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上册)
6502300000009

第9章 领导艺术的修炼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政治策略和手段,是一种多样化的、有创造性的,给人以美感的领导技能和方式的艺术体现。高超的领导艺术是领导者顺利实现工作目标的有力保证,也是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最高体现。因此,领导艺术的修炼也就成为每位领导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读书与学习

领导活动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成功地驾驭领导工作。因此,有意识、有目的地获取各种知识,就成为领导者强化领导艺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项重要途径。要获取广博的知识,就离不开读书与学习。

首先,领导者应该自觉培养一种主动求知的读书与学习习惯。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了解、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所以,领导者必须认识到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针对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虚心学习,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永远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事实上,“好学”正是许多领导者成功的秘诀。而且,这些领导者不只把眼光局限于自己的领导领域,而是尽可能地博览群书,广泛地汲取各种知识,努力成为既熟悉自身业务、又涉猎多门学问的“杂家”。因为只有懂得的东西越多,心胸才能更开阔,眼光才能更远大,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领导者不仅应具备全新的知识,还应着力建构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即“T”型知识结构。其中“一”指广博的横向知识,表示知识结构面宽,形似一条横杆;“I”指精深的纵向知识,表示知识结构单向专长。只有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才有利于领导者的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向度转向多向度,从而避免因受专业和个人特定环境的限制而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其次,领导者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各有所长,都有他人可以学习的地方。只有善于吸取他人之长,才能加快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能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爱迪生曾说:“试着关注一下别人是如何成功地运用新鲜想法的。如果你能把这些想法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无疑也是一种创新。”美国十佳企业之一的共用卫星广播公司总经理韦尔奇说:“我们可以从‘摩托罗拉’、‘惠普’、‘沃尔· 马特’那儿学到如何更快获得市场的情报,从日本丰田公司那儿学到如何管理资产。”可见,善于向他人学习,往往可以使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无止境”,领导者只有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坚持学习的广度与好学精神,才能不断开阔思路,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领导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自控与自尊

领导者位高权重、社会影响力大。其领导行为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和政府的威信,事关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事关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只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为官有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思想上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才能赢得人们的敬佩和信赖,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

(一)自控与自尊是对领导者的基本品质要求

对于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而言,自控与自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也是党性的具体体现。

领导是工作的引导者,是下属和员工的带头人。所以,领导者在道德品质方面必须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得到部属们的拥戴;相反,如果一个领导者对自己的道德品质标准要求不高,就难以发动和教育他人,他的任何指示和命令也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正人先正己”,“正己”是“正人”的前提,领导者要正确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率先垂范、自尊自重,做一个廉洁自律、受人尊重的领导。

(二)自控与自尊的基本原则

1.要树立崇高的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因此,我们共产党的领导者必须树立崇高的人生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做共产主义道德的身体力行者。

2.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每一位领导者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因而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私利。这就是说,任何执掌权力的人都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做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作为谋私利的工具。

所以,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甘当公仆,勤政为民。踏踏实实地为党工作,坦坦荡荡地为人民工作。不计较官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恪尽职守,廉洁自律,确保人民公仆本色,防止蜕化变质。

3.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以来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领导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才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把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才能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破除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克己奉公,洁身自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群众的表率。

(三)培养自控与自尊能力的正确途径

1.严于自我解剖

自我解剖,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检查、剖析和反思。对于长处与优点,要肯定和发扬;对于缺点与不足,要克服和改正。

自我解剖,是领导者培养自控与自尊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领导者要经常对照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规范,对照党章所规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标准,来反省、剖析自己的言行,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尤其要认真找出自己的缺点、差距,并通过主观努力来加以改正。

自我解剖,贵在严格。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解剖。这就需要领导者有高度自觉的自我批评精神,以对党对人民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经常不断地进行深刻的自我解剖,通过自我解剖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剖析产生缺点和错误的根源,认真总结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少犯类似的错误。

2.时刻注意“四自”

“四自”,就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简称。它是领导者自我修养的具体化,也是全面提高领导者自控与自尊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悖于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不悖于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自省,就是经常不断地反省自己,是否为物欲所动,是否为私欲所惑,是否为美色所迷,是否为权势所撼;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方向是否明确,政治观点是否鲜明,政治理想是否牢固,政治头脑是否敏锐。

