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上册)
6502300000030

第30章 嫉妒心理

弗· 培根曾说:“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感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嫉妒是一种在社会关系中作用最普遍,但却最易被人们忽略和谈及的一种心理状态。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认为:“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

嫉妒心理是一种想排除他人优越地位或想破坏他人形成优越才能的环境,包含憎恨的情绪,是一种难于发觉,又不愿被人发觉,不愿表面化的情感。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患嫉妒症的人越来越多,身材、相貌、荣誉、地位,财产等都是嫉妒的内容。

一、嫉妒心理的表现

嫉妒心理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喜欢自我表现,什么都想比别人抢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他人缺乏理解与认同,缺乏善意和理解;富于攻击性,揽功推过;缺乏自信又惴惴不安,对竞争者虎视眈眈;貌似和蔼亲切,其实冷酷无情等等。

领导者的嫉妒大多是由于社会对自身的评价产生的,嫉妒的中心往往是对方的地位、名誉、权力和业绩。从积极的方面说,嫉妒可以成为竞争的动力和源泉,但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积极影响。嫉妒往往使领导者变得偏激,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和攻击性语言、行为,甚至做出违反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的事情。

在人力资源决策中,嫉妒主要表现在:

1.对于能力、水平、品格高于己者,或升迁的可能性大于己者的人,抱怨、憎恨,甚至采用造谣、诽谤、中伤等各种卑鄙手段。

2.嫉贤妒能,唯恐他人超过自己,千方百计压抑、打击有才华的下属。总之,怀有嫉妒心理者,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才缺乏善意;揽功推过,只用奴才,不用人才。

在政治生活中,嫉妒心理往往表现为:对他人已经实现或将要实现的政治目标,正好是自己企望追求的目标时,而产生的隐晦而强烈的憎恨心理。

应该看到,这种心理产生于人的个体生存危机意识,带有动物性的优胜劣汰色彩。是嫉妒者感到自己的竞争能力和条件不如被嫉妒者,即缺乏自信心和自恃力的表现。从理论上讲,在正常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中是完全可以得到正确处理的。然而,事实上却有不少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陷于嫉妒之火的深坑,严重地影响了领导与被领导双方构成融洽的魅力关系。

二、嫉妒心理的危害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微妙。可以说只要是身心健康的人或轻或重地都有这样的心理,只不过是有些人易表露,有些人善于掩饰而已。有嫉妒心理并非坏事,如果把问题处理好了,则是一种催人积极奋进的原动力——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处理不好,妒火中烧,就会引发不正当竞争,惹出许多是非来。心理学家的观察也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很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则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的偏低,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病、高血压等,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古人云,“君子成人以美,小人反其是。”德才高尚的人物,总是乐于帮助人、为他人谋利益;而自私的人,往往会嫉妒别人的才能、品德与成功,破坏别人的美好意愿和前进桥梁。

嫉妒心理是对领导魅力强弱影响最大的一种心理因素。有的领导嫉贤妒能,对优秀的部下排挤打击,总怕别人超过自己。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选拔干部不是德才兼备,而是需要听话的“驯服工具”。

可以断言,一个嫉妒心很强,或者说,不能克服自己嫉妒心理的领导者,是断然得不到部下,尤其是部下中德才较高的人才的衷心拥护的。因为,嫉妒心很强的领导者,对于层次越高的人才或潜人才,具有越严重的压制甚至危害作用。部下没有安全感,人心自然不稳。一个得不到德才层次较高的人才支持的领导者,他本人一般就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即使由于某些特殊的事件或条件,使他偶然居于较高的领导地位,但他肯定也不会有再前进一步或维持下去的可能。

好嫉妒的领导者有时很宽容。他们可以宽容才能平庸者的粗鲁无礼、工作马虎、消极,以至道德的沦丧卑劣。但有时又很苛刻。他们绝不能容忍才能卓越、品行高尚的部下被人称誉。仿佛在这称誉中是别人对自己的不满,因而感到作为领导者的自尊心被伤害,并由此引起恼怒。

好嫉妒的领导者发泄嫉妒心理的手法,常常是损害自己领导魅力的最有效的做法。譬如,甲有出众的才能和优良的品德,领导者可以以商量工作和谈心为借口,向乙、丙、丁等其他部下散布甲对他们有看法之类的不实之词,挑拨甲与其他人的关系。好嫉妒的领导者最痛快的情感发泄是喜欢看到杰出的部下在众人面前出丑,或者受到别人的欺辱。所以,这样的领导者往往有意把无能的人找来当自己的助手,或当能干部下的顶头上司。通过他们或授意他们去侮辱才德高尚的部下。这样做的结果当然对谁都没有好处,但好嫉妒的领导者为了自己心头一时之快是顾不得考虑其他的。因此,德才高尚的部下,在好嫉妒的领导者手下工作,是其人生最大的不幸。

三、嫉妒心理的整饬

消除嫉妒的理想方法,首先要树立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过对手的思想,要把不服输落实在行动上,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其次,要有豁达、平稳的心态,客观公正地评价客观环境,审视事态的发展,对于自身的能力和他人的能力,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再次,要理智地剖析、认识嫉妒。领导者只要深入地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如果固守己见,抱着嫉妒不放,就会失掉更有价值的东西。克服嫉妒心理的具体方法有:

(1)正确认识法。嫉妒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

(2)攻击嫉妒法。当嫉妒心理一经产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这种方法,需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并不亚于竞争对手。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3)“想开些”消除法。“想开些”即乐观些。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即是此理。当然,做到“想开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可以改变个人的观点的。如果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情态下,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是能达到克服嫉妒的目标的。

(4)正确比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比的方法对了,烦恼情绪就会少了。

(5)自我驱除法。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