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6708500000025

第25章 宋方壶

宋方壶,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曾客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来往湖山之间。后来,由于“海内兵变,西北州郡毒于侵暴屠烧,而编民于死者十九”。便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辟室若干楹,方疏四启,昼夜长明,如洞天状。有石焉崭然而献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阴。盖不待驭冷风度弱水而坐致‘方壶’之胜,因揭二字以名之”。尤其是“甲第连云,膏腴接壤,所欲既足而无求于外,日坐‘方壶’中,或觞或弈”。又,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宋子正“不择地而有其乐,则非‘方壶’而‘方壶’也”。可见他多年正是过着一种隐居生活。(参见《清江贝先生集》中《方壶记》)其曲作之中,倾吐了对元代社会的不满,对官场的鄙弃,对奸党的恨恶,对下层妓女的同情,以及对大明王朝的拥护。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中吕·红绣鞋〕

阅世

短命的①偏逢薄幸②,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③怜瞌睡,鹘伶的④惜惺惺⑤,若要轻别人还自轻。客况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注解”

①短命的:对无德之人的骂词。

②薄幸:无情的、负心的。

③懵懂的:不晓事的糊涂之人。

④鹘伶的:机灵人。

⑤惺惺:机警的、聪明的。

“译文”

无德的人一定会碰到薄情寡义的人,老成厚道的人一定会遇到别人的真诚相待,无情的人休想取得他人的同情。不晓事的糊涂人必然赏识瞌睡虫,聪明人也会受到机灵人的爱惜,若要轻蔑别人一定会被别人轻看。

〔中吕·山坡羊〕

道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①。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家败,陋巷箪瓢亦乐哉②!贫,志不改;达,志不改。

“注解”

①紫罗袍共黄金带:指做大官。语出《北齐书·杨愔传》:“愔自尚公主后,衣紫罗袍,金缕大带。”

②“陋巷箪瓢”甸:语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现了安贫乐道的志趣。

“译文”

一间茅舍,有绽放的野花为伴,四周青山环绕,天空白云悠悠,安于贫穷,乐以归隐,既不想做高官为宦臣,也不管他谁家的兴亡和成败,矢志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双调·清江引〕

托咏

剔秃圞①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②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③都似你者④。

“注解”

①剔秃圞:特别圆。剔,语助词,有音无义;秃圞,是团字的分读,写成“团圞”、“团团”,其义亦同。

②着:使、让。

③底:同“的”。

④者:语尾助词,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

“译文”

特别圆的一轮天外明月,(他)对着明月相拜祈求,默默地说:一定要你常圆,永远不要让你有一点儿缺损,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像你这中秋的月亮一样团团圆圆。

〔双调·水仙子〕

居庸关①中秋对月

一天蟾影②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③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④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⑤。我独对清光⑥坐,闲将白雪歌⑦,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注解”

①居庸关:长城主要关口之一,崽北京昌平。

②蟾影:月影。传说月中有蟾蜍,故惜称月为蟾,月影为檐影。

③此镜:指月亮。

④广寒宫:传说中的月中仙宫之名。

⑤姮娥:即嫦娥,相传是月宫中的仙女。

⑥清光:月光。

⑦白雪歌:歌唱《白雪》。白雪,古代高雅的歌曲名。《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译文”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照映着大地,树影在月光下摇曳舞动,万古以来不知是谁将这似镜的明月磨得如此明亮光圆?年年每值今宵都是如此光圆,没有半点残缺。碧天迢迢,难问仙女嫦娥,不知广寒仙宫里是多么的快活无忧2我独自一人,寂寞地面对着这清冷的月光,无聊地空坐下来,吟唱着千古高雅的《白雪》之歌,感慨万千,长叹一声,试问你月儿团圆了我又能如何?

〔双调·水仙子〕

叹世

时人个个望高官,位至三公不若闲①。老妻顽子无忧患,一家儿得自安。破柴门对绿水青山。沽村酒三杯醉,理瑶琴②数曲弹,都回避了胆战心寒。

“注解”

①位至三公不若闲:三公,指高官。是朝廷最高长官,各代不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若闲,不如闲居野处。

②瑶琴:以关玉装饰的琴。

“译文”

时人个个都在盼望做高官,(在我看来)即使官位到了三公,倒不如闲居野处。身旁有老妻顽子相伴,合家团团圆圆,无。比无虑,一家人自得其乐。虽家境贫寒,柴门破旧,但面对绿水青山,却深得自然乐趣。兴来时,沽酒买醉,酒酣时,就弹琴自娱。把那担惊受怕的不测之祸统统地都躲过,管他那官场风云变化、凶险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