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5日的《晨报》,设址北京宣武门外大街181号,两大张,售价大洋三分五。本日本报中缝处有一些中外影片放映广告。但在紧接头版报头一栏,即为真光剧场日夜开演“滑稽大家巴斯祁登(BusterKeaton)生平最新第一大杰作”《运动大王》(College)的广告。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版登出“本报停刊启事:本报创刊攸届十稔,日处不满意环境之中,委曲求全,冀有所自献于社会,聊尽匹夫有责之义。乃为事实所限,所欲言者,既未及什一,而所言者,又未为各方所了解,徒求苟存,毫无意义,用是决自本日起停刊,与吾爱护本报之读者告别!”第五、第六版下方为戏曲演出和电影放映广告。总计有真光剧场、中央电影院、平安电影院、青年会大堂、中华电影院等5家电影放映场所,同日(夜)放映《运动大王》、《孤城血泪》、《傻伙计》、《自由魂》、《天空飞侠》等5部外国影片。
1928年6月5日的《大公报》,设址天津日租界旭街对过,两张半,售价大洋三分六。第五版下半部主要是电影放映广告。共计有春和大戏院、天升电影院、平安电影院、新新电影院、皇宫电影院、明星电影院等6家电影放映场所,同日(夜)放映国产片《山东马永贞》和外国片《智女奇谋》、《不夜天》、《情战》、《虚度春宵》、《如意帽》等5部;并预告上海明星公司摄制,张石川、洪深导演,“世界第一社会爱情名剧”《少奶奶的扇子》及其他三部外国影片。第八版又有光明电影院放映美国“警世社会奇情杰作”《美人斗智记》与中原六楼花园开幕映演“京班大戏”和“中外电影”的预告。本日增刊“电影周刊”位居第九、第十版。心冷编辑的“电影”周刊第22期登载各类文章7篇及图片2幅,计有铁阁译自科学杂志的《战事影片之摄制》、罗诗白译《剪发声中之陆克》、LY.的《告评影诸君》、吉士的《明星小史·丽琳吉许》、冷皮的《陆克,贾波林,无胆英雄,及疵》、善柯的《明星的捧场信》、忆云的《影话》以及美国女明星露丝蜜勒(PastyRuthMiller)和瑙门塔文在影片《茶花女》中的剧照。
1928年6月5日的《广州民国日报》,设址广州第七甫门牌11号,零售每张半毫。本日本报除中缝处有少量中外影片放映广告之外,每版均无任何电影信息。戏曲、魔术或跳舞等娱乐广告也很少见,但各种香烟、医药广告占据主要的广告版面。
通过比照、分析,可对1928年年中的中国电影状况形成以下认知:
从制片、发行和放映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上海都是中国电影的大本营。无论是在民营的商业性大报《申报》里,还是在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及其管理的《民国日报》中,中外电影的宣传和广告均能得到丰富的呈现。在1928年6月5日这一普通的日子里,近30家电影放映场所,10部以上的国产片和20部以上的外国片,给上海观众带来了梦幻般的观影体验,也形成上海电影的一时之盛。
除了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城市也拥有较为完整的电影传播系统和电影文化氛围。尽管在时效和热闹程度上仍不及上海,但通过《晨报》和《大公报》的电影信息,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的电影也颇具特点和规模。然而,作为南国文化之都的一份大报,《广州民国日报》没有体现出广州的电影状况,或者说,1928年6月5日前后的广州,本来就没有正规的电影放映或较有实力的影院公司。个中缘由值得深究。
1928年6月5日前后,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之中,外国片与国产片之比约在2∶1,但国产电影的广告宣传并不输于外国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与上海的独特环境以及各影业公司之间的残酷竞争密不可分。与此不同的是,北京和天津的电影放映和电影传播,外国电影以5∶1甚至6∶1的绝对优势压倒国产电影。在上述《大公报》“电影”周刊第22期的7篇文章2张插图中,只有LY.的《告评影诸君》一文与国产电影批评发生关联,其他均为外国电影(主要是好莱坞电影)的信息。主要原因在于:从1843年以来,中国政府就失去了关税自主。在不平等税则面前,外国影片进口只需付出一道税款;而中国影片在国内行销,反而税上加税,导致国产影片纳出的捐税要比外国影片高出好几倍。参见剑云:《关税自主与中国影片》,《电影月报》第5期,1928年8月,上海;映斗:《制片公司应急起注意这个问题》,《银星》第16、18期,1928年,上海。这样,各地影院便宁愿更多地放映外国影片。
上海一地报纸的娱乐广告最充分,北京和天津次之。在上海,娱乐方式主要有戏曲演出、电影放映、曲艺表演、跳舞大会、戏法魔术等。其中,戏曲演出和电影放映占据主导地位,两者比例约为5∶4,大致可以平分秋色。在北京和天津,娱乐方式明显少于上海,但戏曲演出和电影放映同样是主流娱乐,两者之间的比例约为3∶5,电影放映竟有些微的优势。由此可见,在1928年6月5日前后,作为传统文化表征的戏曲演出与作为舶来娱乐形式的电影放映之间,两者的角力已然形成,戏院观众正在更多地走向影院,“影迷”开始挑战“票友”,电影正在成为中国人娱乐方式的第一选择。
