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麻辣近代史:1885—1905
6447500000061

第61章 晚清第一大政客慈禧的政治生涯

谢俊美说:“纵观慈禧一生,思想并不守旧。”1867年恭亲王设同文馆后大臣张盛藻说:“天文数学都不是正道,学生应该学孔孟之道、尧舜之学,学制造轮船、洋枪有嘛用?中国人的强大单靠气节就行。”慈禧说:“朝廷设同文馆就是正道,天文数学是学生该会的,借西法来引证中国学术,并非舍弃圣人之道而误入歧途。”

1898年“戊戌变法”前夕慈禧读了康有为的《波兰灭亡记》后说:“康有为要变法,为什么不来找我?”然而,由于康有为等人的急躁冒进,最终慈禧走上了变法的对立面。

同治时代是慈禧、慈安、恭亲王三驾马车,慈禧欲大权独揽,不可避免地要扳倒慈安。咸丰临终时曾给慈安密旨,说如果慈禧骄纵不法,可按祖宗家法收拾她。咸丰死后,大漏勺慈安把密旨给慈禧看,想告诫一下慈禧,结果慈禧很紧张。慈禧觉得这封密旨就是定时炸弹,应该提早解除导火索,于是她上演了苦肉计。慈安生病时,见慈禧左胳膊缠着白布,问慈禧怎么回事,慈禧说:“前天给你的参汤中有一块肉,是我胳膊上的,为了让你的病快好,我尽一点心意。”慈安先是感觉要吐(毕竟吃了人肉),随后大为感动,说:“我想不到你是这么好的人,先皇为什么还怀疑你呢?我们姐妹都老了,咱在一起共事二十年,幸而一条心。我们早晚会去见先帝,留这封密旨也没用了。”当着慈禧的面把咸丰的密旨烧毁,从此慈禧便肆无忌惮了。

《清稗类钞》记载1881年慈禧得了雪崩病,不能处理政事,慈安独揽朝政,使得慈禧不痛快,大骂慈安,慈安很生气,但自己嘴笨辩论不过慈禧,愤而吞鼻烟壶自尽。

这是慈安之死的一种说法,还有第二种。文廷式《闻尘偶记》记载,慈禧有男宠,光绪八年(1882),琉璃厂一个姓白的古董商经李莲英介绍,跟慈禧好上了,他在宫中跟慈禧待了一个多月,结果慈禧的肚子被搞大了。慈安大怒,召礼部大臣,问废后之礼。礼部大臣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保身。”结果慈安的举动被慈禧得知,当夜慈安收到了慈禧送的吃的,中毒身亡。

不论慈安是怎么死的,但肯定和慈禧有关。3年后,慈禧借中法战争之际又将恭亲王罢免,至此大权独揽。

慈禧与武则天有许多地方相似。两人掌权时间都很长,慈禧掌权48年,武则天掌权50年;她们外貌都长得漂亮;而且她们都在皇上死后的私生活中不检点,只不过武则天是明目张胆地选男宠,慈禧则十分含蓄,除了前面提到的姓白的古董商外,她喜欢漂亮的戏子,她爱听淫曲,爱看淫戏,有时挑漂亮的戏子留宿;慈禧和武则天都很会用人,武则天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忠臣良将,慈禧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代雄杰;最后,慈禧和武则天都是做事毫不手软,哪怕自己的亲人也不放过,武则天连自己的儿子都杀,慈禧则把自己的侄子加外甥光绪虐得死去活来。

尽管二位女强人有诸多相同点,但二人的区别也显而易见。武则天直接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后世承认的女皇(唐高宗初年陈硕真是第一个女皇,但因为她是造反的人,所以不被后世承认);慈禧则是在幕后垂帘听政,无皇帝之名,有皇帝之实。就武则天而言,公是公,私是私,一旦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完全一致甚至发生冲突时,就会让位于国家利益,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强大;而慈禧,则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牺牲国家利益,绝不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丝毫个人利益。正是武则天的治理,使得其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而慈禧则使清朝越来越糟,最终覆灭。总之慈禧与武则天的差距显而易见。

