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夏丏尊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6482500000089

第89章 文艺论ABC绪言(5)

先就敏感说。文艺作品不是科学的知识,不是道德的说教,只是以美的情感为本质的东西。这所美者,并非普通的所谓美,是包含高尚的、深刻的、优雅的、哀切的、悲痛的及其他一切可以作文艺内容的情而言。创作家对于自然或人生观察经验,如果比之常人,体感不出别的深而远的某物来,所作的东西毕竟只是人云亦云,毫无新鲜泼辣之趣了。凡是好的创作家,都能于平凡之中发见不平凡,于部分之中见到全体。他们有常人所未曾感到的忧愤,也有常人所未曾感到的悦乐。他们能不为因袭成见所拘束,不执着于实用功利,对于世间一切行清新的观照,作重新的估价。文艺一方是时代的反映,一方又是时代的晓钟,所谓创作者,就是能在世间一切体感当前的时代而同时又能预感新时代的人。

以上只是就文艺的内容上说的。敏感的重要不但在文艺的内容上,至于文艺的形式上亦大大地需要敏感。文艺是用文字组成的艺术,文章的美丑,结构的巧劣,都是文艺的重大关键。大概的文艺作家,也就是文章家。所谓文章家者,就是对于文字的使用有着非常敏感的人。贾岛的“推敲”,勿洛培尔的“一语说”,都可证明敏感的必要。

至于近代的象征派的作家,对于文字上的感觉,其敏锐更足惊人,他们之中,竟有人能从五个母音上分出五色来,说什么“A黑、E白、I赤、U绿、O青”的话。

诺尔道在其《变质论》里痛斥近代创作家的神经过敏,说近代作家都是变质者,近代的文艺作品都是病的产物。这当然不是无因之谈,近代人因了生活的紧张与复杂,官能刺激过了度,确有多少都已是变质者,官能愈锐敏的创作家当然更是变质者了。我们因了他的话,可证明敏感在创作上的重要,至于变质的对于社会的利害,姑且不谈。(诺尔道的学说,也尽有反对的人。)锐利的敏感是创作家重要资格之一。其次是热情。热情是促动创作家去创作的动力。创作家脑中所留着的由敏感而来的印象,虽然明显,如果不含有热情,不想写了告人,也是无益的事。真的创作都是创作家因了内部的本能的压迫,才去从事的。创作对于自己所观察经验的结果,感到牵引,感到魅惑,郁积于中,不流露不快,这其中才有创作的欢悦。要感动别人,先须感动自己。读者对于作品所受到的情绪,实是创作家所曾经自己早已更强烈地感受过了的东西。

敏感与热情,互有不可离的关系,敏感用以收得美感,真收得了美感了,当然会引起热情,否则敏感的程度必有欠缺。同样,能起热情的当然是美感,我们断不会对于平凡陈腐可厌的东西感到牵引与魅惑的。上面虽曾分别了说。其实只是一件事而已。

此外关于创作家的资格可列举的当然很多,但我以为用敏感与热情一可概其余,不必再赘述的了。

十五抽象的与具象的

上节曾述敏感为创作家的重要资格之一,创作家要有锐利的敏感,才能对于自然人生体感出常人所体感的深远的某物,写出示人。这所谓某物(SomeThing)者,或是人生的意义,或是时代的倾向,要之不外乎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这抽象的东西,在文艺上是否就能适用呢?把这抽象的东西直接写出,是否就是文艺作品呢?决不是的。抽象的东西只是一种概念,纯概念的露骨的表出,在科学或道德当然可以,在文艺上是不适当的。因为文艺的本质是情感,而概念却是知或意的产物的缘故。