1928年6月5日前后,吸引中国观众的中外影片主要包括奇情、战争、武侠、侦探、滑稽等类型片种,尤以哀情或悲情影片为最。社会的动荡、战争的阴影、家国的创痕,是使中国观众更愿意从奇情、战争或武侠影片中获取满足,借以逃避现实和慰藉心灵的重要原因。
总之,从1928年6月5日的几份民国大报及其电影信息出发,能够让研究者重返“现场”,为重写中国早期电影史昭示某种值得尝试的原则和方向。
历史的另一种面貌
——从《申报》广告看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商业类型建设叶宇叶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
2005这个特殊的年份对于关注、研究、热爱中国电影历史的人来说,必将成为一个值得纪念和同味的时刻。对中国电影历史的研究在此间从以往无人喝彩的尴尬中获得了片刻的繁荣,电影史的学者和研究者也从长期的焦虑和孤独中赢得了必要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这个时候展开“《申报》与中国电影”的思考把学术研究的兴奋与愉悦发挥到了极致。《申报》所包含的大量电影评论、广告、新闻、图片、电影人介绍等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史料信息,对其的初步检视和必要的分析统计不仅直接建构了一座通向历史真实的桥梁,同时,也为古典时期中国电影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方法论上的滋养。
在《申报》汗牛充栋的信息当中,笔者认为,《申报》的电影广告与商业电影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对研究中国古典时期商业电影的基本状况有着独特的价值。其一,电影广告是电影消费市场的“活标本”,从广告的规模、周期、策略、基本诉求点以及分类等方面可以全方位了解电影的市场处境,洞察电影所处的时代气候;其二,电影广告的客观性和直观性有利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电影广告所体现出来的放映时间、放映场次、影院数量、重映次数等可以确定某一部影片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还可以确定其票房业绩,进而找到影片在商业上成功的客观依据;其三,《申报》电影广告的整体性特征有利于同一时期不同影片之间的比较研究,从电影明星到著名导演,从引进的西方电影到国产电影,从不同的制片企业到不同的电影类型,《申报》广告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虽然《申报》主要体现的是上海电影院线的状况,但是电影在中国鲜明的“一城”状况使上海的电影活动成为了解中国电影整体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和必然途径。
正是基于以上的这几点基本认识,笔者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商业电影的研究和思考有了些许新的发现,而关于中国电影在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真实也因为《申报》广告而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给予历史叙述以新的补充,甚至是新的可能。
1947年的《申报》广告之所以首先选择1947年这个重要的时间段作为考察的切入点,笔者有两个基本的考虑:首先,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的中国电影历时4年,1947年是这一历史时段的中间年份,与1945年中国“惨胜”的战后局面以及1949年解放战争末期的动荡比较起来,1947年间作为国统区城市上海的电影活动相对比较正常。从1945—1949年间《申报》电影广告的篇幅和版面来看,这一年广告也从战后不足14版扩充到12版,并稳定在这个水平上。应该说,这一年既是中国电影从八年抗战中重新恢复的关键年份,也是《申报》电影广告真正成熟、稳定的年份。第二,1947年诞生了一大批重要的电影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电影在20世纪40年代的两部意义深远的代表性文本:《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及《一江春水向东流》。它们是进行历史叙述和历史研究必然的考察对象,这两部影片在《申报》广告中所显现出的基本特征、其市场状况、宣传策略等以及与它们同步放映的其他外片、国片的情况都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兴味盎然的素材。
