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37

第37章 精神砥石:大本营的辐聚与驱动

太原历来是山西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区域位置中心,也是晋商之都。晋商在太原的活动史料遗迹虽不多,但毫无疑问,太原是晋商极为重要的活动中心。这不只是说太原的晋商,而是回溯历史,考量历史上的太原府的晋商。因为如果从行政区域划分的角度来看,虽然明清两朝屡有变化,但祁县、太谷、榆次、徐沟一直属于太原府,而平遥、介休则属汾州府。

在整个明清时期,太原都是“抚署”和“府治”的所在地,这就从行政管理与政制统领的意义上确立了太原作为“晋商之都”的历史地位。晋商既然是山西的商人,当然要受到山西抚署的节制与管辖;今之隶属于晋中、吕梁、阳泉和忻州的一些县、市,既然在明清时期属于太原府治下的地盘,当然就更要接受太原的行治与管调了。这是太原作为“晋商之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也是太原在三晋大地上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个条件,太原才有可能、有必要和有责任对晋商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辐聚与驱动的作用,才有条件、有机会和有能力成为晋商“走出去,闯天下”的政治基础与精神砥石。太原成就晋商之都,尤其是山西票号和“跨国公司”的出现,开跨国金融、贸易之先河,执金融业之牛耳,汇通天下,达到北起俄罗斯,南至印度,东起日本,西至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其先进性、开放性,至今为世人瞩目。太原确实起到了其作为“晋商之都”所应起和能起的重要作用。

从太原城市街道名称的历史渊源上,充分阐述了历史上的太原城就是晋商之都。宋以后,太原地方习俗大变,重仕之习被重商之风所取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太原的商业迅速发展,繁盛一时。在当时,同业的商铺往往聚集在一条街道上,时间一长,这条街道便以其行业命名了。如帽儿巷、大小剪子巷、大小铁匠巷、靴巷等是古代太原手工作坊的所在地;南北牛肉巷、豆芽巷、棉花巷、柴市巷、鸡鹅巷(通顺巷)等是过去太原肉、菜、柴与日用品的集市,等等。太原市的商市街巷名占到当时200多条街巷的1/3.

另外,还有一些知名的商业街道。鼓楼街,在清后期,钱庄票号云集,大清银行的山西总行、阎锡山时的山西省银行等都建在此,全省主币、辅币以及各种流通货币,都需流通于此。这条街是地地道道的山西金融中心。钟楼街,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其经销的商品,从吃到穿,从玩到用,从小到大,从低档价廉到高档贵重,从出生婴儿的用品,到耄耋之年的寿礼寿品,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太原无疑是当时的商业中心,也是晋商之都,而晋商以太原辐辏天下,当是毋庸置疑之事。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太原早已具备这样的资质和根脉。作为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北魏陪都、大唐北都的太原,既然2500余年前董安于就在太原建起了晋阳城,那也就意味着从那个时期起,太原就已出现了商人和商业活动。因为城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之一即是商业活动。我们之所以要以明清两朝所经历的544年作为审定太原为“晋商之都”的时空范围,主要是因为我们今天所形成的“晋商”概念,主要是指活跃在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及其经商的过程、方式、业绩。

其实,对于今天的太原而言,晋商精神的价值和传承,其意义远胜于历史的辉煌。太原,作为晋商之都,承载这份荣誉无疑要对晋商辉煌的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所进行的创新、所凝结的文化和所形成的精神进行慎思笃行,才能成就今天的、时代的晋商。而拥有这样气宇、如此风格和品位的城市,在山西唯有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