨西边晴——各有天地。

东耳朵进西耳朵出——耳边风。

东方不亮西方亮——各奔其主。

东方打雷西方雨——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

表面上装着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方。也比喻一个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出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双方势不两立,兵刃相见。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楚军杀得大败,许多将官也投降了项羽。本来已经归顺刘邦的魏王豹,这时看到楚军的势力强大,便借口回去看望生病的亲人,离开汉军,到达河关后,就与项羽和好,宣布反汉。

魏王豹投降楚军,在军事上对刘邦造成极大的威胁,有左右夹击的危险。刘邦派郦生去说服魏王豹,动员他重新回到汉军来,可是他哪里肯呢?没有办法,刘邦只好派韩信为左丞相,领兵去攻打魏王豹。

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率兵马扼守在黄河东岸的蒲坂,封锁黄河渡口临晋津,阻止汉军渡河。柏直还命令部下,把老百姓的船只全部搬走,不许民船下河。他把蒲坂防守得十分严密,自以为汉军即使插上翅膀,也难以飞过黄河,魏王豹可以高枕无忧了。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有重兵坚守,知道从这里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作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架势。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调移,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训练繁忙,喊杀声冲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坂渡河。柏直乐得拍手大笑:“韩信之辈真是一伙笨蛋,我这里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再加上黄河水深流急,想渡过黄河,真是白日做梦!”于是他便放心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日以继夜地做木桶。把几个木桶连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对岸。因为魏军在那里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魏军后方要地安邑。魏王豹毫无准备,仓促领兵迎战,结果被汉军打得惨败,韩信还把魏王豹活捉了。

东方亮下大雪——又明又白。

东放一枪西打一棒——声东击西。

东郭先生救狼——姑息养奸。

东郭先生救狼——好心没好报。

东郭先生救狼——善恶不分。

东拉葫芦西扯瓢——有意打岔。

东施效颦——可笑。

东吴大将——假(贾)话(化)。

东吴的大将——干(甘)拧(宁)。

东吴杀人——嫁祸于人。

东吴斩关公——嫁祸于曹。

东吴招亲——吃亏只有一回。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锦囊妙计

放在锦囊之中的计谋。泛指好计谋。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赤壁大战结束,曹操八十万大军被烧得所剩无几,只好回到许昌去了。孙权觉得东吴出了很大力量,荆州却被刘备唾手而得,因此耿耿于怀。正在这时,忽传刘备夫人甘夫人病逝。于是周瑜便向孙权献计,打算用孙权之妹孙尚香为饵,诱刘备前来招亲,然后扣下刘备,向诸葛亮讨还荆州。

诸葛亮识破了周瑜之计,作了周密妥善的安排,要让刘备既娶到亲又能保住荆州。

刘备临行前,诸葛亮给随行的大将赵云三个锦囊说:“锦囊中有三条妙计,你按我的吩咐,依计行事,必可保主公无虞。”

赵云领受任务后,带了500名兵士随同刘备来到东吴。

到达东吴后,赵云拆开第一个锦囊,按计让500士兵上街采办喜庆礼物,使满城皆知刘备前来招亲之事;同时又陪同刘备带厚礼去见孙权的舅父乔国老,说明招亲之事。乔国老高兴地进宫向他的姐姐吴国太贺喜,结果由吴国太作主,弄假成真,刘备和郡主结了亲。

孙权见一计不成,又采用周瑜的另一个计谋,让刘备沉湎于优裕的生活中,乐而忘返,与诸葛亮等疏远,届时再取荆州。这时刘备新婚,果然不想回归。于是,赵云打开第二个锦囊,依计向刘备谎报曹操领兵讨伐荆州。刘备和孙夫人商量后,决定夫妻一起私下返回荆州。

但他们的行动被周瑜发现,周瑜派将领阻拦。赵云拆开第三个锦囊,依计要刘备请孙夫人出面斥退阻拦的将领,等将领报告孙权,孙权派人持上方宝剑来阻止时,刘备已和孙夫人登上了诸葛亮接应的小船,直驶荆州而去。

由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致使孙权和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

东西耳朵南北听——横竖听不进。

东岳庙的二胡——鬼扯。

东庙岳里的小鬼——老瞪眼,不开腔。冬瓜皮做帽子——霉到顶了。

冬瓜牵豆棚——纠缠不清。

冬眠的动物——有气也无力。

冬天吃葡萄——寒酸。

冬天吃柿子——美滋滋。

冬天穿背心——邯(寒)郸(单)。

冬天打雷——祸从天降。

冬天的大葱——皮干根烂心不死。

冬天的扇子——没人爱。

冬天的蛇不动——僵化。

冬天的笋子——出不了头。

冬天的太阳——寒暄。

冬天火炉夏天扇——人人用得。

冬至数的——九。

冬至已过——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