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麻辣近代史:1885—1905
6447500000032

第32章 紫竹林天津卫之战

紫竹林是天津城东南海河边一村子,1860年天津开为通商口岸,英法德意日俄先后在此设租界。1900年义和团兴起后紫竹林成为各国侵略军基地,西摩尔向北京进犯就从此出发。

农历5月20日俄军在紫竹林对岸天津站屠杀义和团。次日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天津军民遂包围紫竹林,发炮轰击各国租界。随后义和团曹福田、张德成率2万团民参加紫竹林战役。6月初,曹福田和清军甲午战争英雄马玉崑在火车站与俄军激战。

英国人吉普斯的《华北作战纪》记载:“俄军每一次射击就从义和团中传出有规则的哀嚎,从那时起,大炮的轰击持续不断,夹杂野战炮的间歇性射击。义和团每离开一个地方就烧毁一片房屋,而在他们前面不断产生新的火光。由此俄军可发现义和团活动,随后激战中义和团跳出来,喊声越来越大,仿佛群魔乱舞,十分混乱。我们的火力似乎很有效,因为他们开始隐蔽了。然而他们的头目们大多穿红色与白色衣服,却不屑于隐蔽,好像为了要鼓舞士气似的。他们冲到了前面,一面发出狂热的咒语和激怒的诅咒,一面以一种舞蹈的姿势前进,当我们开枪时他们躺在地上好像被打死似的,可是几乎总是一会儿又爬了起来,并且向我们挥动拳头。”

6月17日,清军第一次向租界开炮,他们所用的都是开花弹,但在租界600英尺上空爆炸,因而对联军没造成损失。6月18日“清军继续炮击租界,当天联军运大炮和炮架的马车因超载而被压碎,联军十分紧张,只好派50名海军陆战队运来,联军开始还击。中国军队的炮弹都打过了头,在联军身后200码处爆炸。清军充分利用坟场做掩护,使联军看不见清军人在哪,就这样俄军阵地吃紧。40人赶来增援,他们走到在清军射程内的浮桥处遭炮击,桥板被震坏,20人死了。清军于是来攻,随后俄军、英军上刺刀冲锋,击溃清军”。俄军在交战中使用了氯气炮,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毒气战。

6月19日,清军“整天在猛烈的炮火下构筑防御工事,拆毁篱笆,在枪上凿枪眼。虽然炮火猛烈,但联军损失轻微,随后联军在大沽拖船驳船公司塔楼上架起一门马克沁炮,对清军激烈炮击,这天是紫竹林之战最激烈的一天”。

6月20日,由于联军埋设大量地雷,义和团老大张德成找来几十头黄牛,牛尾巴系上浸过煤油的棉絮,然后点燃,牛忍着剧痛冲向了联军阵地。火牛踩响地雷,吼叫着冲入租界,点燃了租界的多座建筑,义和团跟着火牛冲进租界,向联军猛砍一顿,联军死伤惨重。

6月21日,清军轰击织绒厂和汽灯房(这两个地方易燃易爆),由于射程不够,汽灯房前的房屋遭严重破坏,但清军击中了织绒厂,使得黄色火焰和白色烟柱腾空而起。联军说:“为防妇女儿童落入义和团手中,在最后时刻由各国军官动手,杀死自己的女人孩子。”

但此后10天却较平静,到7月1日,外国所有妇女儿童都趁机离开了租界,清军当天用运河水淹没租界。7月3日清军炮击西摩尔的房屋,但只打中其周围的屋子。7月4日,“义和团摇旗呐喊前进,间或也向空中放几下步枪,他们从城壕上一座桥通过,然后就转向我方前进,他们挤成一团,簇拥着中央的一面大旗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联军向其开炮,就出现了篇头的一幕。

7月6日,联军第一次炮击天津城,1000名英军试图夺取清军大炮,他们遇到清军工事里步枪巨大火力的射击,损失惨重。7月7日,清军“向租界西北角发动决定性进攻,但被日军打退。炮战使燃烧着的房屋冒出熊熊火焰,映红了天空,把周围的村庄照得通亮,在发红的天幕衬托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围子上的哨兵的黑色侧影。清军一枚炮弹差一点就击中联军弹药库”。

7月8日,联军用所有火炮向清军阵地开火,法军和日军向西机器局开炮,英军向马场和天津城西南角开炮,俄军向小树林开炮。7月9日,日军炮兵向义和团开炮,骑兵从侧翼迂回包抄义和团,义和团很快撤退了。日军骑兵冲上去打死100多团民,美军300人趁机占领西机器局。当日,甲午陆战英雄聂士成在八里台被义和团与联军夹击,壮烈牺牲。

