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6690700000012

第12章 属于历史的记忆

第四章 古

台湾的人文古迹最多的当然是朝拜各种神灵的庙宇,其次就是有关“两个半人”的纪念性建筑了。两个人:一为郑成功,二为蒋介石,至于剩下的那半个,则是圣人孔子了。从身份上看,历史上并没有孔子成神的记录,因此,圣人也还是人,但从现在纪念孔子的宗庙来看,说孔子是半神半人也并不为过,所以,孔子只能算半个……

1.属于历史的记忆

2.去台南看望“延平郡王”他老人家

3.拜谒孔庙

4.近距离接触近代古迹

那让人垂涎的宝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一次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好像还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依稀记得博物院前面的牌坊很不错,展馆里面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每一次听到介绍某某藏品的时候,我都和同学们发出此起彼伏的赞叹之声。后来呢?

后来,我们一出博物院,进了游乐场就忘了个干净。到现在,由于年代久远记忆已经模糊了,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记忆似乎只剩下了那棵最有特色的“翡翠白菜”了。至于其他的藏品,很多我见都没见过,还有一些虽然见过,但也记不住了。

前不久,有朋友问我:“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幅《富春山居图》,你看过吗?”

我:“貌似……好像……也许……没见过……”

看着友人投来的鄙夷眼神,我当时恨不得马上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再立块碑——无知者之墓……

其后,我google,我yahoo,我百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她会提到这幅《富春山居图》,原来是温总理曾经提到过的……

其实,我没见过《富春山居图》也是有苦衷的,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据说有超过60万件的藏品,每次只展出5000余件,一个季度才一轮换。也就是说,一个普通游客要全部把这些藏品看一遍都需要30年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天啊,还是杀了我算了,如果我仅仅只是为了要回答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哪些藏品这个问题,就需要浪费我30年的大好时光的话,我还是觉得自己“白痴”点比较好。

大陆同胞对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旺盛好奇心我可以理解,本来就不多的宣传中反反复复都是阿里山、日月潭、故宫博物院之类的有限几个景点,无论是谁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

其实,对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人大多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中小学生的教育基地,很少有成年人主动去那里(对历史文物非常有兴趣的除外)。因此,大部分时候,那里的游人都是很少的,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也并不夸张。在那里,成群结队的往往都是些可爱的中小学生们。但大陆对台湾的旅游线路开通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几乎每一天,那里的大陆游客都是“爆棚”状态,偶尔去凑凑热闹,听听山南海北的各地方言,感觉挺有趣……

TIPS:台北“故宫博物院”

地址: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

交通路线:

1.搭小18、小19、红30、213、255、255(区间车)、304承德线、304重庆线至“故宫博物院站”。

2.搭乘淡水线捷运至士林站,转乘255、304承德线、304重庆线、小19、红30至“故宫博物院”站。

好了,说正题,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的阳明山下,据说它的藏宝洞就是阳明山山脚下的防空洞。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票价很便宜,160新台币,相当于30多元人民币。不要以为160新台币很贵,在台北,一碗普通牛肉面大约都需要200新台币。

台北“故宫博物院”虽然表面上看是双层结构,但实际上其内部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演讲厅和图书馆,而二、三、四层才是真正的展馆部分,分别展览不同类型的展品。值得一提的是三层楼后面的长廊天桥。这个天桥据说直通传说中的“藏宝洞”,博物院中大部分藏品都放在这个深度据说达到180米深的洞中。

在展馆中,除了几样“镇馆之宝”属于长期展出外,你能看到哪些藏品就得因为时间的不同而随缘了。

台湾历史博物馆

在台湾,虽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名气最大,但除了文物,实际上乏善可陈。真正值得一去的是台湾历史博物馆,说起来当初去那里参观还真是个意外。

当时正值盛夏,还在上大学的我去南海路见一个朋友,在咖啡厅里百无聊赖地坐了超过一个小时才接到友人的电话——我被放鸽子了!怒气冲冲从咖啡店出来时正值下午2点左右,毒辣的日头让刚从冷气室出来的我如同从天堂跌到了地狱。

在去车站的路上,经过南海学园时,汗流浃背的我正好眼睛一亮发现了台湾历史博物馆。虽然本人对历史一向不感兴趣,但考虑到再这么走下去到搭车的地方可能会中暑,于是就避难一般买了张门票进博物馆内吹冷气了。

TIPS:台湾历史博物馆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南海路49号南海学园内。

交通:联营公交车0西、1、204、268路,在建国中学、植物园等站下车即到。

当扑面的冷风吹过的时候,我才真的缓过劲来。博物馆里很是清静,除了一些工作人员外,游客三三两两,我信步闲逛了起来。一是因为日头依然毒辣,二是为了对得起我30元新台币买的门票。

台湾历史博物馆分为四座楼,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白墙绿瓦、朱红色的圆柱是对历史博物馆的第一印象。相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这里不算大,文物也并不算如何出彩,在这里展示的主要是黄河流域出土的古物,还有就是台湾本土的一些文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唐三彩和那为数众多的各朝各代的古钱币了。

在楼侧后有一处荷花池。由于是盛夏,正值荷花盛开之时,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清澈的池水,偶有游鱼在荷叶下嬉戏,隐约还有阵阵荷花的香味飘散过来。这美景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我。这个时候才想起友人曾经提到过,历史博物院的荷花池很不错,有“台北小西湖”之称,看来果然不负盛名。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荷花池和博物馆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所在,后来有人将休息室开辟在荷花池畔,取名荷风阁。在这里凭窗赏荷,再来一杯清茶,简直就是完美。

从那以后我又多次去那里,不是为了参观文物,而是为了那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