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磨炼,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这个崇尚读书的民族,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让世人瞩目的天才。
如果说书本是甜蜜的,那么读书的人无疑是幸福的。
江苏一座古老而又小巧的石桥——普安桥上的一副桥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每每读到这富有诗意的句子,我的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在那美好的夜晚,月光如水,小河轻流,橹声欸乃,草堂清静,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不时从透着灯光的小窗里飘出……
我们汉民族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人才辈出。却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驾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明显带有功利性质的老话,单从那小桥的桥联,就不难看出,我们的古人在劳作之余,赏景、读书,何等惬意!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读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走向未来的一张通行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中指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正是终身学习最简捷的途径。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该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开发潜能,与时俱进。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叶圣陶先生朴素而又深刻地描述成功语文教学的特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不仅仅语文教学如此,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教师共同的理想追求。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财富,是一笔无形资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教师,要胸怀大志,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
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事理、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的净化剂,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教师,需要渊博的学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深入浅出、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正如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读书有甜,是一种享受。一本好的书,能开启你智慧的阀门,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灯塔。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态平静自由,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提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期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此情此景,大多数人会从心底时里说一句:读书如此,人生足矣!
读书有苦。读书是一种磨炼,夏有蚊蝇之扰,冬有严寒之袭。世态炎凉,灯红酒绿。人生百态,也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生活中,你有不喜欢甚至厌烦的人和事,但有时它们恰恰是你必须去相处的人和必须去做的事。读书也如些,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远之,但如果你是中学政治教师,对哲学一无所知,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你的教学只能是瞎子牵着瞎子走大打折扣……还有,你想读一本好书时,可能无处可觅,可能囊中羞涩,常常让人有“英雄气短”之叹。
读书之甜,让人心向往之;读书之苦,又足以让人望而却步。读书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该有酸甜与苦辣。
亲近生活,勤奋读书。读书,让你眼目锐利、思维敏捷,神清气爽,让你运筹帷幄,足智多谋,让你幸福安康。
读书,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影响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