7月10日,1500名俄军和1000名法军来到紫竹林增援。7月11日义和团与联军在天津站肉搏,印度兵从西侧向义和团扫射,清军向天津站打炮,并向浮桥发射开花弹,阻挡增援部队到来。这天清军死500人,联军死150人,且联军又增加了1500名美军,中国军队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7月13日,联军17130人用42门火炮向有12000守军、39门火炮的天津城发起总攻,法军一枚炮弹击中清军弹药库,引起爆炸,一条浓黑的烟柱腾空而起,至少有600英尺高,无数爆炸的弹片和烂砖碎瓦向四面喷射,与天空白云交织,形成一片灰色的天幕。同时俄军占领小树林炮台,中国军队从窗户里不断向联军射击,但大部分子弹从法军头顶掠过。“中国人非常勇敢地固守他们的阵地,一直到城墙轰塌且他们也被轰跑以前,他们的步枪火力始终是非常猛烈的。”激战中俄军又用了氯气炮,我国百姓上千人中毒而死。紫竹林之战最终以天津城的失陷结束。天津城是怎么失陷的呢?

联军攻南门外时,清军利用南门外时沼泽的地理优势,决了上游河水,南门一片汪洋,截断联军前路。此时联军大乱,清军趁机击毙美军指挥官,随后联军转攻西门,还打不下来。7月14日凌晨,由于美国传教士说天津南城墙曾经倒塌,修得不结实,日军扮作义和团骗守军打开城门,同时用炸药炸开南城墙,联军随即冲入,清军与敌展开巷战,打死联军750人。但因悬殊太大,联军最终攻陷天津城。

就在天津失守这天,慈禧派人给使馆送西瓜慰问,她准备议和了。商谈议和时彭述说:“等洋人出来,我们竖起大旗为疑兵,数百里都布满,可以吓退洋人。”帝国官员竟提出如此建议。

天津被攻陷时一些清军被俘,《中国与联军》记载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可怕的高大而带有挑战性表情的清军正盯着我的面孔,他露出了几英寸深的伤疤,是被刺刀砍伤的。他的衣服和裤子被血浸湿了,而伤疤犹新,血流如注。他一定痛苦极了,但他没有一句求饶的话,也没有一声痛苦的呻吟,他无言地端坐着,泰然自若的脸上显出自豪与蔑视交织在一起的可怕表情。”这位没留下姓名的清军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世界上最可憎恶的事莫过于武装精良的军队屠杀和抢劫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犯罪,是一种国家行为,但偏偏这种罪恶还要冠以保护使馆的美名,如此不仅可以不受国际法制裁,还能一再炫耀他们的武力,八国联军在天津的暴行就是其中的一幕。

联军展开了屠杀,英国普迪南姆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载:“每一排必倒毙数十人,又连放开花弹,其弹于人从中冲出城门外,死者甚众。”“自城内鼓楼,远东门外水阁,积尸数里,高数尺。”“四郊拖尸道左,野犬树彘,不嫌腐臭,及尸亲来认,业已肢骸不全。”“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城外虽未十分损坏,然已十去其四。”连侵略者都说:“今日之天津如一块肥肉,肉均刮尽,只余干枯之骨矣。”俄国军官克洛斯托维茨说:“天津似乎只剩下10万居民了,而过去有100万。”俄国人德米特里《八国联军目击记》记载:“中国平民的房屋被炮弹打穿,屋顶、墙壁和围墙上都是榴霰弹打穿的洞眼。一路上我都遇到被弹片、子弹打死的中国贫民尸体,没人收尸,只有苍蝇、狗和猪来光顾他们了。”美国人卡尔顿说:“天津的河每天都要派人用长杆去疏散在河中拥堵的尸体,使之顺流而下,在这些漂浮物中有不少人头和无头尸体。”

据记载,联军的每一发炮弹必炸死一片人,炸碎的肢体甚至有的被抛到城外。联军用枪炮驱赶人群,尸体层层堆积,一人中弹必有亲人弯腰救护,人流压过来,救护者经不住冲击,扑倒在地,立刻成了垫脚石,于是救人者与被救者同归于尽。一妇女怀抱婴儿惊恐地挤在人群中,突然妇女中弹倒地,婴儿大哭不止,有好心人弯腰救婴儿,怎奈人流洪水般涌来,只听见两声惨叫,他们就被踩成肉泥。

当然,对外国侵略者,我们要区别对待。《天津拳匪变乱纪事》记载,占领海河以东的美军、英军“无大滋扰”,军纪“最好者日本国兵”,几乎没干犯法的事,在此值得表扬。清军在天津与八国联军作战的时候,有一场非常悲壮的战役我们还没说,那就是八里台之战,此战可谓中国最后一位传统军人的谢幕演出,他此战殉国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军人不复存在,他是谁呢?请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