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麻辣近代史:1885—1905
6447500000025

第25章 扑朔迷离的袁世凯与谭嗣同会谈

至此,由于维新党进行全方位变法,甚至想请日本人当客卿,他们的手伸得太长了,胃口太大了,保守派已经忍无可忍,准备行动。他们先诈称康有为带红药丸入宫,要加害光绪,恶人先告状。戊戌政变在即,慈禧没有见伊藤博文。光绪感到要出事,便下诏让康有为迅速逃走,维新党不想就这样放弃,于是假造圣旨,让谭嗣同携带假的圣旨去见袁世凯。

咱们借此重磅推出谭嗣同,他是个慷慨悲歌之士,在变法前他就说:“今日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地才有复兴之望,不然中国亡国灭种。”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你应当视荣华为幻梦,视死亡和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谭嗣同之所以不怕死与他的经历有关,他12岁时5天内死了3位亲人,自己也差点死了,缓过来后他就不怕死了。

在谭嗣同找袁世凯时,就发生了大家很熟悉的一幕。9月18日夜,谭嗣同来到还在北京的袁世凯的住所问道:“您说皇上是什么样的人?”

袁世凯:“旷世未有的圣主。”

谭嗣同:“慈禧打算把皇上带到天津在阅兵时加害的阴谋你知道吗?”

袁世凯:“听说过。”

谭嗣同拿出密诏给袁世凯看,说:“今日可以救皇上的只有足下,足下如果想救的话就救皇上。”随后用手摸自己的脖子,“如果你不想救皇上,就去颐和园告发,杀了我,可以得富贵。”

袁世凯正色厉声说:“你把袁某看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辈共同的皇上,我与足下都受不同寻常的恩遇,救皇上不止足下有责任,我也有责任。您对此有什么高见我都愿听。”

谭嗣同:“在天津的还有董福祥、聂士成的军队,然而他们不足道,天下强者只有足下,如果政变发生,足下可以一军打他们两军,保护圣主,匡扶大清,清君侧,整肃宫廷,指挥若定,建立不世功业。”

袁世凯:“只要皇上在阅兵时疾驰到我的军营,发号令诛杀奸贼,我必能以死相助。”

谭嗣同:“荣禄对足下不薄,足下打算怎么对待他?”

袁世凯笑而不答,他的一个幕僚说:“荣贼并非对慰帅(袁世凯字慰亭)真心相待,当初某人欲给慰帅增兵,荣禄说汉人不可给大军权,所以荣禄不过是笼络慰帅。”

谭嗣同:“荣禄有曹操、王莽的才能,是绝世之雄,恐怕不那么容易对付。”

袁世凯怒目而视:“如果皇上在我营中,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但现在营中枪弹火药都在荣贼之手,而许多将官都是守旧派,所以我需要赶紧回去更换将官,拿到弹药,方可行事。”

于是谭嗣同走了。

袁世凯无由晋升兵部侍郎让荣禄疑虑重重,他以列强出兵大沽口为由要袁世凯迅速回天津。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连夜出发,天亮前进京把此事告诉慈禧。9月21日,慈禧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为由宣布对康有为的逮捕令。以上出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这是官方公认、大家熟知的版本。

这段情节还有另一个版本,记载在袁世凯写的《戊戌日记》里,节录如下:

谭嗣同:“皇上有大难,能救皇上的,唯你一人。”

袁世凯:“皇上有何大难?”

谭嗣同:“荣禄向太后献策,废掉皇上,你不知道吗?”

袁世凯:“谎言,连谭大人也信吗?荣中堂忠君护主,岂能叛逆?”

谭嗣同:“袁大人光明磊落,不知荣禄大奸似忠、极其狡诈。”

袁世凯:“无凭无据,我绝不相信。”

谭嗣同:“假如皇上有圣旨让你这样做呢?”

袁世凯:“若皇上有旨,世凯生死以之。”

谭嗣同拿出密诏。

袁世凯一看:“由于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干掉那些守旧的大臣,取而代之以英才而不能变法。但太后对此不以为然。朕屡次进谏,太后急了,现在朕的皇位不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你们几个人可速去筹措,设法救朕。朕现在十分焦灼,企盼你们能来救朕。”

袁世凯说:“伪诏,皇上诏书是朱谕,这是墨写的。”

谭嗣同:“不错,这是一份抄件,朱谕是密旨,岂可由我带来带去,你说诏书有假,难道我这个军机章京也是假的吗?皇上当此大难,袁大人岂可作壁上观?”

