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13

第13章 蔑视的和被蔑视的郭之纯

《南方周末》曾载: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为了报销供热费而离婚的女职工已有七十多人,有一天竟有二十六人集体去离婚”。原因是该区仍在执行四年前便被齐市废止的文件:只给男职工报销供热费,而女职工除离婚和丧偶的外,全额自负。每年可报销供热费的数额基本上在两千元左右。

于是,为了报销供热费,这么多人从法律上了断了自己几十年的婚姻。当然,从情形上看,离婚大约属权宜之计,只是形式上的事情。从报道中得知,基本上还是“离婚不离家”的多,真正弄假成真的目前只有一例。

读到这则消息,我像被点中了哑穴,觉得发不出声音来。能说什么呢?说她们轻率?怪她们贪财?疑她们婚姻基础脆弱?赞她们洒脱?我既不信,也不忍,更不敢。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些女教师、女干部、女法官、女律师们,一定比我还明白这个道理。何况,她们中很多人已经或即将退休,正是希求“老有所依”的光景。

从这件事,可以体味悲哀,可以读出官僚,可以感悟无奈,可以诅咒贫穷,甚至还有一点冷幽默的感觉。但我最强烈的感受却是:蔑视的态度。在这里,法律被蔑视了,秩序被蔑视了,权力被蔑视了,公德被蔑视了。而促使她们蔑视一切的原因,正是她们自身的被蔑视。

富拉尔基区的女职工们,不仅分房时交款要比男职工多,并且为了“怕她们重复报销供热费”,非但享受不到按政策应有的待遇,还只好为了区区两千元而甘于解除婚姻,从而把自己的爱情和权益置于毫无保障的境地。而七十多个家庭的破碎,竟换不来区政府停止执行本已经被废止的文件。就这样,该区某副区长还说:她们是以欺骗手段骗取公款,应该严厉查处。此时此地,真是情何以堪!

把这件事和前些时候有人责怪的——有农民只为了十元钱便出卖自己民主选举权利的现象联系起来看,又是何等相似!纯朴的农民们,整日听的是被歪嘴和尚念歪了的经文,感受的是被肢解了的政策,多年来忍气吞声,可以说对很多事情早已失去了信心。这时候,一张看不出具体作用的选票,怎么能比得上十元钱的诱惑?要知道,他们一亩地每年的纯收入,有时只有五十元不到啊!也许,在他们接过那十元钱的时候,心底只有无助的麻木,只是不耐的忧烦,但事实上也正折射出他们对民主的蔑视,对自身权利的失望。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蔑视和敌视的距离有时只有一步之遥。即便不是这样,这蔑视的情绪也极易形成消极的潜流——对社会的不尊重情绪会使他们懒得去建设去贡献。消除这种不良情绪,需要政治清明,需要社会真正做到尊重每个人的权利,给予每人均等的机会(当然,不一定是均等的结果)。否则,在他们为十元钱出卖民主,为两千元出卖爱情以后,让他们怎么才能容忍日益显现的社会不公?

现在,婚姻法和选举法已经由被儿戏而至被挑战了,但愿他们不再儿戏、挑战别的什么。

【作品赏析】

爱情是可贵的,胜于一切,甚至是生命。但当爱情为金钱所俘虏时,其低贱得一文不值。

对于一个固若金汤的爱情,狂风的肆虐只能为其助威呐喊;对于一个水边沙雕,潮水的温柔是毁灭其最有利的武器。

可是我们还是为“爱情”感到悲哀,一个厮守了几十年的爱巢,竟然为了几个钱而演绎着一场聚与散的闹剧,这种人不懂爱情——真正的爱情。虽说我涉世未深,但也略有所闻,爱情本来是纯洁的,偏偏沾上了罪恶的“钱”。钱本来是不可怕的,只是人们为方便而设计的一种中介物,可落到今天,却成了罪恶的使者。

揭生活之丑短,振常人之聋聩,本是杂文的历史使命。此文行文自然慷慨,立足生活现实,挖掘人生真理,独挑社会正义,隽永深刻,内涵深厚。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