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6728100000021

第21章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7)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是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支撑。文物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文物信息网络节点的各种基础文物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如文物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交换、服务过程需要的各类信息技术软件、硬件及其他设施等),以及文物信息网络系统(通过各级文物信息网络进行分发,以便实现文物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所组成的技术体系。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主要应考虑通过对信息采集等软件系统的完善与整合,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形成各类综合信息系统;立足国家公共通讯资源,依托现有信息化工程,建设文物信息网,实现文物行业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文物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共享和优化配置要求。

3.标准、政策和机构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是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文物信息资源只有制订统一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服务等标准,以及不同数据系统、不同用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政策和法律体系是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质量高低、速度快慢等的调控器。制订相应的政策、法律是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目标的关键,通过政策这个调控器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疏导,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机构及其管理体系是对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调控器进行操纵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只有通过逐步建立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机构,才能使工作高效而和谐地进行。

三、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公益性特征

文物信息资源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以下从公益性角度考虑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文物信息的公开与保密措施以及文物信息共享使用中的无偿与有偿等方面政策的制定。

1.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

这里所说的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及其权限的划分等重大问题,是政府行为的基本依据与准则。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必须具有高度权威,同时又要与具有多方位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有偿经营的行业管理相结合等特点。有人用政府投资、行业管理和市场运作三句话来概括这种管理体制,虽不完全准确,但已概括出其重点。政府投资是指文物信息资源采集、加工等过程所需的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调动相关受益单位共同投资。行业管理是指政府通过资质审查、颁发许可证、召集公众听证会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对行业实施指导、监督和调控。对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产维护与共享使用等全过程则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有偿经营,南企业直接对文物信息开发与利用过程负责。

2.文物信息的公开、保密及其保护

文物信息资源是公益性的信息资源,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原则上都可以成为商品进行流通,以发挥其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文物信息公开的含义。保护文物信息资源,必须从政策和法律制定角度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于一般资产所有权的标的物,随转让双方交付时就实现其产权的转移,但作为知识产权的文物信息资源等标的物在转让后,受让方并不能拥有其产权。因此,对文物信息资源作为商品在流通中的产权保护就需有特殊政策。二是有些文物信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全,必须依法限制其公开。对文物信息的保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进行严格界定,按向公众公开程度把文物信息资源划分为公开与限制公开两大类,限制公开级再根据需要划分出若干个密级。

3.文物信息的无偿使用与有偿使用

文物信息是无偿使用还是有偿使用,国内外都存在着剧烈争论。赞同文物信息无偿使用是因为我国文物国有,并且文物信息开发也南政府投资。文物信息的共享使用应该体现政府行为,从文物信息资源的用途而不是其投资来源考虑文物信息资源的有偿或无偿使用。当文物信息资源应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时,应不受有偿使用的限制。而有偿使用的文物信息资源价格,根据(价格法)规定,应属于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具体价格的制订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优先收回非政府投资的成本;优质优价,并对消费者负责;再次,根据使用文物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当前的市场供求状况议价等。

四、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商业性考虑

由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网络建设、人员培训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资金是推动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动力,资金对政策的制订起码有两个要求,一是有限资金的投入要求获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二是使资金有充足来源以保证系统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需要制订出相应的政策。

1.制订合适的投费政策以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要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效益,唯有使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基本要素之间配合协调。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使有限资金的投入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研究并确定投资政策。其依据是根据生态学中最小因子限制原理或社会经济中的瓶颈现象、薄弱环节来寻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矛盾,以确定适当的投资方向。由于实际需求中的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各要素并不都是按比例存在,故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某些资源的过剩而造成浪费,而有些资源却由于短缺而限制了系统的发展。由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益是取决于最小因素,当寻找出这个最小因素并适时调整投资结构,就可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达到最大。

2.推行商业化政策激活组织功能

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府行为必须同商业运作适当结合,或者说政府运作必须商业化,这样才能激活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单位的自我组织功能。要推行文物信息资源的生产维护和共享使用的商业化政策,又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价格和市场运作的政策相配合,才能分别鼓励文物信息生产者、分发者和共享使用消费者的积极性。

3.价格政策是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平衡点

为保证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需进一步研究参与其中的各方人员的动力。从参与者与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直接的切身的经济利益关系出发,把参与者分为文物信息生产者、分发者、使用者三类。文物信息生产者包括国家机关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国家机关要求有充足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其他单位或个人要求能收回投资并有一定利润,还要求拥有知识产权。文物信息分发是指运用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分发,也包括国家机关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国家机关要求有充足资金来建设维护网络技术;其他单位或个人要能收回投资并有一定利润;文物信息使用消费者也包括国家机关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所有使用者都要求不受限制地获取丰富的对其有用的文物信息,要求网络畅通、使用方便,并要求价格便宜,对其增值的文物信息要求拥有知识产权。在数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寻找其平衡点,是制订合理价格政策的出发点。

