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不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更是做事时的秘密武器。行为学家认为,人的许多表情动作都是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性活动的遗留。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情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并增加了后天训练和习惯的内容。
不同的民族具有与各自文化背景相符的特定情感表现方式。西方人的情绪外露而强烈,而东方民族的情绪表现则十分含蓄而矜持。有些习惯性的动作在特定文化中有其特定涵义,如中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人以点头表示“对”,而在保加利亚等国点头则表示“不对”;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关心和爱护;欧洲人以耸肩表示遗憾或惊讶;与朋友见面,中国人以握手表示亲近,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则以拥抱、亲吻表示亲近。
显然,了解动作表情的涵义,对正确表达和理解思想感情是有益的。事实上,在谈话时,不管你自己是否注意到,你的表情总是在做出自然的呼应,眼睛凝视着对方,表明你对他的话感兴趣;你若东张西望,则显得心不在焉;下意识地看看手表,这可能意味着你听得无聊。
表情的呼应要与对方的神情和语言相协调。一个说话幽默风趣的人,你的笑声会增添他的兴致;他说话紧张时,你屏住呼吸则强化了紧张气氛。表情反应要自然坦率,不能故意做作,动辄大惊小怪地做出表情,会使人觉得你不真诚。
面部表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表情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外部表现,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你要想推销自己,就要有真诚的态度,有了真诚的态度,你就会产生自然动人的表情,就会感染客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莫拉比安说:“非语言的讯息对我们所说的话,可能会背道而驰,也可能有加强作用。不论是哪种情况,这种非语言讯息在沟通上,比说话更具有潜力。”
基于此,莫拉比安给出一个合理的总结:当非语言的行为与说话内容冲突时,非语言的行为远比说话更具影响力。换而言之,接触、姿势、手势以及面部表情,远比说话重要,并决定讯息传递的感觉。
据权威机构核实,在对人的影响力方面,面部表情占 55%,语言的表达(声调)占 38%,而说话仅占 7%。假如面部表情与说话不一致,那么,面部表情所传递的喜好程度,将会主导并决定整体沟通的效果。
以下,具体说明凭表情判断性格的诀窍。
在几乎所有生物中,人的表情是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每个人都有一副独特而不容混淆的面相,即使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人们相见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脸。从这张脸上,大致能反映出年龄、性别、种族烙印,而且通过表情也可以流露出该人当时的情绪变化状况。
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注视着对方做出的各种表情,正是这种过程,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而又细腻深刻。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有被观察的机会,它的特点是: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往上抬;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发自内心的感觉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情感,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必须强迫自己去观察对方的左脸。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了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识人高手厚积而薄发时的绝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 20万大军兵临城下。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叹绝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势,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通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替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丕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丕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丕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面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是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招看似冒险之棋;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