文艺上对于自然人生的处理,须具象的,不该是抽象的。作者原须用了锐利的敏感在自然人生上发见某物,但在作品上所描写的,却不是这某物的本身,而是包含着这某物的自然人生。莫泊桑评其师勿洛培尔说:“勿洛培尔不想谈人生的意义,他所想教示人的只是人生的精髓。”作者的任务,在乎从复杂的自然人生中选取出富于意义的一部分,描写了暗示世人以种种的意义。毫无意义地把任何部分的自然人生来描写固不可,完全裸露地单把所见到的意义来描写也不可。作者所当着眼的是具象的实世间,所当取材的也是具象的实世间。能在具象的邻家夫妇或同船旅客之中发见出某物来,仍用了这邻家夫妇或同船旅客作了衣服,把所发见的某物暗示世人,才是文艺作家的手腕。

有些作者先定了一个概念,然后再把人物事件附会上去,写成一种作品。这在文艺上宁是邪道,这类作品往往含着宣传与教训的色彩,也难得有出色的东西。原来在事象中发见某物,与把事象附会到既成的概念上去,全然是两件事。前者是有生命的作家的自然的产儿,后者是作家用了成见捏出的傀儡,傀儡是不会有生命的。

又,自然人生原是多元的东西,作家一时因了某物所选取的自然人生,其部分不论如何狭小,也仍是多元的,于作家在一时所发见的某物以外,当然更含有许多附带的意义。要具象地写自然人生,才能不挂一漏万。伟大的文艺作品所以能广泛地使读者随了程度各自欣赏,值得从各方面探究者,就为了其内容是具象的,有和自然人生同样的多元性,不明白地局限于某种狭小的教示的缘故。读者的翻读文艺作品,目的不在听作家的抽象的说教,乃在要看看那通过了作家心眼的自然人生。因了各自的程度与性向,在作品上得到共鸣的处所,于是才生鉴赏上的欣悦。

若作家露骨地把概念加以限定,读者在作品中所见的不是自然人生,乃是作家的意见,而且是强迫了叫他看的意见,这时读者的心的活动就被束缚,毫无自由了。这类作品,在本来和作家有同感的人也许会耐心乐读吧,而在普通的读者却是味同嚼蜡的。

文艺创作上对于自然人生的处理须具象的而不可抽象的,这理由因了上面所说,大略可知道了吧。这抽象的与具象的二语,实关系于文艺创作的全领域。创作与宣传的区别固然在此,即作品的形式上的文章,其好坏也可用这抽象的与具象的二语作了标准来说明。

文艺作品中文字应是描写的,不该是说明或议论的。

在文艺作品之中,作家借了作品中人物的口来说自己的话的原是常有的,至于作家直接露出了面来对读者发挥议论或作说明的事,在我国古来文艺上虽所常见(特别在那从平话与演义蜕化来的小说上),但其实从现在看来,这恰和在京戏中于演者旁边突然见到有人打扇送茶一样,是很不统一自然的(我曾作过一篇专论这事的文字,附在开明书店出版的《文章作法》里)。就一般的原则说,文艺的文字彻头彻尾应以描写为正宗,说明或议论的态度务须竭力地排除。因为描写是具象的,而说明或议论是抽象的缘故。能具象地处理自然人生,在文字上自不得不是描写的,若抽象地概念地去写,结果终究逃不出说明或议论的范围。

此外,在这抽象的与具象的二语之下,可说述的文艺创作上的事项,如部分与全体,类型与个性之类,当然还很多。这里却无周遍说述的余暇,只好让读者诸君自己去类推了。

十六自己省察

作家应把自然人生具象地处理,但森罗万象的自然人生之中,究从何处下手呢?最安全正当的方法,是从自己下手。自己省察是作家第一步所应该用的功夫,而且是一生惟一的功夫。自己省察是文艺创作的根源。

不消说,作家可以因了观察,从广泛的世界中选出适于自己创作的现象记在笔记里,可以因了想象自己考案许多世间实际所无的事象,也可以把眼前的人物作了“模特儿”写到小说或戏曲中去,可以因了别人的表情与动作推测其心理。但其实,这种方法不但不是初从事创作的人所能使用,而且也并不是根本的可靠的东西。真的创作上最根本的手段,除了内观自己,没有别法。文艺作品毕竟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所描写的自然人生,也毕竟是通过了作家的心眼的自然人生。把自己所感所见的适宜地调整安排,这就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