自警,就是时常警示和告诫自己,在私利面前别伸手,在美色面前别动心,在权势面前别贪婪,在困难面前别畏缩,在荣誉面前别自满,在群众面前别装腔,在工作面前别推诿。加强自律,避免重蹈他人覆辙。

自励,就是永远不忘用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英模人物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培养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浩然正气,自觉抵御歪风邪气,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

3.乐于见贤思齐

所谓“见贤思齐”,就是见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要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见贤思齐,对培养优良的品行大有益处,是领导者培养自控与自尊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优秀领导干部,都为广大领导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们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人的事迹,是激励领导者奋斗成长的巨大精神力量。领导者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

4.重于慎独自律

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之时,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一般说来,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在组织和领导的监督之下每个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修养。但在无人监督之处,却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这是道德修养的大忌。

慎独自律要求领导者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无论是在公众面前,还是单独处事,都要严于律己,抛弃侥幸心理,增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意识,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做一个真正具有自律精神的道德高尚者。

慎独自律还要求领导者从“小节”处下工夫。“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许多人就是因为开始时小节不检点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他们认为“吃点、喝点、拿点、占点”算不了什么,打一点擦边球无所谓。岂不知就是这吃点、喝点、拿点、占点最后毁了自己。

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行为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们品德的高尚与卑下,既体现在对大是大非问题的把握和处理上,也体现在对生活小事的把握和处理上。领导者要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就要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积小节而成伟大”。

三、领导艺术的实践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反映,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也就很难通过常规的学习、模仿和传授来机械地掌握和运用它。所以,修炼领导艺术,必须投身到领导实践中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磨练自己,发展自己,丰富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领导艺术。

根据领导活动的不同对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修炼自身的领导艺术:

(一)用谋的艺术

“谋”即谋略。领导用谋的艺术是建立在掌握科学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之上的,是领导者审时度势、深思熟虑、集思广益、知己知彼、大胆创新的结果,是领导者高超领导才华的最终体现。

具体来讲,用谋艺术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点:

1.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即要求领导者面对纷纭多变的客观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正确分析形势、把握事物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善于权衡利弊,及时果断地进行谋划处置。

2.集思广益。即要求领导要做到科学用谋、民主谋划。因为个人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再高明的领导者,也不能单靠自己的智慧,就能制定出一整套成就重大事业的行动方针,而要集中群众智慧,遍采众人之长。

3.因形造势,虚实结合。这是审时度势的一种变通方法,指的是领导者通过虚实结合,人为地营造一种态势,来达到某种目的。历史上的“围魏救赵”、“空城计”、毛泽东军事领导艺术的“毕生得意之笔”——“四渡赤水”,都含有此意。

(二)用权的艺术

权力意味着让人服从,意味着此意志可以指挥彼意志。但这种控制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强制,它还取决于方法,取决于当权者的品格、水平等众多因素。因此,用权也讲究“道”,这个“道”就是艺术,成功的领导之道,就是善于用权,能够正确、科学、艺术地运用权力。

当然,无论领导者怎样施展用权艺术,前提都必须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地行使权力,用权艺术正是这一原则的发挥。

1.权力巩固艺术。领导者要巩固自己的权力,实现自身价值,就需要一定的技巧或艺术。

(1)树立威望。在下属中没有威望的领导就是无能的领导。有了威望,才能让人信服。努力进取、从容大度、自信果敢的领导更容易获得下属的敬重。

(2)保持适度的距离感。领导者要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之产生敬畏,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当然,保持距离的程度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更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排斥民主。

(3)坚决果断。对于领导者而言,没有什么比举棋不定、优柔寡断更可怕,它容易使人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处变不惊、决策果断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2.权力分配艺术。领导者的权力分配艺术,是融用权、用人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可以说领导活动的成败,往往不在于领导人本身的才能高低,而在于他是否善于分配权力,能否做到放权用人。汉高祖刘邦在分析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调集军粮,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英才,我能用之,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可见,领导者如果能善于发现人才,对其进行恰当的权力分配,使他们各司其职,就会成就一番事业。反之,不能识才任能,不重用人才反而对其束手束脚,势必影响事业的成功。