面对艰难的时局,慈禧也曾说:“我如此为难,真不如跳湖而死。”然而她毕竟还是没跳。

此时,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方列强为了开拓市场,倾销商品,纷纷开辟殖民地,实行侵略,这正是转型时期,任何国家,尤其是沿海国家都躲不开这个世界大潮。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本该运用她的权力引领中国完成成功转型,最终成为一个近代化强国。遗憾的是她虽熟谙权力场上帝王术,却昧于世界潮流,面对时局或视而不见,或反应迟钝,或判断失误,或决策荒谬,结果,一个甲午战争,让中国彻底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甲午战争清军屡战屡败,慈禧在六十大寿那天知道消息后质问光绪:“谁叫你跟日本开战?弄到这种地步,你听从那些助纣为虐的大臣的话,你看看如何收场?祖宗的江山要毁在你手里了!”光绪道:“大臣一致认为日本欺人太甚,所以才开战。”慈禧说:“你说大臣一致叫你开战,可李鸿章就反对开战,怎么李鸿章的话你不听?”光绪:“儿臣……”慈禧:“好了好了,图个吉利,过了大寿有话再说。”

1895年马关议和开始时慈禧说:“台湾决不能割让,为捍卫这块土地,大清宁愿和日本再度开战。”但没几天她就同意割让了。

1901年联军撤走,慈禧回京,经过这次挨打,慈禧痛定思痛,她明白了,再不变法,大清就真亡国了,于是她采纳张之洞、袁世凯和刘坤一的奏折实行新政,该新政内容如下:

行政制度的改革。慈禧裁撤了许多机构重叠架设的衙门,最重要的是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组为外务部,改变了沿袭千余年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而且品级高于其他各部。此后还采纳袁世凯的建议设立了前所未有的商部、巡警部和学部(教育部)。

军事制度的改革。慈禧下令将绿营兵的十分之三裁撤,各省建立武备学堂,设立练兵处,控制各省的新军,1906年将练兵处并入陆军部。

教育制度的改革。慈禧下令颁布《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完备的教育法规。慈禧改书院为学堂,命各省于省城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设中学堂,各县设小学堂。学堂的管理、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完全是从西方引进的。1905年还明令废除了沿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

慈禧实行新政后说:“世界有万古不变的道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律。大抵一套制度实行时间长了就有弊端,有弊端就该更改。我以为应取外国之长,补中国之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慈禧心里其实也是盼着强国的,只是这对她而言只是盼头,不是奋斗目标。慈禧曾对盛宣怀说:“我希望大清将来强大。”盛宣怀说:“在这个时代要求取得列强的真正帮助,根本做不到,只有自强,太后在自强上有何打算?”慈禧说:“你说得很对,必须要自强,现在外国欺我太甚,我十分焦虑。”

徐彻总结了慈禧一生在政治上做的十件大事:一、成功发动辛酉政变,实现垂帘听政。二、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苟延清朝统治。三、坚定支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事物。四、适时终止圆明工(指同治年间制止修圆明园),抑制个人私欲。五、及时签订中法新约,结束中法战争。六、一味强调六十大寿,贻误甲午战争。七、血腥镇压“戊戌变法”,扼杀维新运动。八、错误挑战西方列强,导致悲惨结局。九、被迫实行清末新政,进行初步改革。十、积极实行出国考察,宣示预备立宪。

这十件事中,第三件、第四件、第九件、第十件算得上利国利民的事,值得肯定;第一件、第二件、第五件属于中性事件,不易定位;第六件、第七件则给国家造成巨大灾难,尤其是第六件,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可谓将中华民族导入万劫不复之地。她的四件利国利民之事加一起,也抵不上甲午战争战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而慈禧一生政治生涯过大于功,但其也并非一无是处。她是最精明的政客,却没有政治理论,故而,我将其定位为政客,而不是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