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中)
6377600000017

第17章 量晴较雨,弄月嘲风

“原文”

种两顷附郭田,量晴较雨;寻几个知心友,弄月嘲风。

“译文”

耕种一两顷城郊的土地,预测天气的阴睛变化;寻觅几位知心的朋友,共同欣赏明月清风的景致,吟诗作赋。

“赏析”

这里描绘出一幅文人自得其乐的闲逸图画,在城外找几块良田,种一畦佳禾,则衣食无忧。结交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将其邀约到自己的田园里来,吟诗作赋,舞文弄墨,借明月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的心志,借清风寄托自己积极进取的抱负,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无奈。

将自己的归宿寄托于田园风光,虽不失闲逸浪漫,但实际上仍是不甘寂寞的写照。真正的追求,还是在赏风弄月之时,不断寻找进取的机会,以便再展宏图,恐怕这才是作者的真情所在。

“故事”

孙绰与《天台山赋》

孙绰,字兴公,生活在314年至371年之间,太原中都人,是东晋著名的诗赋大家。

孙绰是一位志节高尚、不肯趋炎附势的官吏。由于他的匡世主张得不到采纳,只得将高情远致寄寓于名山大川和诗文之中。他任章安令时,从章安到天台,有数百里之遥。

那时的天台山区是草昧未开、人迹罕见的穷乡僻壤,如果没有一股寻幽问险的激情,没有一种勇于攀登的毅力,是不能先以饱赏这钟灵毓秀的山川风光的。

孙绰历尽艰险,终于登上天台山。他饱含着对名山胜景的向往、赞美的激情,写出了言真辞切、文情并茂的《天台山赋》。

后人评价说:读这篇赋,就像在观看一卷素雅的风景画,赏心悦目;又似在吟咏一首优美的山水诗,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