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067

第67章 苏绰订“六条诏书”

经过边镇大暴动和葛荣起义,北魏的政局十分混乱,边镇将领乘机控制了朝廷大权。高欢原是尔朱荣手下一兵,其貌不扬,由于驯服了烈马,善于打仗,才提拔为六镇统帅。公元532年高欢拥立孝文帝的孙子元修当皇帝,即武帝,孝武帝不甘心做有名无实的傀儡,跟高欢产生了十分尖锐的矛盾。高欢带兵进逼首都洛阳,孝武帝只好逃走。高欢另立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当皇帝,就是东魏孝静帝,首都也由洛阳迁到邺城。

孝武帝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宇文泰年轻时参加过北魏边镇暴动,十八岁担任葛荣手下的大将。葛荣失败后,他投降了尔朱荣,被派到关中镇压关陇起义军。从此,宇文泰的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成为与高欢齐名的将领。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不久被杀。宇文泰又立孝文帝的另一个孙子元宝炬做皇帝,就是文帝,首都建在长安。从此,北魏同时有了两个皇帝,分袭成了东魏和西魏两部分。

西魏实际上由宇文泰掌权,东魏实际上由高欢掌权。西魏跟东魏比,地方小,经济落后得多。为了跟东魏相抗衡,宇文泰向地方势力让步,争取他们的支持。尤其大力争取当地汉族大地主的支持,他选拔了许多汉族地主到朝廷里做官,竭力推广汉族的统治经验,进行政治上的改革。

有个叫苏绰的汉族名士,出身于高门大族,学识丰富,才智出众,品德高尚。可是宇文泰一直没有重用他,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官。有一次,大官周惠达回答不了宇文泰向他提出的问题,去向苏绰请教。苏绰想了想,说出一番道理,把问题解决了。周惠达回去报告宇文泰,并且称赞苏绰有做丞相的才能。宇文泰听了很高兴,立刻召见苏绰,提升他为著作郎,让他做朝廷的高级顾问。苏绰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一天,宇文泰带着一大群官吏去昆明池看捕鱼,路上经过西汉旧宫的仓池,宇文泰问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古迹,随行的官吏都回答不上来,独有苏绰滔滔不绝地说了有关的历史典故。宇文泰非常高兴,跟苏绰并马而行,又问了许许多多有关天地起源,历史上兴亡盛衰的故事,苏绰也都对答如流。宇文泰还有许多问题急着要问苏绰,到了昆明池也没有心思看捕鱼,就下令回府了。

回府以后,宇文泰留苏绰过夜,继续长谈。苏绰从古代帝王治国的道理,谈到春秋战国时期申不害、韩非等法家的主张,谈得娓娓动听,宇文泰越听越兴奋,两人一直谈到天亮。第二天,宇文泰奏请西魏文帝任命苏绰为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大行台左丞。

苏绰担任新职以后规定了文书的格式:朝廷发出的文件一律用朱笔书写,地方向朝廷上报的文件一律用墨笔书写。还规定了财政方面的记帐和清查户籍的办法,为平均赋役做好了准备。

不久,宇文泰请文帝授予苏绰大行台度支尚书和司农卿的官职。大行台度支尚书是朝廷上管财政的大臣,司农卿是朝廷上管农业的大臣。为了大力推行强国富民的办法,苏绰草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文帝批准,公布实行。这六条诏书的内容是:一、为政的人首先应当心和志静,善于分辨是非;二、要教育人们养成敦朴诚实的作风,去掉浮薄虚伪的习气;三、要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农民有足够的时间男耕女织、养鸡养猪;四、用人要看能力,不能光看门第;五、法律要公正,不能滥杀无辜,冤枉好人;六、赋税和徭役要根据财产多少平均负担,不能全都加在穷苦老百姓的身上。

六条诏书是使封建国家富强的好办法,充分表现了苏绰的政治才能。宇文泰把六条诏书经常放在自己的案头,随时阅读,他规定,做官的人必须背诵六条诏书,不懂六条诏书的不许做官。

苏绰生活俭朴,不为自己谋私利。他常常说,天下还没有统一,自己的责任还没有尽到,应当好好工作。他又说,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应当像慈父爱儿子一样的爱护人民,像严师教学生一样地教育人民。他忠于职守,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找官吏们了解情况,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办理得井然有条。

不幸的是,苏绰因为过度辛劳,只活到四十九岁就去世了。他的逝世,使宇文泰十分伤心。为了尊重苏绰生前十分俭朴的优良品德,宇文泰只用一辆布车载着苏绰的遗体送回故乡武功安葬。在灵车启程的时候,宇文泰亲自带着文武百官,用酒祭奠苏绰的亡灵,情不自禁地放声痛哭,连手里的酒杯都掉在地上了。

苏绰虽然去世了,但是他制定的六条诏书,一直成为西魏治国的准则。他的治世思想也给后人以深刻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