经过严谨的查阅和统计,1947年间在《申报》广告中所体现的各级影院放映的国片(目前能确定出品公司和时间的)包括:《天字第一号》、《遥远的爱》、《天罗地网》等53部。其中在第一、二轮影院放映的新片(指1945年8月以后拍摄的影片)包括:《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假面女郎》、《湖上春痕》等32部。在第三轮影院重映或者复映的旧影片(指1945年8月之前拍摄的影片)包括《太平天国》、《女盗白兰花》、《鬼恋》、《梅妃》、《春色恼人》、《奈何天》、《青年中国》、《火的洗礼》等19部。另有3部影片待考。具体影片片名及基本情况如下表:限于篇幅,此处并未列出当年《申报》广告所有刊登的国片,虽然有部分影片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还不能确定其全部信息,但此表已能代表当年总体状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影片“类型或属性”一栏,除广告本身的介绍以外,广告未予说明的笔者还通过查阅《中国电影发展史》影片目录加以补充。
《八千里路云和月》昆仑1947史东山史东山文艺《假面女郎》国泰1947张辙方沛霖艳情《湖上春痕》国泰1947李萍倩李萍倩伦理言情《裙带风》国泰1947洪漠李萍倩喜剧言情《月黑风高》国泰1947屠光启屠光启恐怖侦探《粉红色的炸弹》国泰1947孙敬徐欣夫间谍艳情续表一《卿何薄命》国泰1947杨小仲杨小仲伦理言情《欲海潮》国泰1947杨小仲杨小仲文艺言情《无名氏》国泰1947于伶应云卫文艺《忆江南》国泰1947田汉应云卫、吴天文艺《新天方夜谭》大中华1946公孙英但杜宇神怪《苦恋》大中华1946卞勋但杜宇、陈实文艺言情《某夫人》大中华1946韩北屏何非光文艺言情《长相思》大中华1946范烟桥何兆璋文艺言情《76号女间谍》大中华1946任彭年任彭年间谍《秋水伊人》大中华1946朱石麟郑小秋文艺言情《各有千秋》大中华1946朱石麟朱石麟文艺言情《迎春曲》大业1947吴永刚吴永刚文艺《古塔奇案》待考奇情《情焰》待考艳情《生龙活虎》待考侦探《太平天国》艺华1941王元龙古装历史《女盗白兰花》华新1941方沛霖方沛霖古装武侠《鬼恋》国华1941何兆璋文艺言情《梅妃》国华1941程小青张石川古装历史《春色恼人》国华1941张石川何兆璋文艺言情《奈何天》国华1941程小青郑小秋文艺《青年中国》中电1940阳翰笙苏怡文艺战争《火的洗礼》中电1940孙瑜文艺战争《千里送京娘》艺华1940叶逸芳文逸民古装言情《黄天霸》联美1940徐欣夫徐欣夫古装武侠《梁山伯与祝英台》联美1940岳枫岳枫古装历史《双珠凤》华新1940杨小仲杨小仲古装历史《杜十娘》华成1940李萍倩李萍倩古装言情续表二《描金凤》华成1940汤杰汤杰古装言情《李阿毛与东方朔》国华1940徐卓呆郎小秋喜剧《李阿毛与僵尸》国华1940徐卓呆郎小秋恐怖喜剧《琵琶记》新华1939陈大悲杨小仲古装言情《大闹宁国府》新华1939陈大悲岳枫古装历史《一夜皇后》华成1939周贻白陈翼青古装言情在新摄制的影片当中,上表中的制片企业有如下的基本分布:
在旧影片中,各制片企业(基本上是上海“孤岛”时期的电影企业)数量分布如下:
从上图的影片数量来看,在1947年放映的新摄制电影当中,由柳中亮、柳中浩兄弟于1947年7月在上海创办的国泰影业公司以及蒋伯英于1946年创办于香港的大中华影业公司占有较大的份额,在院线中显得十分突出。在重映的旧影片当中,上海“孤岛”时期的制片企业国华影片公司则占有最大的比例。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国华影片公司同样是柳氏兄弟创立的。在1947年国产电影的创作活动基本从抗战中恢复,并开始逐渐繁荣的年份,这些上海“孤岛”时期的影片依然大规模在院线中热映,显示出其持久的市场竞争力。而这种经久不衰的商业魅力背后隐抑的规律和特征应该说相当值得关注、分析和研究。
同样,在这一年放映的新摄制影片中,国泰影业公司也显示出了相当的票房号召力。香港的大中华影业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和整个“中电”一至三厂的影片数量基本持平。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和理论研究中被屡屡提及的“昆仑”和“文华”两大公司在总量上远远落后于走商业类型电影路线的“国泰”和“大中华”。一方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昆仑”和“文华”1947年初刚刚步入正轨,创作的高峰期尚未出现。“昆仑”此间出品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一部半并不是自己摄制的,联华影艺社完成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部《八年离乱》的拍摄,“昆仑”只是负责发行。1947年5月联华影艺社与昆仑影业公司合并,《天亮前后》由昆仑公司继续拍摄。详情可参阅《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页208。“文华”的情况也大致相同,1947年2月才开始正常的制片活动。《中国电影发展史》,页255。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国泰”、“大中华”等公司在出品总量上的优势并不是1947年的阶段性特征,从目前最全面的中国电影史著作《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片目统计来看,“国泰”、“昆仑”、“文华”和“大中华”四大公司1946—1947年的出品数量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