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1.领导艺术的含义
目前,关于领导艺术的含义,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看法。如:英国学者罗杰· 福尔克认为,企业的整个领导活动的本身就是领导艺术。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经理人员要经常在实际上不肯定的条件下用肯定的预感发言,若缺乏这种品质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这种“品质”,即指领导者的判断能力,这是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钱学森认为,领导艺术是一种离开数学领域的才能,它能从大量的复杂关系中判断出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抓主要矛盾”的领导艺术。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领导艺术不同于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是领导艺术中规范化的知识结晶,而领导艺术则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领导技能。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学术界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精华,是领导方法中现在还不能作出精确规范的部分;有的认为,领导艺术是指创造性运用领导科学的技巧和才能;有的认为,领导艺术是属于经验形态的东西,是在一定科学知识基础上的领导经验和技能,它有待于提炼,升华为领导理论;有人认为,领导艺术是指高层领导中难以用数学方法、定量方法描述的领导风格和才华,等等。这些意见分歧应该通过争论和实践去解决。但是,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不能把领导艺术仅仅看作是经验性、技能性的东西,它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第二,不能认为领导艺术是比领导科学低层次的东西,它们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没有高下之分,只有规范化和非规范化之别;第三,不能认为只有高层领导才有领导艺术,其实,中、低层领导也各有领导艺术;第四,不能把领导艺术归结为领导方法或领导科学,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般来说,有领导工作,就有领导艺术。
2.领导艺术的特征
领导艺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开创性。与一些常规性的领导方法相比,领导艺术体现了领导者勇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的生机盎然的创造力。从现代创造学来看,创造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线性延伸和综合转换两种。现代领导者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指综合性创造。一些领导方法在初创时期和规范化以前,往往是以领导艺术的面貌出现。通过综合性创造,使领导者的智慧和才学得到升华。因此,领导者逐步探索和掌握领导艺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领导艺术,它表明了领导者具有创造性地驾驭实际工作的领导才干和技能。例如,历史上诸葛亮的“空城计”,在战争史上没有先例,就是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吓退敌军的最高超的领导艺术。又如,我们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在国际共运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可以称得上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超领导艺术。
(2)适度性。就是恰到好处,实现最优化。过头或者不及都叫不适度。只有掌握事物的分寸,才算得上领导艺术。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有理”,即自卫的原则,保持斗争的防御性;“有利”,即胜利的原则,保持斗争的局部性;“有节”,即休战的原则,保持斗争的暂时性。我们正是坚持这个适度性的原则,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团结又斗争,又不破坏统一战线,从而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灵活性。领导艺术表现为一种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分析复杂社会因素的综合变通能力。它不是遵循规范化的程序和模式来办事情,而是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往往凭借直觉判断和灵感去分析矛盾,处理问题,因而,它的运用有很大的灵活性、随机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中的“妙”,就是灵活性的体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领导艺术的运用,都是因人因事制宜、即时即兴而发的。例如,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就是毛泽东运用随机决断艺术灵活指挥的典范。调动了敌人,使他们晕头转向,疲于奔命。红军则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胜利地实现了渡江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决策。灵活性与原则性是对立的统一,原则性是灵活性的基础、尺度。
(4)模糊性。领导艺术是一种离开数学领域的领导才能,很难对它进行定量分析。它不能输入电子计算机,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它并非按逻辑顺序和逻辑规则直接从理性的东西中推理得来的,而是以理论作指导,由经验所提炼、升华而成的。它是领导者或领导集团的丰富知识、经验、智能、气质、意志等综合而成的一种卓越才能。领导艺术往往凭借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从总体上撇开枝节,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它风格独特,千姿百态,富有感情色彩,有着感染人、吸引人的魅力,一个领导者如果不分巨细,事必躬亲,不一定是最好的领导者;可以忽略掉的东西就应当忽略,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才是高明的。在有些情况下,模糊较精确反而更能反映事物的全貌、本质,更接近客观真理,更能协调人际关系。
