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上)
6377500000007

第7章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原文”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清静澹泊名利的人,往往会受到豪华奢侈的人猜疑;谨慎而行为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荡不羁的人所忌恨。对一个到了穷途末路的人,应当探究他当初的心志怎么样;对一个功成名就的人,要看他最后有怎样的结局。

“赏析”

人之心志不同,所以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爱好浓艳奢华的人,对于别人的平淡宁静无法理解,所以不免产生猜疑之心,认为别人是故作清高;行为放荡不羁的人,常常忌恨那些行为检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同流合污,使他们不自在。

人生之路,有时不但要看结果,还要看其动机,如果一个人有着正直之心,追求事业成功,即使他遇到挫折和失败,其当初的用心是良好的,必然还会有成功之时;对于一个成功者,还要观察他能否保持住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能够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人。

“故事”

王勃写《滕王阁序》

初唐诗人王勃,于667年从京都来到了南昌。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欲写一篇能够使之增光添彩的文章来宣扬宣扬。同时,他还事先让文才也颇为不错的女婿吴子章准备好文稿,届时以便当众炫耀才华。

所以,在座人假装不敢轻受,只一心要推让给吴子章,好让阎公翁婿名利双收。

阎公故作姿态地过来请王勃撰写这篇难度颇大而其分量也很为不轻的序文。他心中以为王勃定然会知趣推让的;这样,他让自家女婿撰写,也就无人说闲话了。谁知王勃却毫不谦让,叫人展纸濡墨,随后捋起衣袖,并当着众多达官贵人及文人学士的面,搦管挥毫开了。

阎见此情此景,心中老大不痛快;而旁边知道个中内幕的宾客也觉得王勃不识相,但现在却无人敢打破这种沉闷的氛围。作为主人的阎都督更是有气无处发,只在暗暗地生着闷气儿,心想如有机会可要使王勃出出洋相。

气氛一下子便凝重了起来。这时候,手下有人向阎公汇报了王勃下笔所写的起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一听,嘴角的山羊胡子不由轻蔑地一撇:“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接着又有人来报告第二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听了,不觉笑了一笑,没有说话。接着他又听到了第三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此时,阎的表情当即就肃然起来,他不敢再小觑眼前这个年轻人了。此时有人来报告王勃正写的天然好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不禁大惊,叹道:“这真是天才呀!”说完这句话,他便站起来往王所在的方向定睛看去。等到王把全文一气呵成地写完,众宾客读罢该篇文章及其结尾的诗作,都不觉大为惊叹,一致称好!

正在此时,突然有人喊道:“且慢!”原来是吴子章,只见他高声道:“这是以前的老作品,不是才作的。我们这里连3岁的小孩都能背诵,不信,我背给你听。”他朗声背诵了一遍,果然一字不漏。

王勃笑道:“贵婿的记忆能与杨修、曹植媲美。不过,请问这篇旧文之后有诗吗?”吴子章说:“没有诗。”王勃再挥毫写诗八句: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罢,满座复惊。王勃问:“是新作,还是旧作?”

吴子章惭愧得无话可说。大家把两人都拉住,对阎公说:“王勃大作,令婿记性,都是天下少有的,可以说是双璧。”

说完大家入席喝酒,吴子章与王勃在席前互敬美酒,至醉方散。