袁世凯:“即便是真的,找我干什么?”

谭嗣同:“不除掉慈禧,国不能保呀!”

袁世凯:“这是谋反,皇太后听政30多年,迭平大乱,深得人心。我对属下都是以忠义训诫,让他们犯上作乱,他们是不会答应的。”

谭嗣同:“我已给湖南发电报,许多忠勇之士即将赶到,去此老朽由我而已,无需用你,但要你做两件事:杀荣禄,围颐和园(慈禧在颐和园)。”

袁世凯:“青天在上,我袁世凯断不敢辜负天恩,我无此胆量,不敢做天下罪人。即便我做也不能成功,天津有各国使馆,突然杀了总督(荣禄是直隶总督),必将动乱,还有驻扎在天津的北洋军有3万人,北京八旗军不下数万,我小站军只有7000,恐怕我一动手北京城就有了防线,不等我动手,皇上先有了危险。”

谭嗣同:“你可以来个迅雷不及掩耳,动兵时先抓住诸军将领,然后照会各国,看他们谁敢乱动。”

袁世凯:“就算是这样,我军枪械弹药都在军械库,我得运筹帷幄,所以时间根本来不及。”

谭嗣同见袁世凯不答应,便声色俱厉,腰间衣襟掀起来了,似乎有枪,袁世凯怕谭嗣同铤而走险,于是改口说:“九月太后将巡幸天津,到时皇上一旨诏令,谁敢不遵?又何事不成?”

谭嗣同:“等不到九月皇上就会被废掉,情况危急。”

袁世凯:“既然说九月巡幸天津,那么一定不会在此前出意外,必须等到九月办才能万全。”

谭嗣同:“如果九月慈禧不来天津,怎么办?”

袁世凯:“我可让荣中堂求慈禧巡幸天津,此事有我,你可放心。”

谭嗣同:“报答皇帝恩情,解救皇帝危难,建立奇功大业,天下事归公掌握,如果你欲图富贵,欲封侯,把天子害了,也在你,请公自己决断。”

袁世凯:“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三代吃皇粮,断不至丧心病狂,贻误大局,只要能报效国家,世凯生死以之。但我要提醒你的是,你我素不相识,你深夜前来,我的部下必生疑心,或许会泄露给外人。你是皇帝近臣,我有兵权,最容易让人生疑。此后你需在家称病多日,并不可再来。”

谭嗣同:“袁大人说的是。”

袁世凯:“太后与皇上不合,原因何在?”

谭嗣同:“因变法罢免礼部六卿,被罢免的人在慈禧面前纷纷进谗言。”

袁世凯:“何不将必须变法的情势详陈于慈禧前,并事事请示,将被罢免官员官复原职,但不给他们实权。而且变法应该顺民意,中国百姓没几个知道变法是怎么回事的,所以变法应该循序渐进,一步步水到渠成,何必这么着急呢?”

谭嗣同:“自古非流血不能变法,必须将一切老朽全都杀死,才可办事。”袁世凯:“哦,夜色已晚,我还要赶着写明天的奏折,请您……”

谭嗣同:“好,袁公,告辞。”

谭嗣同走后,躲在后面的徐世昌出来了。徐世昌说:“近百年来世界局势大变,英国有宪章运动,法国有流血革命,美国有三权分立,日本有明治维新,或立宪,或民主,此乃世界潮流,谁能阻挡?维新变法也是大势所趋,不过古今中外变法改制都不容易。王安石何等才学,何等地位,变法八年终归失败,百姓们恨他,甚至把他当猪狗来骂。如今康有为、谭嗣同他们不过是一群布衣罢了,没有实权,能有什么能耐,他们比王安石权位谋略差远了,还未露头角就成了众矢之的,变法焉能成功?我国国情与西洋不同,积弊重重,现在皇上虽然变法决心很大,但孤掌难鸣,独木难支,而保守派实力仍很强大,加上有太后的无上权威作后盾,所以我们不可按谭嗣同的话行动。”

袁世凯点了点头。

袁世凯无端端晋升兵部侍郎,让荣禄非常疑虑,他以列强出兵大沽口为由要袁世凯赶紧回天津。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9月21日杨崇伊来到天津宣读北京政变、太后重新训政的消息,荣禄从杨崇伊那里得知袁世凯在北京时谭嗣同找过他,疑心大起,传袁世凯来见,同时令卫兵夹道而列,袁世凯已知维新党出事了,又看见荣禄的阵势,于是痛哭失声,将谭嗣同跟自己的谈话向荣禄说出,以求自保。