(5)实践性。领导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不仅是由于它来源于领导实践,并在领导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而且还因为领导艺术的许多内容,尚处于“只可身教,不可言传”的经验形态。因此,逐步把它们总结和概括出来,这是各级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可以说,领导艺术就是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其公式:领导艺术=科学知识×实践经验。
二、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的关系
使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相结合,是实现科学领导的一条基本原则。领导科学是领导艺术中规范化的知识结晶;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中非模式化的创造性的领导行为。领导科学就好比是一个稳定的内核,而领导艺术则好比是它的外围的软组织。如果没有这个外围的软组织,它的核心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而如果没有这个内核,那软组织也就支撑不起来。因此,两者缺一不可。要实现正确的领导,一方面,就要使领导科学不断从领导艺术中汲取营养,日益系统化,日益完善化;另一方面,要使领导艺术日益获得领导科学的指导,更加精湛,更加高超,从而使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
关于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辩证关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1.模式化因素与非模式化因素的对立统一
领导艺术来源于领导实践,它体现了领导者生气勃勃的创造力,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善于创新,难以用数学方法使之公式化,具有非模式化的特征。领导科学作为领导者实践经验的结晶,它的理论体系严谨,知识规范,形态相对稳定,有规律可循,是模式化的东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科学可以看成是模式化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可被看成是非模式化的领导科学。领导艺术只有以坚实的领导科学为基础、作指导,才能胸有成竹,高瞻远瞩,随机应变,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倘若离开领导科学,一味追求领导艺术,就可能陷入花架子、权术和主观主义的泥坑。同样的道理,领导科学只有立足于领导艺术的基石之上,才能日益充实,日益完备,永不枯竭。而且,有了领导科学的知识,不等于就有了领导的才能和艺术,还有待于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升华,去创新。倘若离开领导艺术,死守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的书本知识,就容易成为教条主义的书呆子。
当然,不应该把模式化和非模式化绝对地对立起来。领导艺术的非模式化中也存在有模式化的因素,这样,才能把领导艺术中的有些东西归纳、提炼为领导科学。同样,领导科学中模式化的原则在具体执行中也存在非模式化的东西,即执行过程中的灵活性、随机性、创造性。因此,非模式化的领导艺术同模式化的领导科学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它们的对立和转化,推动着领导水平的不断提高。
上述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恰似人脑和电脑的关系。电脑的作用是人脑思维的模拟,电脑是人脑智慧的程序化、物化,人脑掌握、运用了电脑,就会变得更敏锐、更聪明;人脑借助电脑越用越灵,电脑依靠人脑不断更新换代。人脑与电脑交互促进、不断提高,如同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一样。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对立统一
领导艺术的创造性与模糊性的特点,使它离开定量的数学运算而能从复杂事物的关系中作出准确的定性判断;领导科学的特征,在于它能用定量分析去揭示领导工作的规律,帮助人们实现不同程度、不同范围、不同规格的政策控制。定性分析可以在总体上粗略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定量分析则帮助人们分门别类地、精细地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决策是领导艺术的核心。科学的决策,应当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相互结合。从某种角度看,领导科学是定量分析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则是定性分析的领导科学。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路线、方向正确,调控政策适度。所以,如果只有定性的判断,没有定量的测度,往往会使预想的领导意图难以实现;相反,只有定量的分析,没有定性的估量,同样会使领导行动变成盲目的行动。科学的领导决策,应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相互结合。所以说,决策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3.经验性与理论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
领导艺术不论它怎样高超,都没有超出经验的范围。从知识结构上看,经验乃是以生命物质(大脑细胞)为载体的知识;科学则是以非生命物质(纸张、磁带)为载体的知识。领导艺术作为经验性的科学,其载体是经验物质,领导科学作为理性知识,其载体则是非生命物质。领导艺术作为经验性的东西,它是领导科学的感性来源;领导科学作为理性的东西,它是领导艺术的理性精华。领导科学来源于领导艺术,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领导艺术有待于上升为领导科学,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领导艺术向领导科学的转化,本质上是知识的载体由生命物质向非生命物质的转化。因此,领导艺术也可以称为经验的领导科学,领导科学又可以看作是理论性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往往是借助于形象思维,它与直觉、灵感相伴随,常常处于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而能够神机妙算,出奇制胜。领导科学则是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主要借助于逻辑思维,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性,从而科学地反映现实的客观过程。
