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96

第96章 考试向志宏

星期一上午正在上班。局宣传科的人走进来,给每人发了一本“四五”普法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和一张贴有照片的准考证。说星期六全市要统一考试。书很厚,有四百多页,几天时间不可能掌握。准考证背面密密麻麻印有“七不准”,与高考的严厉不相上下,号称准高考模式。这次考试成绩要记录在个人档案里,作为公务员晋升、调级的依据。考试的重要不言而喻。可同事们久经沙场,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将书顺手便丢在了抽屉里。

下午,全局召开职工大会,主题是“传达”考试复习提纲。原来,有关部门早已拟定了复习重点,还通知各单位派人去进行培训,名为辅导员培训。全局职工包括领导,来得比什么时候都齐。一人一本书一支笔,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听辅导员的辅导:“第×页第×行到第×页第×行,画钩。”于是,大家齐刷刷动笔画钩。“第×页第×大点第×小点,是重点。”于是,大家又都记上符号。如此这般,一直到书的最后一页。散会后,回到办公室,人们仍把书丢在一边,不管了。

接下来几天,人们便把这事忘了。一直到星期五上午,才好像又想起了这事。问宣传科的人:“题找到了吗?快一人复印一份啊。”宣传科的人说:“正在派人去找。快了。”有的人又主动打电话找在四大班子等要害部门工作的亲朋好友要题。什么题?当然是考试题。下午,果不其然,一共有三四种版本的考题和答案就汇集到了宣传科,有考试题,也有考试答案,甚至更简洁明了的是只有题号和答案。到底哪一种是“正版”呢?于是又打电话问其他的局、委、办,最后确定,以使用较多的版本为“正版”。确定后,赶快复印,一人一份,人们这才踏实下来。

第二天,星期六,人们都胸有成竹地到了考场。考场门外,有好多人把旁边的打字复印店围得水泄不通。正在争先恐后地复印不知什么版本的考题答案。店老板忙得一次一次地往复印机里加纸,复印出来一张,就被人抢也似的拿走一张。

考试铃响过后,人们都进入了考场。监考老师一脸严肃地走进来,对大家宣读了一遍考场规则“七不准”。然后,拿起盖了鲜红封印的试卷袋,对大家展示了一下,说:“我当场开封。”

试卷发下来后,考试便开始了。

其间,监考老师为免无聊,多次到门外与人聊天。

其间,监考老师提醒说:“大家注意一下,上级领导马上要来巡查了。”大家马上将书啊、答案啊等等收到了抽屉里。一会儿,几个领导模样的人来到了考场门口,他们胸前挂着鲜红的胸牌,眼睛流露出温和的目光,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向里面张望了一会儿,又向下一个考场走去。

半小时后,人们开始交卷。一个小时后,所有的人都交卷了。这次干部法制理论知识考试圆满结束。所有干部皆大欢喜。

【作品赏析】

如何摆脱杂文创作程式化的毛病应该是每个杂文家的责任。《考试》令人耳目一新。按常规,读者乍一看标题,第一感便觉得这又是一篇讽刺当今教育制度的杂文,若是那样的话,不看也罢。为何?俗题材俗标题就令它“贬值”一半。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一篇不折不扣的讽刺官场形式主义的佳作。

当下考试盛行,学校整天考不算,连官场也装模作样考了起来。但怎么个考法呀?命题者和主考们可犯难了:考试对于官爷们来说可是新鲜玩意儿呀,我们的衙门里整天充斥着铜臭气,编织着关系网,头儿忙着捞政绩,兵们盘算着下班后又去哪个领导处拍马屁。怎样才能让每人都过关,达到“双赢”的效果呢?最后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文中“主考望风,考生开卷”的走过场式的考试。官场形式主义这一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了,甚至达到了视觉疲劳的地步,因而很多人对此都是麻木不仁了。但作为扮演社会守望者角色的杂文工作者,天职时刻暗示着作者不能视而不见,但怎么表达出来才能更具有轰动性,才能唤起民众的关注,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呢?作者很高明,他采用了“旧题材+新题目”的形式,既达到了杂文的现实性和战斗性的目的,又体现了文本的创新性,可谓一石二鸟,真正达到了“人人心中皆有,唯我笔下独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