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个是真的呢?请听我为您分析。

第一,多年后梁启超说自己写的不是“信史”,是在自己感情支配下写的。而袁世凯则保证自己写的是真的。我们为什么宁可信连自己都说不是真的的历史,而不信袁世凯呢?梁启超是孤证,而当时的记载(袁世凯去世后出版的那些都没赶上“戊戌变法”的人写的“第一手资料”就更不足为信了)与袁世凯说法相同的还有陈夔龙的《梦蕉亭杂记》和张一麇的记载,这是3:1.

第二,当时天津到北京坐火车要调动各个机关衙门,就算荣禄深夜知道政变计划,要在天亮前赶到北京也是不可能的。此外,北京还实行宵禁,他即便夜里赶到,也根本进不去城。

第三,宫廷制度规定荣禄不可能深夜闯宫见太后,慈禧名义上已经归政,她不能随时随地接见大臣,只有亲王可以随时见,普通大臣只有在晋升后找慈禧谢恩,慈禧才能见。慈禧甚至都失去了直接接受大臣上奏的权力。几天前保守派杨崇伊要求镇压维新党的奏折就是密折,是通过庆亲王带入颐和园转呈的。因为当时能随时见慈禧的只有亲王,所以荣禄如果夜闯深宫也要拉上亲王,这又要耗费时间,更不可能天亮前进宫。

第四,9月21日,慈禧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为名发布对康有为的逮捕令,其中并没有军事政变的罪名。军事政变的罪名足以置维新党于死地,保守派为什么不用呢?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维新党有政变计划。所以袁世凯一定没告密。

第五,这也是推翻袁世凯告密的最有力的证据,杨崇伊上奏让慈禧三度垂帘后,保守派就计划政变了,荣禄作为保守派核心人员,深知政变计划已在9月19日开始,那么即使袁世凯将维新党的计划和盘托出,也不会改变已经射出的政变利箭。

袁世凯最后虽然告密了,但他是在9月20日告密的还是在9月21日告密的是有重大区别的:在9月20日告密,袁世凯是卖友求荣、邀功请赏,是主动的;在9月21日告密则是坦白自保,是被动的。

我们不该责备袁世凯没有出手相助维新党,因为如果袁世凯按谭嗣同说的做,他要先从北京赶回天津,杀死荣禄,打开武器库装备军队,然后倾其所有7000兵马先打败天津3万清军,再北上打败北京的6万清军,且聂士成所部英勇善战,袁世凯打进北京后还要劫持慈禧,救出光绪,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袁世凯按谭嗣同说的做了,无非菜市口多一个袁大头,“六君子”变成“七君子”而已。

也有人说起兵行不通就罢了,但不能因此告密,如不告密,慈禧就不会行此大狱,维新党就能保留更多元气。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咱们这么分析,进京勤王,这是何等惊天大事?袁世凯如果按维新党的计划起兵就算了。如果不起兵,慈禧必定重新执政,这事不主动说清,不管是光绪还是维新党,万一主动招供,那么就不是袁世凯自己的脑袋不保,而是灭九族的大罪。袁世凯最后选择告密当然不光彩,但换做读者,面对株连九族的大祸,你又能如何呢?所以袁世凯在政变之后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告密,以求自保,完全可以理解。

由于政变后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而中国人习惯从结果推测过程,所以人们相信袁世凯以告密作为晋升之道。光绪对此深信不疑,他因此对袁世凯做了许多报复措施。那么袁世凯为什么能升官呢?原因有二:荣禄认为袁世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极力拉拢;袁世凯的“告密”使保守派在对维新党的战果中锦上添花,又多了一项罪名,所以袁世凯升官了。

咱们再设想一下,如果袁世凯按谭嗣同的话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答案是中国会进入更加动荡的时代。袁世凯后来说:“关于此事我想说三点:一、因慈禧长期掌权,她一死国内局势必然大乱,外国会借机瓜分中国。二、我当时如果明确表示不跟谭嗣同合作他就会杀了我。三、帝党和后党势力之间会因此打内战,外国必借机干涉中国内政,局面不可收拾。”袁世凯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