人类思维的发展,既要由形象到抽象,也要由抽象到形象、由抽象到具体。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领导艺术中的“直觉”、“灵感”,是人脑的一种创造力,它是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获得的,是离不开理论(包括正确的思想方法)作指导的。但它与领导科学有所不同,它不是以逻辑思维表现出来,而是以范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传递方式也难以规范化,往往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因此,做领导工作,就有一个如何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结合起来的问题。
4.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对立统一
领导科学所揭示的规律,往往是制定政策的原则性规律;领导艺术所表现的智谋,则是执行政策时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一般原则的灵活性。没有灵活性的领导科学,就会变成僵死的理论教条;没有原则性的领导艺术,就会成为我行我素的自由主义行动。正确的领导,应兼有原则性和灵活性两种品格。就领导科学来说,它具有比较稳定的理论体系,具有常住性的特点,可以保持执行政策的连续性。但是,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社会问题,非常规的社会决策,及生疏的工作任务,它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掌握能够驾驭变幻莫测的局势的高超技艺,发挥领导艺术的灵活性的功能,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必要的政策中断,采取有所偏离既定方针的、非常规的领导措施,从而引导革命的航船渡过险滩,绕过暗礁,达到成功的彼岸。
三、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
所谓权术,也就是弄权之术,历史上称“人君南面之术”。在人类历史上研究权术的代表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另一个是15 世纪末意大利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
韩非给权术下了一个定义:“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也……术不欲见”。他认为权术是君主藏于胸中,不可告人的暗中驾驭下属的方法。权术有三个特点,(1)“人主独擅,因握不移”。人主独掌大权,使用臣下才能得心应手。(2)“周密深藏,神不可测”。即使是亲近之人,也难以测之。用在不可知,毫无形迹。(3)“权变用奇,诡诈多变”。用术必须善用技巧,随机应变。
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是《君主论》。他认为,要控制政府一个国家,不仅要夺取他的土地和人口,而且要根据被征服者的不同情况,依靠统治者的能力、智慧、武力、采用的战略。他的名言是:“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统治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将受到每一个人的赞扬。”这也就是被人们概括为只要结果正确,手段总是被赞许,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而,君主在实行统治的过程中既可以是狮子,也可以是狐狸。为了统治,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道德。由于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极端无道德性,因而后人把公开赞扬表彰恶行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搞阴谋、搞权术的人则被叫做“马基雅维利似的人物”。
中国有个学者叫李宗吾,写了本 《厚黑学》 的书,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权术。书的封面上赫然印有一段话“一部二十四史,一言以蔽之,厚脸皮,黑心肠而已。封建权贵们未必懂政治,但却无人不通厚黑学,大奸大诈,用而不说的争雄密传。帝王将相常胜不败的政治机密。”这本书讲的全是封建统治权术。
我们今天讲的领导艺术,不是权术。他和权术有四点原则区别。
(1)领导艺术出于公心,而权术则谋的是私利,是为个人、为小集团的谋私利的行为。
(2)领导艺术公开运作,而权术则暗箱操作。领导艺术具有公开性、透明性,而权术具有神秘性,历史上有“明法暗术”之说。权术就是阴谋,西方人讲,权术家都是阴谋家。
(3)领导艺术可以公开示人,而权术则是做而不说,秘而不宣,因为权术一般都是极端的无道德性,阴谋一旦泄漏就会失败。
(4)领导艺术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权术的理论基础是诡辩论。艺术和权术都讲灵活性。列宁说:现实生活中有两种灵活性。客观地利用灵活性则是辩证法,主观地运用灵活性则是诡辩论。权术就是主观地运用灵活性。今说今有理,明说明有理,总是我有理,这就叫诡辩论。
在研究领导艺术和权术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分清敌我,对敌人,要用革命的两手,要分化互解,不能书生气十足。但要弄权术,用对待敌人的办法手段对待自己的同志和下属则是绝不允许的。
§§第二章 领导理论简介
秦朝之后,楚汉相争。在初期,刘邦与项羽相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处于完全的劣势。在各路义军进攻秦的时候,曾共同约定,谁先进入秦都咸阳谁就为王,但刘邦首先攻入咸阳以后,慑于项羽威势,非但不敢擅自称王,而且不得不封存库银,静候项羽到来。项羽欲除刘邦,便在鸿门摆宴,请他前往。刘邦虽明知杀机四伏,却只有硬着头皮前往,亏得张良、樊哙等拼力保驾,刘邦才得以死里逃生。刘邦对项羽的畏惧,双方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可楚汉战争的结局却是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刘邦登基,做了皇帝,到底刘邦胜于何处呢?原因很复杂,可究其根本,则在于能否进行正确的领导。正是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刘邦深谙部下的优势所在,并敢于委以重任,因此张良的智谋,萧何的稳实,韩信的善战,便可各逞其能,大放异彩,或许这正是刘邦得胜的主要原因。项羽虽然尊范增为“亚父”,却言不听,计不从,鸿门宴上范增几次建议他杀刘邦,可项羽就是不采纳。如果项羽能像刘邦那样具有领导才能,对手下的能人进行有效的领导,那么楚汉之争的结局就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本章主要介绍国外学术界关于领导行为的一些经典理论,以达到借他山之石攻我之玉之目的。
西方管理学界、心理学界和行为科学界都十分重视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有关领导行为的种种理论。这些理论可大致分为三类: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