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205

第205章 解缙组编《永乐大典》

朱棣是明朝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不只注重国防建设,发展经济,而且对文化事业也很重视。驰名中外的《永乐大典》就是他指示编纂的。

永乐元年,他对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说:“天下古今许多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中,查看起来实在不容易。朕想编一类大书,把有书契以来的经史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凡是有关的著作,都分别编纂到一起,查阅起来不就方便了吗?”

解缙说:“陛下所言极是。只是编纂这类大书,人少了可不成。”朱棣很信赖这位有名的大才子。

“那就由你领头来编吧!想调谁参加都成,朕跟礼部和翰林院打个招呼,让他们支持你。”

于是解缙就成了主持编写《永乐大典》的组织者。

解缙字大绅,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他幼年就聪颖好学,才思敏捷。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了第一名。那时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于是人们也就习惯地叫他“解解元”。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考中进士,任庶吉士。建文帝时,他被任命为翰林院待诏。朱棣登基后,他和胡广等人均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当时的学士官职较低,只有正五品,也没有实权,不过是皇帝的顾问可以时时接近皇帝。所以,朱棣才让他主持编写《永乐大典》。

当时解缙领了皇帝朱棣旨意,从各处调来146人,开始了编纂大典工作。他们查阅了大量书籍,搜集了大量资料,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于永乐二年十一月编成一部书,呈给乐棣。朱棣给书题了书名叫《文献大成》。对包括解缙在内的147位编书人,都赏给钞银。但他还嫌这部书简略,又让太子少师姚广孝(即道衍和尚)和刑部侍郎刘季,协助解缙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补,务使一切典籍都包罗在内,无一遗漏。

道衍和尚是皇帝亲近的人,他的参与,要钱要人谁也不敢驳回。于是在文阁设立了编书馆,让礼部拣派有文才的官吏和四方老儒来担任纂修,选派一些书法好的国子监学员和一些外府县学中的生员,担任缮写工作,前后竟动员了3000多人。由光禄寺供给膳食。这次花了将近三年时间,到永乐五年十一月,全书编成。朱棣根据自己的年号,把这部书命名为《永乐大典》,还亲自写了序言。

这部大书共计2.2937万卷,装订成1.1095万册,总计37000多万字。全部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成。

朱棣在《序言》中说:“纂集四库全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集群书,著为奥典。”

《永乐大典》在南京编成。朱棣在迁都时,用船运到北京宫中,藏到宫中的“文楼”里,成为稀世名著。

《永乐大典》的组编者解缙因为人品倔强正直,少于心计,本着一片忠心连连对皇帝进言,结果触怒龙颜,永乐五年贬到广西,后下狱,在狱中被杀。

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朝廷才为解缙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