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6690700000006

第6章 台湾少数民族的传奇

“高山族”是个伪词汇,千万别在台湾少数民族面前提到这个伪词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因为台湾少数民族歌手的走红(如张惠妹和动力火车)而被大陆的朋友问到有关台湾少数民族的情况,每当他们说到“高山族”这个词汇的时候,我都很是惶恐地替他们纠正这个词汇的错误性。在台湾行走,若你当面称那里的少数民族为“高山族”或者“山胞”的话,轻者会换来白眼,重者被脾气暴躁的少数民族暴打一顿的可能性都有哦!

为什么会这样?高山族不是地理书上的词汇吗?哈,对于一般居住在平地的人来说,高山族是描述台湾少数民族生活特征的准确词汇没有错,但对于台湾少数民族来说,“高山族”这三个字则代表着侮辱与世代的仇恨……

其实,台湾相当一部分的少数民族本来都是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但随着大陆移民的不断迁移,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争水争地,就这样,势单力薄的少数民族只有放弃自己祖辈生活的土地而迁居到高山上。如此打来打去打出来的新“高山族”。试问,若你是少数民族同胞,你会对这个词汇有何感想?

所以说,千万不要统称台湾的少数民族为高山族,实际上,在台湾生活的少数民族也不能用某一个名称来统一称呼为某某族,因为在台湾生活的少数民族有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赛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玛兰族等11个之多。而张惠妹就是卑南族人,动力火车二人则是排湾族人。

我最好的朋友

在台湾,省籍矛盾是一个公开的话题。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被打上省籍的标签,出生在本省人家庭的,则是地道的本省人,而父辈是大陆过来的外省人,则会被打上外省第二代的烙印,即便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也不能避免。

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民进党和国民党的竞争。而在民间,本省人与外省人的交流沟通也大多受到这种矛盾的阻碍。最明显的,一个本省人的小伙子要与外省人的女孩谈恋爱的话,他的父辈多半持反对态度,而一个本省姑娘要嫁给外省人,必须承受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大多的下场都是和娘家的关系恶劣甚至断绝,这种情况在早些年非常常见。

但台湾除了本省人和外省人之外,更加可怜的则是少数民族了。

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很漂亮,五官深邃,小小的脸蛋,大大的眼睛,黑黑卷卷的头发,就是皮肤黝黑。她的父亲是本省人,而母亲则是少数民族,就因为这50%的少数民族血统,她总是被班上的同学称为“番仔”(一种非常歧视性的称呼),不但平时总被人无故欺负,若是班上有人丢了东西,第一个被怀疑的总是这个无辜的“番仔”。

终于有一次,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站出来替她说话,但下场很是凄惨,我们俩一起倒霉,就连老师都不站在我们这一边。

就因为这一次的仗义执言又共同倒霉的经历,我多了一个朋友。从那以后我们一起上学,放学后一起在外面瞎跑玩耍,就连运动会的“两人三脚”比赛都是我们两个搭档,配合默契屡屡夺冠。

对于我和她的交往,父母是坚决反对的。首先,从所有父母都会拿出来说的事情——成绩上来看,她并不算一个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很糟糕。每当母亲看见我和她一起放学后到处疯跑,总是没好气地勒令我回家写作业。

其次,父母不赞同的原因就在于她的家庭问题。她的父亲是一个本地小有名气的“酒鬼”,薪水大多被扔在了酒缸中,而且经常会喝得烂醉如泥。就因为这个恶习,所以当地无论是本省人还是外省人都不想把女儿嫁给他,因此他才娶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妻子。在台湾当时的背景下,通常认为只有最没有出息的人才会这样做。

对于我和她的友谊,虽然父母极力反对,但我从小就叛逆不听话,依然我行我素。但因为玩得太疯,那个学期末的考试成绩大幅下滑。在开完家长会后,我遭到了父母二人的“混合双打”,哽咽中做了“好好念书,不再与她往来”的保证。

但没过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我,又故态复萌,和她混到一起到处疯玩,父母也无可奈何。

后来因为上中学,我们分别去了不同的学校,但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时常都还有往来,直到现在还常常联系,很多有关少数民族的东西都是她告诉我的。

三地门、小米酒

从小,迷信的母亲就警告我,不准到三地门去。她说很危险,不是因为有坏人,而是有“灵气”,会把我带走。

我那个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好友告诉我一个传说,她说三地门有一棵树,若在树下照相,照片后方的树上会出现吊着的白衣女鬼;又有另外一个说法,在三地门不可以三个人照相,因为照片中间的那个人会不见,变成白衣女鬼。虽然听起来毛骨悚然,但一直比较“铁齿”(指对鬼神之说不太相信)的我并不怎么害怕,反而好奇地想,有机会一定要去验证一下真伪。

其实,台湾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祖灵文化的传统。一到特殊的时间,少数民族都会举行祭典来进行庆祝活动。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我一直很感兴趣,三地门是早期体会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一次有幸参与丰年祭盛会之后,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祖灵信仰所吸引。

祭典中,祭司先以少数民族母语,向着远方、向着天边,作法祈祷。虽然我听不懂,但是从现场的氛围,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在跟我们看不见的“灵”沟通,我不仅不害怕,反而觉得温馨。接着是一连串的庆祝活动,不外乎唱歌跳舞,或是狩猎比赛,为了感谢祖灵赐予他们今年丰富的农作物,更祈求来年的好丰收,这是一种惜福又谦卑的表现。在一天的欢乐之后,族人要休息,也不忘先请祖灵回去。

其实汉族的很多节庆也与这样的少数民族庆典类似,都是慎终追远的最佳体现,常人的害怕,都是一种不理解的态度造成的。若小时候听到的传说是真的,或许可以这样解释:祖灵在跟我们玩呢。

除了祖灵文化外,少数民族爱喝酒、善于酿酒也是非常出名的。电影《海角七号》中的小米酒就是用一种少数民族的酿酒方法酿制的。

我那个少数民族好友对于小米酒就知之甚多,原因无他,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哥哥们都是小米酒的爱好者。

小时候到她家去,狭隘阴暗的空间里,老是弥漫着浓郁的酒味,角落里一定有很多瓶瓶罐罐,空的、一半液体的,我同学说这里头装了小米酒。记得当时他哥哥们也才10岁出头,就开始偷喝小米酒,可是喝完就会打她、骂她,长大后,我才知道这叫做发酒疯。

小米,酿酒的原料有一次,她带我去她山上的外婆家。当天举行某种盛大的仪式,会场上,穿着山地服饰的男女赤着脚唱歌跳舞,其他围观的族人轮流共饮一大勺小米酒;她外婆脸上有纹面,喜欢叼烟斗、嚼槟榔,不会说汉话,我跟她外婆比手画脚,做喝水状,她外婆舀了一木勺小米酒给我。我怀着好奇心浅尝了点,甜甜的滋味,里头有些渣渣,轻轻咀嚼,一点酸,一点涩,有一种很特别的香味。印象中,她外婆的房子是用石片一片片堆起来的,我同学说,这叫石板屋。后来我在大陆旅行,看到类似的房子,感到特别亲切。

台湾的少数民族大多数爱酒,因为爱酒,所以他们性格热情豪爽,容易和人交朋友,但也因为爱酒,他们大多性格冲动,容易惹事。真是成也小米酒,败也小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