我们在对文物信息、文物信息资源等基本概念进行探讨后,提出文物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的三个基本条件:信息、技术、政策与标准规范。并以此为基础,对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公益性性特征和商业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行利益驱动的商业化运作政策,并辅之以相应的价格政策、放宽密级政策、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竞争政策、鼓励消费等一整套配套政策,这些政策构成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关于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结构和特点的结论是十分初步和不全面的,但是鉴于文物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重要性,对这个问题有讨论下去的必要。

(第八节)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将传统博物馆所具备的职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一、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是将国际互联网与博物馆内部信息网的信息构架,将传统的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活动有机、紧密的结合,构筑信息交换载体,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数字博物馆既是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面向新世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又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运用信息时代的诸多先进科学技术拓展博物馆业务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1.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条件

从技术构成模式上来说,数字化博物馆一般应具备局域网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办公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站系统等。数字化博物馆的运行方式应该分内、外两种,对内通过博物馆局域网进行数字化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利用,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藏品信息管理、人才资源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对外通过互联网,使博物馆与外界通过网络建立联系,达到馆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共建、共享及交流,并通过网站形式对公众提供各类信息及信息咨询服务。通过这两种信息传播途径,利用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将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化博物馆结合,共同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实现,这是数字化博物馆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1)建设博物馆网络。局域网建设是博物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博物馆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局域网建设包括网络的综合布线以及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应用。

互联网是博物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可申请宽带服务,解决博物馆的上网环节,并设置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做好必要的数据备份,以保障系统不受黑客和病毒的危害以及非授权用户访问,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的根本保证。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为博物馆业务研究服务,可经常从互联网上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信息、信息挖掘,以充实更新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库,为博物馆的业务工作服务。

(2)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对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博物馆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建设藏品数据库更是其中的关键。各博物馆在长期对文物藏品的管理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因此为达到建设藏品数据库的目的,首先需要制订一套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标准,在制订藏品数据库标准时,还需要考虑今后国家标准出台的可能,为今后的升级换代留下余地。

(3)博物馆对外展示信息系统。博物馆陈列是博物馆教育大众,实现其社会宣传、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传统博物馆的陈列多以展品、图片配以说明为主,既显得呆板,又不利于参观者了解展品的文化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提供了更丰富的展示手段,大众知识水平及欣赏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博物馆陈列理念的变化。网络博物馆建设对传统陈列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博物馆的最大特点在于展示丰富的展品及灵活的陈列设计,对外信息展示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展示,另一部分是来博物馆实地参观的观众的信息展示。网站建设充分发挥本馆的特长,如考虑藏品数据库检索,以及全景虚拟展示,从而通过网站的规划设计表现出本馆的特色。

(4)博物馆的其他一些应用信息系统。随着博物馆工作的不断深化,在博物馆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应用相关的信息系统为博物馆的工作服务,如博物馆可购置图书馆通用的商用图书管理软件,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图书采购、编目、检索、流通等项工作,利用统一的数据格式编目,各博物馆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可以分别购置本馆有特色的图书馆藏,博物馆之间可进行馆际图书数据检索、互借,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图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博物馆也可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运作,通过网站将博物馆的经营商品制作成网页发送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加大博物馆的第三产业资源的开发;博物馆内部的一些公司,如旅行社、广告公司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宣传以实现更大的效益。

2.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

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可供人们参观文物、古迹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存下来的文化信息载体,通过参观博物馆的这些藏品可使人们接受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从事不同领域工作,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年龄对象、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国别的人士都能亲自走进博物馆,通过亲眼目睹文物实体获得知识和了解博物馆的信息,从看到和听到的有关文物、古迹藏品等文化载体来丰富知识、增长知识,尤其是通过对文物、历史的全面了解,使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数字化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一样,同样具有对文物的保管、研究和陈列作用,其实质内容就在于如何尽可能地保存与发现文物已知和未知的信息,使之成为数字化数据,并且用喜闻乐见的手段加以展示和播发。但和传统的博物馆相比,数字博物馆具有其根本特性,使之与传统博物馆区别开来,其根本标志在于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运用。数字化博物馆超出实体博物馆“馆”和“物”的地理、物理限制,把博物馆的所有管理和业务内容全部转化到信息平台上,特别是文物鉴定、文物研究、文物修复等,使博物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实体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把现场服务拓展到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服务。

数字博物馆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应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与实现博物馆所应具备的职能。但是即使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博物馆也只能是实体博物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无论它发展完善到何种程度,永远也不可能代替传统的实体博物馆,也只能作为传统博物馆有益的、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补充。

3.建立数字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