权力分配艺术,要求领导者既不能大权旁落,无所用心,又不能全权独揽,事必躬亲。以下两个方面,是领导者应该做到的:

(1)充分信任。领导者对于安排给下属的任务,应当抱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不要动辄干预下属,指手画脚。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引起下属的反感,影响任务的完成。

(2)适当超脱。领导者如果长期陷于日常琐事,势必疏于领导的真正职责。故领导者必须能够拨冗去繁,择人授权,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琐事的干扰,取得较好的领导效果。

3.授权艺术。授权是权力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领导者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授权艺术要求领导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原则:

(1)相近原则。领导者应把适当的权力授予工作性质最接近的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因为他们明了情况,熟悉业务,能够有效地行使上级授予的权力。

(2)明责原则。领导者必须向被授权者讲清其所担负的工作责任、权力范围,使他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慎重对待工作和权力。

(3)量力原则。要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授权的工作量既不能超过被授权者的能力可承受的限度,防止其疲于奔命;又要使所授的工作难度略大于被授权者平时的工作能力,使其不至于掉以轻心。

(4)适度原则。授权要适度,太少会造成领导工作太忙,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太多又会造成工作的杂乱无章,下属思想混乱,甚至失去控制。授权要做到下放的权力刚好够下属完成任务,决不可无原则授权。

(三)用人的艺术

领导者的决策艺术、用权艺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涉及了用人的艺术。不过,由于“人”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性,还是需要对用人艺术多加评说。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可以归结为四个字“知人善任”。“知人”即识人、了解人,是用人的第一步。“善任”,即善于任用,能够把最合适的人用到最恰当的位置上去,是用人的第二步。具体来讲,“知人善任”的要领是:

(1)知人用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权力分配的艺术,也是用人的艺术。“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对应统一的关系。领导者对于人才,既用之就要充分信任,使其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对于信不过的人则要坚决不予任用。

(2)因事用人。人才总是多种多样的,有面面精通的全才,也有只通一技的专才;有安邦定国的大才,也有保一方安定的小才。高明的领导者,必须能够因事用人,即根据事情的难易、大小来决定用什么人,力求用人所长,用人所专;切忌用人之短,才非所用。

(3)从大处着眼。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领导者眼睛只盯着人才的缺点,那么即使踏破铁鞋也无处寻觅到人才了。因此,高明的领导者从来不会对人才求全责备,而是从大处着眼,“取其大节而略其小过”,用其长处而舍其短处,做到人尽其才。

(4)竞争激励。人的才能常常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没有竞争激励,就很难发现其蕴涵的能量;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优秀人才常常会失去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泯然众人矣”。因此,适当的给组织成员施加压力,对于保持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以及提高领导者的威望是完全必要的。

§§第四章 领导的决策艺术

1935年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抵达川黔边界的土城,进入川南,准备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看到了这一点,便调兵封锁长江。根据这一情况,毛泽东同志果断放弃了北渡长江的计划,率领红军反折向云南,一渡赤水,在扎西整编。蒋介石又连忙调兵堵截,企图将红军包围在扎西。毛泽东洞察到敌人的企图,因势而动,指挥红军挥戈东乡,与2 月中旬二渡赤水,南返贵州,奇袭娄山关,再走遵义,歼敌二十个团,打了一个大胜仗。遵义战役后,蒋介石才发觉上了当,又抽调兵力围了过来。不等敌人形成合围,毛泽东指挥红军由茅台三渡赤水,再入川南,佯渡长江。蒋介石顿时慌了手脚,急忙调兵遣将,正当敌军疲于奔向川黔滇长江边时,毛泽东又指挥红军从川南折返贵州,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直逼贵阳。正在贵阳的蒋介石,忙调滇军前来“护驾”,滇军一动,云南空虚,我军则大踏步直捣云南,巧渡金沙江,将敌人远远甩在后面,跳出敌人的合围,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是运动战的光辉典范,他作为红军的最高领导能审时度势,敌变我变,指挥若定,处处先敌一步。此战不愧为毛泽东军事领导艺术的“传神之笔”。

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领导职能的主要内容。毛泽东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批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也就是决策。对于高层领导者来说,决策的意义更加重要。一项英明决策可以使得整个国家国富民强,而一项错误的决策将会导致不堪的后果。要知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所以,领导者必须将决策放在工作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