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6690700000014

第14章 拜谒孔庙

孔庙不高兴,凭什么我排第三?因为你修得略晚……

“你不要那么客气啦!”“你怎么那么有礼貌?”

在大陆行走,常会听到别人如此评价我。

“台湾人都这么多礼吗?”

“大部分都是啊!从小就是请、谢谢、对不起挂嘴边。”

“这样太见外了。”

此时,我多半笑而不答。对于多数台湾人来说,礼貌是应该的,无论任何时间、任何人。

TIPS:孔庙

地址:台南市府中街。

交通:台南火车站前,搭17、18路公车,于建兴国中站下车,依循南门路北行即可。

我有很多大陆好友,之所以能称兄道弟,除了贵乎坦诚,还有很重要的“尊重”,他们不会劈头就问我薪水拿多少?我的政治倾向?最多会劝我:“夏,该嫁人啦!”交往很舒服,随和却不随便,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这个世界不是金钱,也不是背景学历,而是道德教育。曾经和朋友交流海峡两岸的异同,他说:“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其实所有的人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潜移默化,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在学习。”

“怎么说?”

“待人处世都受他的影响啊!”

从没有深思过,我这些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因为从小就如此教育,想当然尔;直到他说了这番话。

原来无形之中,这位万世师表,深深教化我的人格。

学生时代,对孔子最大的感恩,就是9月28日可以放假到处疯玩;尊师,是因为怕老师打;重道,是因为考试要考,没想到,习惯成自然。

这让我想起了台南孔庙。

孔庙是台湾数量最多的古迹群体,但最出名的还是台南孔庙。

印象中,街上的红砖墙一眼就望见,质朴而稳重。孔庙近在咫尺,可我晃来晃去,就是遍寻不着入口。

“肖年耶,对我走。”(闽南语,意即:少年人,跟我走)伴着亲切的声音,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骑着老单车,慢悠悠地从我身旁经过。

兴奋地跟在他后头,没多久看到朱红色大门,上有“全台首学”四个大字。他解释:全台孔庙的入口都是设在旁边的,也是为了表达对孔子的尊敬!

门口旁的红墙,有块立马碑吸引着我的目光,上头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老伯还开玩笑说,他的铁马只能骑到这,这也是表达对孔子的敬重。当天阳光灿烂,可一入内绿荫环绕、古树参天,几只不怕人的小松鼠,在园里蹿上蹿下,顿觉清凉;蓝天、绿树、红墙,古朴却又亮眼,好似儒家文化,历久而弥新。

走过两个独立门,分别写着“礼门”和“义路”,老伯说这是象征求道需遵循礼义,而非理所当然的。恰恰在我们前面,有个年轻人走得又快又急,在过大成门门槛时,跌了一跤。老伯为了化解尴尬,幽默了一下,说他很有诚意,趴着拜见孔子。之后偷偷告诉我,向孔夫子求道,一定要谦卑、心存敬意,不然夫子可是会显灵的,就像这位仁兄一样。

过大成门,就是孔庙的精华——大成殿。殿前的广场,是每年祭孔大典的地方,使人有种特别的亲切感。此殿像个小皇宫,高高的台基,想必是尊崇孔子的地位,前面有个御路石,古代只有新科状元或是祭孔时才许走,难怪老是听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殿内是简单的孔子神主牌,有别于其他庙内供奉的孔子像或孔子画,似乎孔庙较合情理,他应该不会希望自己被人当偶像一般地崇拜。

大成殿屋顶的鸟雕饰,是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当时有只麻雀正好停在旁边。“会叫的鸟不咬人,旁边那只不会叫的,可就凶啦!会吃掉妈妈的。他那么坏,孔子一样教,把它感化啦。”其实老伯想要表达的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想法,他的说法实在太令人难忘了。

拜别了老伯,环顾大成殿四周,有几个祠堂及东西庑,不是纪念孔子门生、历代先贤,就是表扬节孝之人,处处彰显了儒家文化的精神——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

大成殿后方有崇圣祠,祠内是孔子前五代祖先的神主牌。我突然觉得,历代皇帝连祭拜孔子时,都不忘其祖,我家里也有“祭祖”的习惯,这是慎终追远的表现,可到了我们这代,观念愈来愈单薄,若是无法传承下去,失去的,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左学右庙是孔庙的标准格局,右庙指的是“大成殿”,是拜祭孔子的地方;左学是“明伦堂”,也就是学生上课的讲堂。

与大成殿仅有一墙之隔的明伦堂,大门上写着“入德之门”。我茫然了,这几个大字颠覆了我一向以来的观念,原来求学是求德,而不是为了文凭;在堂内有很多历代皇帝御赐的匾额,让人目不暇接。

孔庙虽只是建筑,但借由了解其建筑,可以明白孔子之道与儒家精神。儒家文化尊重祖先、尊重历史、尊重人权、尊重礼仪,是有温情和重感恩的智慧,我们仰赖它而且亲近它。看看人类几大文明,或没落,或消失,唯有中华文化延续至今。孔庙之旅也提醒了我,无论何时,仁、义、礼、智、信都是应该被我们牢记的美德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